青春的营造
——从大众审美看韩国校园偶像剧的成功
2016-03-15陈蔓青
陈蔓青
(安徽大学 文学院,合肥 230601)
青春的营造
——从大众审美看韩国校园偶像剧的成功
陈蔓青
(安徽大学 文学院,合肥230601)
近年来,韩剧之风正以更加强劲的势头席卷整个中国文化市场。在各种类型的韩剧当中,韩国校园偶像剧仅以校服、中学生、校园这些简单的要素,就营造出独树一帜的青春氛围,使之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韩剧类型之一。基于大众审美视角,围绕人物创设、场景氛围两个方面,分析韩国校园偶像剧如何通过对青春氛围的营造,从而成功召唤观众的青春共鸣,并通过中国内陆与韩国同类型电视剧的对比,找出内陆校园偶像剧的问题所在。
校园偶像剧;青春氛围;大众审美;青春共鸣
2009年,《花样男子》的超高收视率使韩国校园偶像剧正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也终结了人们对于韩剧家庭化的传统看法,单纯的校园生活、青春往事开始成为大众审美视野当中的新鲜元素。随后,《学校2013》《请回答1997》等校园偶像剧,更是用极其简单的校园、校服等元素,大胆选用年龄较小、演艺经验尚浅的新演员,对青春的校园故事进行了表达,引发了大众的青春心理感召。如今,《继承者们》《你是谁——学校2015》等剧更从不同的主线入手对校园进行创新,引发收视狂潮。在韩国校园偶像剧的号召力不断扩大、收视率不断走高之时,我们不得不关注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即对青春气息的营造。作为独树一帜的韩剧类型,韩国校园偶像剧对青春概念的成功营造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 人物创设:直接坦率的青春召唤
充满青春气息的客观环境预设和相同的经历、情感,便可以充分激发观众的共鸣,与观众的期待视野高度契合,使观众心中的想法被充分表达,得到充分释放,甚至可以看做是弗洛伊德曾提出的所谓“移情”使观众与角色合二为一,以己心度角色之心,感角色之情,从而让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有所依托。
1.1校园服饰调动青春情感
服装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符号,在影视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戏剧学者认为服装首要的作用,便是传达人物年龄、表示人物身份。在人物定位于初高中生的校园偶像剧中,校服就是“中学生”这一身份最鲜明的符号。在符号这一定义之下,周莹、陈震邦在《服装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一文中指出,服饰不止是显示性别年龄、标志身份地位的符号,也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符号。[1]在以韩国20世纪80年代生活为背景的韩剧《请回答1988》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中学生的校服以蓝白色为主,男生女生均以裤装为主,为凸显独特,学生们会以运动鞋和衬衫内搭配的T恤来以示不同与个性。但总体而言,以突出青春的干净简洁为主。当时,学生们以穿着白色板鞋作为一种家境优渥和时尚的象征。但在系列电视剧《请回答1997》中可以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校服的风格呈现欧美化趋势,采用衬衫与小西装的套装,女生开始穿着短裙,女生的头发也从传统的统一短发转变为长发并搭配不同的发饰。由此处可以看出,韩国的流行文化开始走向了一种突破与开放,也体现了青春的不拘一格,突破自我。进入21世纪,在《花样男子》等剧中,学生的穿着在原有的欧美风元素下,更添加了高筒袜、蝴蝶领结等配饰,更加体现青春中对流行动态的捕捉,更加体现青春的活泼。作为首部以艺术高中为背景的校园偶像剧《Dream High》,剧中校服采用棕色西装与格子裙搭配,打破传统校服全身统一颜色的样式,并搭配领结与领带的设计,在时尚与流行的同时,增添了欧洲校园的复古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音乐学院“基于传统,追求创新”的艺术气息。
“图像传播具有美学功能,图像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感官,直接引发人们的感性波动,这种波动是不受理智、信仰等因素控制的,这是一种生命的直觉,它体现了人在信息接受过程中的美学指向。”[2]校服作为韩国校园偶像剧的重要符号,通过图像传播首先引发了人们对于校园生活的感情波动,调动了观众的青春情感,为人物的塑造起到了铺垫作用。
1.2人物性格满足青春情感寄托
在周宪的《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一书中曾提到:“从中国文化的内在本性来看,世俗化倾向相当明显。”“在中国人的日常文化当中,享受人生的快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3]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感中,对于生活的美好、快乐依旧是执著的追求,校园偶像剧中的青春人物以率性的行为语言对情感进行了充分的释放,无疑让观众们在置身于校园环境之后,情感得到暂时的寄托与解放。
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中说:“发现是审美愉悦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提供给读者两种独特的可能性:第一,是他自己——即使只是暂时地——从他自己所是的东西中解脱出来,逃脱他自己的社会生活的约束;第二,积极地操练他的种种官能——一般是情感和认知的官能。”[4]这里我们以《继承者们》当中的人物为例进行分析,便可得知校园偶像剧在人物塑造上如何对青春情感进行完美诠释。剧中,男主人公金叹高大帅气,符合中学时期女生的审美概念,金叹在第一印象上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愿望,华丽的身份和装饰使得这个人物的外在更添光环,使人们的审美暂时脱离了现实当中的俗套氛围,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在不成熟的青春阶段对美好的向往,勾起人们进入不同的审美境界的好奇心。然而,这样的美少年幼年起与母亲被迫分离,充分激发了观众的同情心理。剧中作者借他人之口反复强调“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样的主题,在主人公身上寄托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抗精神。但是面对青春时期的情感,他的争强好胜、羞于表达、屈从于父亲,却也真实体现了成长时期的弱小与无奈。
正如伊瑟尔所言,这样的角色使观众积极地操练情感和认知官能之后,暂时地从人们自身目前所处的环境中解脱出来,逃脱自己的社会约束,勾起青春回忆,重新回到直接坦率的青春自我。
1.3剧中语料坦诚青春温暖
中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丁芒在《试论电视剧中的人物语言》一文中提到:“电视剧中语言的基质,自然是语义,其他如语汇、语义、语调都是从属的因素。”[5]作为校园偶像剧中的语料,其台词必然有着青春特色的语义,更包含青春的感悟,以“爱”为中心,充满安慰鼓励,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向被称为“暖心力作”的韩剧“请回答系列”校园偶像剧作为起点,其中温暖、鼓励甚至包含哲理的台词不胜枚举。当主人公们因高考后首次离开家乡前往大学时,剧中提到:“十来岁的孩子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因为那个年龄阶段没有答案。寻找答案跌跌撞撞犯了很多的错,还有最后奇迹般的找到答案的瞬间,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做着大大小小的分别。”在《第二次二十岁》一剧中,用与观众相同的成人的视角对青春给出了忠告:“决定未来的,绝不是过去的那些经验,你要如何去解释这经验,,才会决定你的未来。”
除了直接的台词之外,在《High school love on》每集开头,用“心动,越堵耳朵声音越大的紧张”等语句作为小标题,简单的对青春中的疑惑、现象进行总结。在校园偶像音乐电视剧《Monstar》还借用音乐电视剧的特征,通过主人公们在剧中组建的乐队的演出,搭配音乐作为插曲的处理方式,用歌词的方式表达青春,更加委婉和富有感染力,也加速了流行与传播。
综上所述,韩国校园偶像剧主要围绕外貌服饰、性格和语料表达三个方面对青春人物进行塑造,结合符合年代气息的流行元素与青春的特点,力求让观众在人物不断出场的过程中,就有重回校园的甚至重回青春时期的感觉,进而会在某一人物身上成功的移情,找回自己青春时代的原型,对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充满进一步的期待。
2 场景氛围:息息相关勾起校园情感
2.1校园建筑重回校园环境
在一部影视剧作品中,场景的设定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开端,如同小说的序言一般,场景在第一集的开端将向观众交代主要背景,这也将决定作品能否在开篇吸引观众。作为校园偶像剧,学校与教室自然成为了戏剧中的第一场景,那么尽可能的还原学校与教室的场景,让观众在重新置身于自己曾经的校园当中,甚至观后在脑海中依旧对校园之境流连忘返,便是校园偶像剧场景营造的关键所在。
在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到,在《国家篇》第十卷中苏格拉底曾指出,“一个人在制作一张床或桌子时根据脑子里有关这些东西的理式进行”,但作为艺术家在进行这些东西的创造时却有更为容易的方法。“一个极其易行的方法,或者说,有许多方法可以迅速、容易地完成这项工作,只需旋转镜子将四周一照——在镜子里,你会很快得到太阳和天空,大地和你自己,其他动物和植物,以及我们刚才谈论的其他所有东西。”[6]因此,校园偶像剧中除直接使用现有的教学楼教室作为基本场景,更加入了时代的印记:如上文中提到的直接简单的校服首先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人物身着校服无处不在,并配以书包等文具,将会产生一种温暖的融入感,使观众从心底里主动刻画出昔日的校园场景。随后,校园墙壁的涂鸦、操场边的一颗树、课桌上的划痕,这些感情植入性的客观存在,让观众置身于导演设置的“牢不可破”的情境中,深临其境。
2.2情节发展紧扣青春特征
在韩国校园青春偶像剧中,剧情包括大众熟悉的社团活动、期中期末考试、运动会、集体露营、寝室文化等学校生活,以人物为中心,勾连家庭、社会与学校,连接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异性之恋、母子之爱,充分展现了人生当中各种感情,同样也是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让人们渐渐迷失的情感,在唤起人们在青春初始强烈的感情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在《从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角度看韩剧风行》一文中就指出,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受众的审美意识也是由他们所置身于其中的文化心理与本人固有的社会知觉定势决定的。[7]上文中我们提到,周宪先生曾指出中国的文化世俗性以及中国人对享受人生的执著,这也使得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引发观众的回忆与共鸣。以近期引起反响的学校系列校园剧《你是谁——学校2015》为例,该剧首次以寻亲为主线对校园故事进行叙述。在剧中,姐姐李恩菲极力维护妹妹,在自身作为曾经校园冷暴力实施者的悔过过程中,帮助妹妹向校园暴力做出反抗与拒绝,并且希望妹妹体验单纯愉快的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母爱,最终帮助妹妹回到母亲的身边,使得母女三人团圆并获得各自理想的生活方式。母女三人的温馨、姐妹之间的融洽使得都市生活中冷漠的亲情得到唤起,观众也开始回忆青春幼年时与父母、兄弟姐妹相处时的温暖场景,提醒观众们在放纵单纯的青春时期,时时关怀我们的亲情是不可缺失的重要感情。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剧目,校园偶像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由恶向善、由分裂走向团圆这一理想模式,这一模式也符合青春单纯无邪的情感初衷,相对于现实社会,给大众以情感的安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提到,中国人向来以乐天精神为先,“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8]。这样的理想模式也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内心需要。
2.3多重类型挖掘揭示青春理想
近年来,韩国校园偶像剧也已不再仅仅关注于读书考试的校园生活,通过挖掘不同类型的校园构成,来解析青春生活中不同的青春理想。如《Dream High》《Monstar》《Stand up》《我为你着迷》等剧,则是以艺术高中、高校为背景,而《致美丽的你》则更是独树一帜的以体育高中为背景进行创作。不同类型的高校不仅向一般观众展现了不曾了解的艺术、体育院校的生活、活动、升学场景,带来新的视野,更是对青春理想的一种展现。以《Dream High》一剧为例,剧中的男主人公宋三冬来自于一个小山村,以蓬头垢面的邋遢形象出场,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女主人公高惠美虽出身于富裕家庭,但却因家道中落而遭遇梦想破灭、朋友背叛、重新追求梦想的过程。在剧情发展中,无论贫富美丑,所有的梦想追求者都对梦想有平等追求的权利,并需要为梦想的实现付出相同的努力,同时,为实现梦想还需要与他人的相互帮助和团结一致。在这一点上,此类校园偶像剧也重现了青春的单纯直率,与当今社会的恶性竞争、尔虞我诈形成鲜明的对比,并营造了努力奋进、梦想成真的青春氛围。
2.4技术使用打造明青春幻境
在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导论》里曾经提到,新的视觉文化最惊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越来越趋向于把本身分视觉的东西予以视觉化,与之相伴的是不断发展的技术能力,它使我们能够借助外界机械设备看见原本看不见的东西。[9]这里提到的“新的视觉文化”即为图像时代开始走向拟像时代的过程,其中包括PS、数字化合成(即数字特效)与数字化生成(即CG)等技术。在技术革新的今天,韩国校园偶像剧也结合新技术开始构建新的校园场景与情节,其中较多处使用数字特效与CG技术。在《继承者们》一剧中,在塑造男女主角遭受打击相互安慰的场景时,为营造寒冷与温暖交织的心境与气氛,剧中采用数字特效技术,将夹道翠绿的密林和喷洒的水雾夸张并细化,多重层次交织,清冽的色彩衬托人物表情更加冰冷,但明亮的色彩却也暗含着希望的萌芽。
以上论述了韩国校园偶像剧对青春场景的营造,通过建筑物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类型的多样和技术的运用,使得韩国校园偶像剧对青春感情进行了独特且含有创新的表达。“言情的作品价值不仅在于‘反应现实’,它构成了自身的价值系统。言情的世界是一个真情的神话,青春的神话。”[10]可见,韩国校园偶像剧通过对现实的深度挖掘到精心全面的组合,创造了一个个青春的神话。
3 中国内陆校园偶像剧与韩国校园偶像剧的比较
2001年,台湾校园偶像剧《流星花园》的引入,打开中国内陆校园偶像剧的大门,在校园青春偶像剧尚未出现的中国内陆引发了收视狂潮。此剧改编于神尾叶子的漫画原著《花样男子》,比韩国版《花样男子》的改编还要早了8年。自此之后,中国内陆独立制作的校园偶像剧也开始出现,早期就曾出现如《星梦缘》等以艺术高校为背景的创新作品。随后《十八岁的天空》《一起来看流星雨》系列、《网球王子》等各种类型的校园偶像剧也引发了关注。然而相较于韩国校园偶像剧的独树一帜,中国内陆的校园偶像剧近年来的创作却显得较为薄弱,不仅未能得到各年龄曾观众广泛的关注且多受批评。这里我们将对中国内陆校园偶像剧与韩校园偶像剧进行比较,希望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使中国校园偶像剧得到发展与突破。
3.1起步之初获得成功
如果以创作的时间为准,中国内陆的校园偶像剧其实早于韩国。2002年,一部《十八岁的天空》就已经打开了中国内陆原创校园偶像剧的大门,而韩国第一步原创校园偶像剧《饼干老师星星糖》在2005年才播出。在《十八岁的天空》中,以“嘉英中学”高三年级某班为背景,以性格活泼的班主任老师古越涛和他所带领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为主人公,描述了在高考前这一敏感时期,师生、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磨合和对理想的努力追求。该剧通过最简单的校园场景与服饰,以一个班的学生囊括了青春期学生的各种原型,并搭配了一位善良可爱、幽默风趣的班主任,改变了以往高三年级带给观众的紧张压抑、迷茫担忧的印象,转而营造了一种充满青春、力量与温暖的氛围。该剧的首创与独特,使得此剧在播出时获得了不俗的收视与关注,可以说为内陆校园剧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随后,在韩国校园偶像剧多数还停留在对漫画原著的改编时,2003年播出的《红苹果乐园》和其原班人马打造的《星梦缘》两剧大大展现了内陆校园偶像剧创作的实力,其中,《星梦缘》一剧更是选择了艺术高校为背景,可谓一大创新。在人物塑造方面,男主人公许俊基高大帅气,才艺突出,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但却家境贫寒,为实现艺术梦想四处半工半读,经历无数刁难与诱惑,但始终坚持自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使得人物形象回归现实,引发共鸣。这一点上迎合了观众对于青春时代勇敢执着、单纯美好的理想期待。剧中人物的语言也饱含青春气息,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青春的解读,甚至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台词。如“希望你就像向日葵,阴雨过后又能以崭新靓丽的心情迎着太阳重新出发”。“幸福就像猫和它的尾巴,当猫追着尾巴跑的时候,它却在不停地原地打转,但当猫决定努力向前时,幸福又一直跟在它的后面。”这些语句清新自然且充满哲理,给人青春的感悟与启迪。由此可见,内陆校园偶像剧在起步之初可以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其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发展中缺乏创新与技术
然而,内陆校园偶像剧在如此良好的开端之下却并未能一如既往的进行创新。近年来,内陆校园偶像剧基于原本数量较少的原因,大多是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在背景类型上的挖掘明显匮乏,且没有形成完整的类型系统,有所创新的剧目屈指可数。如以国防生为题材的《国防生》;以体育院校为背景,改编于日本漫画的《网球王子》;以跆拳道道馆为背景,改编于同名小说的《旋风少女》。内陆偶像剧在氛围营造和情节安排等方面完美的契合了校园气息,但人物与往往情节雷同且模仿痕迹较重,没有创新特色。以同样改编自漫画《花样男子》的中国内陆校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系列为例,剧中同样打造了四位帅气男主角校园F4这组形象,在人物的构造中,力图通过外貌服饰、性格语言和背景打造完美的人物形象。在背景方面,内陆版同样忠实于原著,无可指摘,但由于有台湾版和韩国版的先入为主,内陆版并未能够在人物外貌上有所超越,乃至在某些方面无法比肩。同时在外貌服饰上与韩国版较为雷同,并未展现内陆的流行趋势和内陆学生的特色。在语言上,对话较为矫情和流于平淡,且与内陆其他类型的偶像剧并没有显著的区别,更缺乏具有青春气息的鼓励与温暖的标志性语言。正如尤西林所说:“在这个时代,人们承受了现代性工作时间的极速冲动,看书、看电视都成为一种快速浏览。”[11]最终,这些过于雷同而又落于俗套的组合,在观众的快速浏览之下,无法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特定的印象,自然也无法营造青春的氛围。
同时,技术运用可以称为内陆偶像剧的一大明显的硬伤,内陆校园偶像剧仅对数字特效进行了运用,如《旋风少女》中,女主角戚百草在使用跆拳道与对手比拼时,对其动作进行了数字特效处理,体现了她的身手矫健。然而对于CG技术的使用,中国校园偶像剧暂时处于空白状态。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内陆校园偶像剧起步较早且基础雄厚,但近年来却因创新力不足、技术运用匮乏等原因而没有更好更新的作品出现,其中创新不足已成为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只有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通过挖掘、观察、反思与创新,才能使校园偶像剧在中国内陆的电视剧创作中突破困境,自成体系。
4 结 语
韩国校园偶像剧以最为普遍的场景、人物与装饰为起点,结合独特的主题挖掘、细致的情节安排和影像技术的运用,打造人人都曾熟悉、都曾拥有的校园氛围,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引发人们对昔日校园生活的回忆,以多重元素营造青春的氛围,走向大众的视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逐渐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韩剧风格,并在不断的改变与创新中走向了越来越广阔的道路,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韩国校园偶像剧的成功向我们证明,戏剧的成功在于对社会生活、大众心理与审美的细心观察与关注,并结合独特的创新构思,寻找新的视角。近年来,中国内地校园偶像戏剧也开始逐渐关注这些方面并进行学习借鉴,虽有欠缺,但基于良好的基础,相信未来也能获得一定的成功。在未来,无论中国内地还是韩国,在校园偶像剧发展的过程中,希望能透过社会进步的表象,继续挖掘更为丰富的背景类型和情节变化,并与科技紧密结合,不断进行革新,探索校园偶像剧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
[1]周莹,陈震邦.服装是文化的一种符号[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5-77.
[2]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7-38.
[3]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92-293.
[4]俞娟.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美学解读[J],美与时代:下,2014(4)80-82.
[5]丁芒.试论电视剧的人物语言[J].中国电视,Chinese TV,1994(9):44
[6]M H 艾布拉姆斯.国家篇,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M].郦稚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2.
[7]李媛.从大众文化与传播角度看韩剧风行[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2):53-57.
[8]亚斯贝尔斯.存在与超越[M].上海:三联书店,1988.
[9]高字民.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10]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1]尤西林.20世界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J].文艺评论,2005(4):63-69.
[责任编辑:杨立平]
On the Success of Korean Campus Idol Drama from Perspective of Public Aesthetics
CHEN Man-qing
(School of Literature,Anhui 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In recent years,Korean dramas with more strong wind swept across the whole of China’s cultural market.Among the various types of Korean dramas,the idol dramas about campus only with school uniforms,students,and campus create a unique atmosphere of youth,making it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ypes of Korean dramas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se elements including character creation ,scene and atmosphere,analyzing how the South Korean idol dramas about campus build youth atmosphere to call the audiences’ youth resonance,and make comparison of the same kind of TV show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to find the problems of the idol drama about campus of China.
the idol drama about youth;youth atmosphere;the public aesthetic;youth resonance
2016-05-17
2016-06-09
陈蔓青(1992—),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I243(312.6)
A
2096-2371(2016)03-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