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会课请慎用“灾难片”
——从一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起

2016-03-15侯登峰

湖南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灾难片班会课班会

侯登峰



班会课请慎用“灾难片”
——从一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说起

侯登峰

一位教师在旁听了一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公开课后,提出一个问题:灾难片是否适合作为德育素材在班会课上播放给学生看?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然而,从旁的老师那儿听来的一件事——有两位家长诉说孩子在某次班会课上看了“灾难片”后做噩梦——引起了我的注意。

1.感恩父母就一定要“高大上”?

有些老师在上班会课时,偏好从“大事件”入手,用大场面来撑住课堂,以为这样能引起听者共鸣,从而达到教育效果;有些老师尤其喜欢有眼泪的课堂,以为眼泪流出来了,教育才算到了位。

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如先思考一下:本节班会课的主题是什么?是感恩父母。班会课的教育对象是谁?是小学生。有了这两个元素,问题又来了。让小学生从灾难中去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妥否?在我看来,要让小学生明白父母之爱,应该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入手,去观察思考: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为这个家做了些什么?作为家里的小主人,我可以为家做些什么?为父母做些什么?

班主任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拍摄照片、录像,从中思考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我的父母是怎么爱我的”。然后,再讨论我们要怎么感恩父母,让他们的笑脸更多。

这样的班会课才是接地气的,至于灾难片中的父母怎么爱孩子,怎么牺牲自己来保护孩子,这样也许会让孩子有罪恶感。要是一股脑儿地播放灾难片中的血腥场面,而不强调父母的爱,那更是偏离了主题。

所以,选择班会课的导入素材,一定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和理解程度。

2.不要让经验烂在肚子里,多些辐射交流吧!

提出“灾难片是否适合作为德育素材在班会课上播放给学生看”的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他曾经的经验告诉自己:6、7岁的一年级孩子还不具备强大的过滤信息的能力,对灾难中的一切不加筛选地呈现给孩子,这本身是一种不道德。

看到这里,我不禁要问,既然你有过这样的发现,为什么不把这个发现分享给其他同事?同事在《地震无情人有情》班会课中也用了灾难片,有没有可能正是您的班会课给了他启发,让他也用起了灾难片素材?

我想起了一位名师,为了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设计了一个关于亲人“逐个死去”的游戏,一步步追问:你想让谁先“死去”?学生逐一划去亲人的名字,眼泪哗哗……接着,不少一线老师纷纷仿效这个做法,且目的高度统一:体验这个人对于你的不可或缺,懂得珍惜亲情。我对此种做法不敢苟同,这样的体验太残忍,也不科学,学生能收获什么?轻者当作笑谈,重者会不会做噩梦?然而那位名师没有此课后的相关反思,只见经验推广,火爆了一时……

作为学校骨干力量的老师更要注意把经验和反思推广,不然有可能会误导年轻老师。

3.不要让教师孤军奋战,重视教研团队的建设吧!

本文案例中用灾难片的老师,想必是个新手,在上课之前,为什么没有磨课团队对此课提出建设性意见呢?

不过,纵观各校德育管理情况,德育教研一直是空缺,班会课则更是随意,一年有一两节班会课展示一下就算了事,平时并没有相关的团队来研讨班会课该怎样上。班主任的班会展示课,多是孤军奋战状态,失误在所难免。

由此可见,德育教研团队的建设刻不容缓。4.不要谈“灾难”色变,让它发挥育人作用吧!

五年级有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有位老师讲课时,搜集了有关地震灾难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理解地震带来的危险,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但是该老师选取的场景是房屋倒塌、山崩地裂的情形,而不是血腥的死伤场面。

这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是可以选取灾难片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懂得取舍。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灾难片班会课班会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从电影《1942》中看灾难片展现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