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运用研究

2016-03-15廖金香

关键词:载体运用大学生

廖金香,刘 宁

(1.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09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运用研究

廖金香1,刘宁2

(1.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650091)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在运用中存在综合运用能力欠缺、种类欠丰富、针对性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其有效运用。一是发挥多种载体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二是大胆创新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形式和内容;三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针对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状况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随着各种媒介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入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可以帮助高校充分运用这些载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以及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力,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工作逐步推向深处。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敢于面对和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有的作用。

(一)综合运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能力欠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包括教学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每种载体都拥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为了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要将各种载体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往往比较孤立,不能有效的发挥互补效应。

首先,在综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过程中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例如:在高校课堂中,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准备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游戏花费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理论教育的时间。虽然游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享受游戏娱乐的过程,但是使本应该教学载体为主,活动载体为辅的教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比如:在课程教育中,教育着在PPT课件中大量插入一些华丽的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分大学学生把目光放在精美的课件上,而忽视了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这些生动的教辅信息却掩盖了教育内容的本质,有可能导致一种载体有效发挥,另一种载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载体综合运用过程中存在矛盾和冲突。

最后,在整合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传媒载体在运用过程存在不规范化的情况,对于一些新兴媒体,相关部门对其监管力度比较弱,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新兴媒体对中国公民特别是大学生进行无形的渗透,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被西方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所影响。

(二)运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种类欠丰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载体的创新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种类欠丰富,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缺乏有效性和说服力。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形式必然会呈现出由少到多,形式多样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载体一般采用理论学习、办学习班、开班会、报刊等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网络的普及,QQ、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由于某些学校领导人员或者教育者思想观念落后,固守传统的教育载体,不敢、不想、不愿采用新媒体。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所承载的教育内容的更新并不是实时的,如大学生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固定,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总结,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教材的更新,教材缺乏实时性,所以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不仅需要创新形式,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性载体的不足,导致难以深入展开实践环节,学生不能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质量的行为,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载体取得的成果差强人意。在大学校园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载体主要是一些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载体有的主题比较单一,组织活动时宣传力度也不够、有的组织者也敷衍了事,这种活动不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不能激发大学生参与的兴趣,甚至有的大学生参与活动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载体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针对性不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的针对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建设中并没有能很好的抓住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高校教育者没有做到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思想心理变化而展开工作。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90后大学生相比80后的大学生而言,思想更开放,易于接受新兴事物,同时90后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宠爱。①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往往过度关注自我,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主体意识强烈,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逆反心里比较严重。一些教育者仍然用对待80后的态度,来对待90后,这样并没有做到很好的针对90后这一个群体。

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一般性问题而忽略特殊性问题。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思维方式存在一些差异,甚至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基础的原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一些生活优越的学生往往比较自信,大胆,一些贫困的学生常常比较自卑,封闭。一些教育者不能意识到大学生的特点,一味的采用单一的教育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造成学生的反感,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否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针对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发挥多种载体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

每一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指望靠单一的载体来解决问题,而必须要综合运用各种载体,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教育载体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综合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优劣互补,形成教育整体的合力,全方位的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避免其他载体喧宾夺主导致主导载体的相对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教学载体应该是最主要的教育载体,在高校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教学载体发挥着主导作用,我们应该坚持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扩展其它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为了迎合、取悦学生,而追求一些新颖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本末倒置,教育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载体为主,其他多种载体为充的格局。

其次,要妥善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在载体综合运用的过程中,正确定位各种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角色,使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充分的融合又能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从而减少载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要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在整合的过程中的无序化,不规范化。我国系统科学专家钱学森指出:“在现代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复杂的系统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会形成一种系统,这个系统的组织建立,有效的运转就成为一项系统工程。”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整合运用,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个载体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程序,交错配置、相互衔接,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达到完美的契合,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发挥各种教育载体在交互过程中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二)大胆创新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形式和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运作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形势和新问题也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运用提出了新挑战。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政治工作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③这句话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大胆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首先,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统一。既要继承和发扬比较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又要面对新形势,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创新既是对传统教育载体的肯定,也是对教育载体陈旧内容的否定。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④大学生好奇心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些新兴媒体。新媒体实效性强,能够迅速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载体,能够更好的吸引大学生。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传播方式具有单向性,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主要是通过课本来传授给受教育者,是一种单向性的灌输过程,受教育者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同时书本的知识也可能滞后于最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弥补传统教育载体的局限性,大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微博、微信等,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关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网络互动,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载体。

其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内容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求也不断变化。在新形势下,一些传统的教育载体不能完全的承载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有些传统载体不能全面及时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观传播受阻。

最后,运用多种学科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与其他相邻学科在理论上具有相通性,运用多学科整合的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可以拓宽研究思路,开阔研究视野,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比如借鉴公民宗教与政治社会化理论、哲学中介理论、文艺育德理论、隐性课程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隐性教育的重视,通过优化大学生生活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做到润物细无声。借鉴其他理论的知识,并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建设的实际和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的针对性

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要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贴近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方面要考虑大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身心发展水平,继承与创新大学生能接受的教育载体形式;另一方面教育者运用载体必须稍稍高于大学生已有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既能体现当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能够尽量发挥效力和延长生命力。

其次,高校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育,突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显大学生的个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般采取的是保姆式,家长式、灌输式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高校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育,突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内在需求,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自主意识、自觉意识,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进行独立的价值判断与确认,把自身的发展置于祖国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帮助大学生适应并驾驭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竞争性、速变性、复杂性与多样性,不断克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

最后,教育者应积极采用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受教育者有效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别辅导针对性比较强,可以有效的避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注重整体效果而忽视个别的不足。受教育者有不一样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集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可能对一些特殊的个体并不合适,教育者必须针对个体的特殊情况对症下药,来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说得比听得多,批评比认同多,道理比实例多,缺少真诚的倾听与共鸣,如果教育者在倾听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加以分析,量体裁衣确定教育方案,则会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运用的针对性。

三、结语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运用的研究,为:“我们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融入到大众实践的感知与领悟,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⑥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乔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有效运用研究》,西南大学,2013年。

② 钱学森:《论系统工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 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⑤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⑥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5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3]张耀灿,陈万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董易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5]乔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载体有效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载体运用大学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