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罪犯的心理矫治探析
2016-03-15李芳
李 芳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艾滋病罪犯的心理矫治探析
李芳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艾滋病罪犯的逐年增加,给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艾滋病罪犯常见的焦虑、恐惧、沮丧、抑郁、易怒、对抗等心理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干预的重点,对艾滋病罪犯的心理矫治应有适合于心理特征的措施,同时,应加强研究,创建艾滋病罪犯心理矫治新模式。
罪犯;艾滋病;心理矫治
一、我国艾滋病罪犯的基本情况
艾滋病(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病死率,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所面对的重大疾病之一。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达数百万。
监狱是社会的缩影。随着社会艾滋病群体的扩大,近年来,监狱服刑罪犯中患艾滋病的人数也在增加,全国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艾滋病的专设关押监区,这给监狱的改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肌体而言,患艾滋病的罪犯一旦病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情况。依据患者受损器官的程度来看,侵犯肺部时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不适反应。如果艾滋病病毒继续侵犯患者的肠胃会引发病人持续性的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一系列现象。如果侵犯血管而引起了血管性的血栓心内膜炎症,病人很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问题。从心理机制而言,由于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愈,因此,艾滋病罪犯心理问题发生率高 ,艾滋病罪犯通常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1〕这使得罪犯在被告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往往表现得极易冲动,对未来充满恐惧,对生活极度绝望。
二、艾滋病罪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艾滋病罪犯接受不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和指责,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焦虑和恐惧心理
何国胜(2011)在研究中指出,艾滋病罪犯具有躯体不适、焦虑与抑郁情绪,自杀倾向较为明显。〔2〕一方面,罪犯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往往不能接受事实,情绪特别不安,时刻感到焦虑、恐惧。尤其是在并发症发生的时候,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他们担心刑期或许比他们的生命周期还长,出于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绝望,由此变得抑郁、恐慌,甚至有自杀倾向。另一方面,人们普遍对艾滋病群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会导致艾滋病罪犯感觉悔恨和罪恶,往往会产生“病耻感”〔3〕,害怕别人的不理解,对未来的生活不知所措,感到焦虑、恐慌。
(二)沮丧和抑郁心理
正常人对艾滋病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谈“艾”色变,这使艾滋病罪犯普遍担心受到歧视。而因艾滋病带来的歧视和羞辱,同疾病本身一样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如被配偶或家庭抛弃、被社会排斥、缺乏关怀和支持、遭遇暴力等。艾滋病罪犯长期在这种歧视环境下,感觉被社会和亲人所抛弃,常常徘徊在严重的沮丧和抑郁之中。Brandt 针对非洲地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感染者存在精神异常,其中抑郁也是最为普遍的情绪状况。〔4〕除此之外,艾滋病病情本身的发展,会给罪犯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煎熬,因此,原本生活的规律也会被打破。这时候,艾滋病罪犯会出现比一般罪犯更严重的抑郁、厌世的情绪。
(三)人际关系不良
监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罪犯入狱后本来对周围的人或事物已经失去信心,缺乏信任,一旦被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更会促使他们不满、多疑,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同时,艾滋病罪犯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较容易产生自卑、与世隔绝的心理,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甚至他们会觉得低人一等,已经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伤害,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在心理上敏感、多疑。尤其是在监狱环境之中,他们感受到其他服刑人员的歧视和家人亲属的忽视,人际关系变得特别敏感,易暴易躁,少言寡语,形成自我封闭、自卑等不良心理。
(四)易怒和对抗心理
相对于普通罪犯来说,艾滋病罪犯群体长期得不到生活中的满足感,不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过上如同正常人一样的有效率的生活,这些使艾滋病罪犯更加对社会产生不满,认为上天对自己不公平,生命对自己不公平,他们会变得容易激动,甚至是表现出公然报复和对抗情绪。〔5〕在日常的服刑管制生活中,艾滋病罪犯会主动地袭击其他的犯人,或者是袭击管制人员,这给监狱内部的正常秩序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6〕由于艾滋病罪犯无法对环境进行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在监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医学治疗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不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的给药和针剂治疗,这是艾滋病罪犯不良心理状态的突出反应。〔7〕
三、针对艾滋病罪犯的心理矫治措施
(一)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针对艾滋病罪犯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活动时,重点应该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自身行为、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应该对艾滋病罪犯的环境适应、生活意志、情绪管理和生命价值等方面是行教育疏导〔8〕,要及早对艾滋病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掌握稳定情绪和平衡心理的技巧。在环境适应上,通过组织艾滋病罪犯经常性地学习监狱各项管理条例,帮助罪犯更好地理解监狱管理制度的制定原理,更快地适应监狱环境。在意志行为的教育中,监狱管理人员应该采用一定强度的军事训练,帮助他们磨炼自我意志,通过做俯卧撑、投篮等运动训练,帮助罪犯重拾生活信心,抵制病魔侵袭的消极情绪,积极接受事实并坚持改造。在生命价值教育中,应该对艾滋病罪犯进行积极的人生观和生命观的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重新建构艾滋病罪犯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激发出艾滋病罪犯对于人生和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每天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存实在感,让艾滋病罪犯能够从行为受限与个人自由的矛盾中感受到心理的统一。
(二)建立艾滋病罪犯评估与干预机制
由于艾滋病罪犯的特殊性,监狱心理工作人员应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及治疗。心理评估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基础,应加大对罪犯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方面的测评。测量的工具多采用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 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等。通过心理测评,建立感染者心理健康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消减恐惧心理和报复情绪。监狱心理咨询工作要积极主动,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化解。多数研究表明艾滋病罪犯同普通罪犯相比,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容易出现心理问题。〔9〕监狱应建立针对艾滋病罪犯的常规咨询与治疗机制,例如针对艾滋病罪犯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处理焦虑、回绝和恐惧的情绪。〔10〕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针对同质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良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罪犯的抑郁与焦虑症状。〔11〕团体辅导的内容涉及面较广,例如以教育、管理、行为修正、个人成长、情绪调整等为主题,恰恰符合了艾滋病罪犯的心理需要,为艾滋病罪犯的矫治和干预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三)对艾滋病罪犯进行人本主义关怀
根据罪犯的实际年龄,开展一定的人文关怀。对于老年的艾滋病罪犯,应该尽量给予其充足的日常休息时间,防止艾滋病罪犯出现身体衰竭的问题。应该让艾滋病罪犯能够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自我设计,使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能够基本统一,使得艾滋病罪犯能够与监狱环境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可以为艾滋病罪犯配备定时收看的电视,发放小型收音机等物品,帮助艾滋病罪犯经常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在积极配合治疗的过程中收获个人的满足感。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报刊、图书等读物,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积极地为其传递正能量。当艾滋病罪犯出现了食欲减退、发烧发热、体重减轻的情况,监狱管理人员还应该为其准备更为可口的食物,或者根据艾滋病罪犯的要求,为其更改食谱。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病患群体的心理平衡,应该更多地将其视为一个需要人文关怀的病患群体。对于艾滋病罪犯的心理健康管理,需要给艾滋病罪犯提供一个“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保证艾滋病罪犯在监狱中自身人格的有限完整和基本协调。艾滋病罪犯感觉到个人的尊严受到了尊重,才会更加尊重其他的罪犯,尊重管理人员,服从管教。
(四)增强艾滋病罪犯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监狱管理人员应该深入到艾滋病罪犯的生活中去,在心理上不能歧视这些群体,而是应该在监狱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对于艾滋病罪犯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适当地满足个人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12〕其次,监狱干警要及时与艾滋病罪犯亲属进行沟通,要充分运用亲情帮教的特殊作用,争取得到亲属对艾滋病罪犯的理解和支持,让艾滋病罪犯感受到安全和被爱,而不是被抛弃,进一步增加艾滋病罪犯的改造、治疗信心。最后,开展宣传教育,认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积极利用多种传媒途径,例如制作宣传板(牌),发放宣传材料,组织收看视频光碟、电视宣传节目,邀请专家学者或志愿者开展专题讲座、开展艾滋病性病咨询等形式,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主要通过社会帮教志愿者对艾滋病进行有针对性的看望、座谈交流、演出、演讲等形式来加入监狱艾滋病罪犯的帮扶改造中,通过社会力量,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1〕庄标,郑祥专,曾念强,等.艾滋病与普通罪犯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68-173.
〔2〕何国胜,朱燕,等.男性艾滋病罪犯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J〕.临床荟萃,2011(19):1693-1694.
〔3〕王素萍,马德坤,陈世哲,等.营口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4):425-426.
〔4〕Brandt R.The Mental Health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 in A frica: A Systematic Review〔J〕.African JAIDS Res,2009,8(2):123-133.
〔5〕魏然.78例社区罪犯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3-5.
〔6〕李力.女性罪犯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7〕魏然.78例社区罪犯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2-64.
〔8〕曹华,杨玲,李玲,等.社区罪犯的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5-48.
〔9〕谭春生. 罪犯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88-91.
〔10〕王志亮. 美国监狱里的艾滋病防治〔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4):10-13.
〔11〕马立骥,杨国强,潘华春,张敏.团体心理咨询在青年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初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4):49 -53.
〔12〕杨彩云. 社区罪犯的社会融入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20.
(责任编辑连春亮)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of AIDS Criminals
LI Fang
(Sichuan Judical Police Professional College, Deyang, Sichuan 618000)
The prison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brought a certain difficulties as AIDS criminals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IDS criminals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hould be the focus and concern, such as anxiety, fear, depression, irritability, and fight, and finally AIDS criminals’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should put forward measures which is suit with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vide a new model for the AIDS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by the better research.
criminals; AID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2016-05-08
李芳(1981-),女,江西九江人,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犯罪与罪犯心理研究。
DF87
A
1672-2663(2016)03-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