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背景下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探析

2016-03-15蒋辛徐娜朱丽霞

关键词:理想信念净化党员干部

蒋辛,徐娜,朱丽霞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中国梦背景下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探析

蒋辛,徐娜,朱丽霞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净化政治生态,是我们党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所提出的“新梦想”。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部分地区、部门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主要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上缺“钙”;干部选聘上存在潜规则;高级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上缺乏有效制约;党员干部呈廉而不为、廉而失能的现状。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必须以强化国家认同为前提;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灵魂;以从严治吏为关键;以立制度、讲纪律、守规矩为根本保障。

政治生态;中国梦;国家认同;理想信念;从严治吏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至今近70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要持续永葆活力与生机必须要以良好的执政环境作保障,即良好的政治生态。由此可言,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

一、净化政治生态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3]习近平书记将生态学中的相关知识、方法引入政治学领域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政治生态”的关键词,目的是希望我们党的政治生态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其内部系统各要素之间处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即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社会环境与人的政治行为之间处于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要推动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如果党的生存环境出了问题,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中国梦”永远只能是一句口号。当前我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还政治一片清明,是所有共产党员的热烈期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清净化政治生态对于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一)政治生态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治国理政必须的生存环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国梦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梦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在其统治下孕育而出的是“君贵民贱”、“重权轻法”的传统政治生态。在这种传统政治生态中,我们看到的是王高于法、特权横行、权力滥用、百姓饱受压迫与奴役,其结果造成的便是政治生态内部各系统在短暂兴盛之后便迅速的衰败,直致王朝的颠覆。而在现代政治生态体系中,“君主专制”演变为“无产阶级专政”,但特权横行、权力滥用、人民饱受不公等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净化政治生态既是对王高于法、法管百姓的历史传统的颠覆与否定,也是对当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状的克服与挑战。一个政党,如果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恶劣,怎么能在“雾霾”中看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真正面临各种挑战和危机时,必将自乱阵脚,让贪污腐败有了生存的空间,最终的结果就是党的伟大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失信于民,为人民群众所抛弃,导致亡党亡国。

(二)政治生态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将“群众路线”确定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了党同人民之间“鱼水情”的关系,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的梦,人民才是梦的主体,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必须是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归根结底是享受到真正的“红利”。这里提到的“红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且它们是由人民所创造,应由人民所享有,国家作为“红利”的“保管者”,应遵循公平的“分配”原则。而权力作为“红利”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服务于人民,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当前我国权利呈不对等性,主要在国家与群众之间,官员与群众之间出现不对等。国家作为公共权利机构,各级党政干部掌握和拥有各种行政权力,调动和分配各种国家财富和国家资源,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个讲“人情”的国家,各级党政干部处于这个人情网之内,自然也要讲人情世故,其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外部因的影响,这种就为权利寻租的滋生提供土壤。当前,滥用职权已经成为破坏我国政治生态的污染源之一,政治生态的破坏,直接受害者便是广大人民群众。

二、净化政治生态所面临的现状及其原因

“三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5]习近平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在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仍然不能放松,腐败像“病毒”一样无孔不入。我们在制定一系列“反腐”措施的同时,腐败的手段也是日新月异。因此,我们执政党在政治生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也面临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存在严重问题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追求,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上的导向,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消极腐败现象就会滋生。当前,思想文化呈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背景下,全球化进程为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思潮,这些不良思潮涉及腐朽堕落、封建迷信、反科学、反社会主义等。

事实上,有些党员干部已经深受这种不良思潮的影响,逐渐模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产生不自信;面对国内外各种糖衣炮弹往往经不起考验,作出有损国家与人民利益的事情,堕落至腐败犯罪的深渊;部分党员干部因经历仕途挫折和升迁无望,从而违背当初从政的初衷,成为部门的“老油条”,不能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失去了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模范作用。这一切都是理想信念丧失的突出表现。

(二)部分地区在干部选拨上存在潜规则

在干部的选拔上应该按照岗位要求、职责权限以及人员自身条件,选择与岗位相适应的人员,同时,选拔过程应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当前部分地区在选拔干部上背离了规范的行为模式,严重破坏了党纪和党规,潜规则的现象层出不穷。2013年6月2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也就是说党风与选人用人关系密切,党风不好便会影响干部作风,乃至从政环境。

“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当前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或部门升迁的“硬性指标”。何增科认为,这样的潜规则事例会教育更多的下属干部选择“又跑又送”的策略来获得所需的官位,只知埋头苦干不会“跑”和“送”的下属逐步被淘汰出局。下属官员的行贿竞争逐步使领导干部接受贿赂心安理得并使其胃口越来越大。[7]这种越来越大的胃口只会导致下属不断的以行贿资本来进行填补。随着填补的资本“入不敷出”,下属干部在通过行贿获得相应的升迁后,行使手中的权利,接受他人贿赂,以获得行贿资本,并将手中的行贿资本换取更大的利益。这种行贿到受贿,再到行贿的过程,通过恶性循环呈无限扩大趋势。一个地方或部门如果长期存在“潜规则”的政治生态,必然会扭曲整个干部队伍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必然导致地区官场的集体腐败,山西官场“塌方式”的腐败案件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部分地区高级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上缺乏有效制约

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在代表其个人意志的同时也代表着党组织的意志,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也需要依靠他们来践行。十八大以来,各地“老虎”、“苍蝇”的相继落马表明,权力过分集中主要体现在它本能的排斥党纪党规的监督和制约,这就容易造成腐败。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其思想与行为本身具有强大的示范性与引领性。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就强调过权力过分集中会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实施,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容易造成一言堂,阻碍集体智慧推动党伟大事业的发展。[8]

当前,部分地区对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失效,党内民主氛围遭到破坏,“家长制”、“一言堂”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部门不按制度办事,把上级领导的“打招呼”作为最高指令。曾小锋认为,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这种滥用职权的现状也逐渐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少群众在正常途径办事遇到阻碍时,往往会借助“找关系”、“走后门”达到目的。[9]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弱已经成为高级领导干部在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

(四)部分地区党员干部呈廉而不为、廉而失能的现状

随着党中央高压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大,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上至中央领导干部,下到乡镇基层党员干部所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这种新常态下,许多党员干部逐渐感受到“当官不易”。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无法适应新变化,导致党内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的现象。

当前党员干部出现“廉而不为”、“廉而失能”的原因主要在能力和态度上,虽然能力很重要,但更多是态度不端。有的党员干部只是把官位当成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为党、为民服务的平台,当这个平台失去了谋取利益的效用时。便导致新情况的出现,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持一种“做多错多”的心态,等着上级的指示、等着别人探路子,没有独立的思维,如同“行尸走肉”般;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明哲保身,该承担的事情不承担,少做多说甚至干脆不做;更为甚者,一切以既得利益为重,国家安定繁荣与他丝毫不相干,抱着混一天是一天,混到退休便是功德圆满的心态,毫无行政效率可言。顾伯冲认为,这些干部只要不明显触犯党纪国法,一些党组织就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处理,动真格的少,从而使不作为的官员照样有“位”。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10]

实践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政治生态出现恶化,主要在于国家制度、党内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效,导致腐败行为屡斩不断。部分地区官员不仅将国家权力和人民赋予的权利贴上“私人”的标签,还将私人权利施加在人民群众身上。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问题,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不是回避、掩盖事实的真相。大问题往往都是由小问题演变而来,我们在认清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预防更大问题的发生,而不良的政治生态也需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对症下药”。

三、净化政治生态的路径探析

当前,我国政治生态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新的难题。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从国家认同、理想信念、从严治吏、立制度、守规矩、讲纪律为关键点入手,营造出风清气正、廉洁自律、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一)强化国家认同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前提

在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强化国家认同对反腐败斗争有很大影响。从古到今,凡是强调国家认同,就是在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人民作为构建国家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权力的唯一来源。必须引导人民积极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作为国家的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服务于国家的公共利益。通过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和公共利益认同,进而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可以有效抵制和超越利益团体的影响,弱化集体腐败盛行的局面。这种利益团体既有来自党内层面的腐败集团、也有社会层面中与政府职能机关相联系的企业与个人群体。党员干部只有发展共同的理念、规范与价值观,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不惧任何诱惑,形成良好的廉政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加坡在腐败治理过程中,正是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国民在认同国家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反腐败党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以形成对腐败现象高压的姿态。[11]新加坡的成功案例,给予了我们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的启示。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净化政治生态的灵魂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是一项固本培元的工程,必须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由点及面解决共产党人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落实与践行。在培训学习中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先进的思想武装干部。特别是加强党的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其次,以“三严三实”教育为基础,广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教育的开展,有效引导了党员干部作风向好的方向发展,好作风正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标志,在此基础上加强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书记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增添新助力;最后,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实践基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成功与否,必须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在政治生态中的指导意义和解决问题的功效,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实际行动。

(三)从严治吏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领导干部各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他们的朝向,直接影响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的“班长”,必须自觉、自主的承担起净化政治生态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领导责任。虽然从政环境的好坏直接与领导干部的能力挂钩,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否发挥关键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自身道德素养,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自上率下,遵规守纪。发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干事创业、艰苦奋斗、提高品位,逐步扭转因“贪官”、“坏官”在党政系统内部以及社会环境中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形成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从而引领民风、社风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四)立制度、讲纪律、守规矩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立制度、守规矩、讲纪律摆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科学、系统的阐述了制度、纪律、规矩这三大要素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是净化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1.完善制度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需要把制度治党摆在重要位置,织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制度,遵循“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来完善各领域的相关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对“过时”的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甚至废除。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融入新活力、增加新内容,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2.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党的纪律和规矩能够对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形成刚性约束,是检验党员干部心中是否有党、对党是否忠诚的重要标准。首先,必须加强对党章的学习,理解党章的内容,严格遵守党章;其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纪党规根植脑中,自觉践行良好的行为风范、道德规范;第三,加强党内各监督职能部门的联动性,确保权力运行的阳光化和透明化;第四,要紧紧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积极处理、正面回应。对于勇于举报,且举报信息属实的群众,要确保其人身安全,并给予应有嘉奖,而乱举报、虚假举报的群众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并给予相应的惩罚。

(注: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二批)“中国梦背景下反腐倡廉制度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ZD053)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6/30/c_126691978.htm,2014-06-30.

[3]习近平.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N].京华时报,2015-3-7.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08/c_1112740663_5. htm,2014-10-08.

[5]总书记的四个“足够自信”来自哪里[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2/12/c_1117944849.htm,2016-02-12.

[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9/c_123967017_3. htm,2012-11-19.

[7]京雨.制度化反腐:从廉洁政治到廉能政治——专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何增科[J].领导文萃,2015.11(上).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329.

[9]曾小锋.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政治生态面临的困境与优化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1).

[10]顾伯冲.让不作为者没有“位”[N].人民日报,2016-03-01.

[11]肖宇.国家认同与腐败治理:新加坡的经验及其启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净化党员干部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陶色净化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