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汉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评《李维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6-03-15刘国普
刘国普 高 标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李维汉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评《李维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刘国普高标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2010年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以后,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呈现研究阵地不断壮大,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研究视域日趋多元,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水平明显提高的趋势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李维汉是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与卓越领导人,是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和统战人物研究的重点。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由华南理工大学统战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莫岳云教授等合著的《李维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清晰的脉络,翔实的史料,系统研究和揭示了李维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光辉业绩和理论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李维汉研究。该书同时也是莫岳云主持的与其同名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通观全书,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研究基础的扎实性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莫岳云在湖南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党史专家谭双泉教授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就围绕李维汉民族理论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国政协理论研究》《求索》等学术杂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杂志全文转载和引用,并于2005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维汉统战理论与实践》一书,这是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李维汉统战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在学术界和统战部门产生了强烈反响。莫岳云等在研究李维汉的过程中,还三次访问了李维汉的夫人吴景之、儿子李铁映和曾在李维汉身边工作过的秘书等,获得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并得到了他们的指导。这些前期研究成果和访谈为该书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李维汉统战理论与实践》的姊妹篇和提升之作,该书是其三十年如一日聚焦李维汉研究的结晶,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积淀。
二、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主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和主题的确立、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的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与诠释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差的纠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李维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群体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而目前国内关于李维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统战理论与实践方面,缺乏从宏观的层面和整体的视角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作者立足已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研究视野拓展到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创造性地运用了三段式论述,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到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到李维汉所做的贡献,将李维汉的贡献放到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贡献中进行考察,既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研究,又突出展现了李维汉的卓越贡献。全书由绪论和六个章节以及结论构成,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又是密切联系的。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点,作者深入分析了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传播。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着重探讨了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理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贡献。结论是全文的精华所在,是对前文论述的理论总结和提升。这种全面系统独到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作者较强的学术创新与学术整合能力,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也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深入理解李维汉何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典范。
三、研究观点的创新性
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民族学、宗教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多次赴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等查阅第一手资料,并得到李维汉身边工作人员和亲属的多次指导,使得该书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真实性。纵观全书,该书在研究观点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如作者提出李维汉之所以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来自于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来自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作者还归纳了李维汉对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贡献,即主要包括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具体化、充分肯定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探讨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原则和职能、人民政协内部的合作共事关系与工作方法等,颇具新意。再如提出了李维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施者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具体阐析者与制定者,特别是探讨了李维汉对落后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贡献和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的贡献,这些观点对当前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和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具有较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另外,作者梳理了李维汉的宗教观,认为其关于中国宗教的“五性”说、关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分析、关于宗教统战的思想、关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阐述、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促退宗教”等观点,无疑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亦对当前我国宗教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党史人物的专题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由于一些档案资料尚未公开,且是团队合作的成果,该书在体例等一致性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拓展和深化了李维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领域和水平,为以后李维汉研究和相关类似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迪。
(责任编辑:许烨)
本文系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转型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KY2015YB088);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MDQ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国普,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广西民族大学基地研究人员。
高标,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