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讯
2016-03-15
………………
环境资讯
环境资讯
【环境新闻】气候大会掌握人类命运中美等国重申气候承诺
“这会是拯救世界的12天吗?”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1)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各国媒体纷纷把焦点从国内关注的事情转向这一关系每个人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上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在同一时间聚集在巴黎,共同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此次为期12天的大会是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拟定2020年以后的全球减排新协议,限制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确保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水平。大会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言,重申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摘自《环境保护》2015年第23期
大气十条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
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研究报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实施的直接投资共需1.84万亿元,比之前预计的1.7万亿元多了8%。优化能源结构、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4个任务类别的投资需求分别为2 844.00亿元、14 067.66亿元、915.44亿元和615.72亿元。
摘自《环境保护》2015年第23期
我国重工业生产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9倍
我国重工业占GDP的比重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而重工业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服务业的九倍;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占2/3,而给定当量,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是清洁能源的10倍;我国城市居民出行比例中90%以上是公路出行,而给定同样运输量,私家车产生的空气污染是地铁的10倍。
摘自《环境保护》2015年第23期
85%以上的绿色投资必须来自社会资本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俊表示,我国未来每年绿色投资的需求达到2~4万亿人民币,而政府财政每年只能拿出3 000亿元左右投资于绿色产业。即使用保守估计的每年2万亿绿色投资需求作为基数来计算,财政资金最多只能提供15%的绿色投资,即85%以上的绿色投资必须来自社会资本。
摘自《环境保护》2015年第23期
【政策法规】新大气法再次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经过历时8个月的3次审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获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而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则从法律角度再次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共同面临的责任”。“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特别是要求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按照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保频道环保新闻法律法规发布时间:2015-09-24
广西曝光14起环境违法案件多涉暗管偷排废水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通报今年以来查处的第三批14起19家企业环境违法案件。其中私设暗管偷排废水6起、超标排污3起、非法处置危险废物3起、未批先建2起。这14起环境违法案件,企业违法主观意图明显且形式多样,违法行为大胆,充分暴露了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境守法意识淡薄、无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缺失、铤而走险、顶风作案等特点。目前,这14起环境违法案件的责任主体均已受到依法查处、罚款等相应处罚,9起环境违法案件将被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5-07-13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将有法可依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30日开始审议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该法律草案旨在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升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能力,促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保频道环保新闻法律法规发布时间:2015-11-02
【科技动态】回收利用破解建筑垃圾难题
在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国、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在德国,人们对垃圾的认识是: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资源;在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分类多达20多种,按照类别科学处理;新加坡则注重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6-01-11
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水平打破纪录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水平今年首次超过百万分之四百,比工业革命前提高了43%。此外,2015年同样是记录中最热的年份,其中前9个月的平均温度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1℃多。
以上两项气候变化里程碑于11月9日由美国数家机构陆续公布。研究人员表示,破纪录的气温和温室气体水平有可能变为新常态,并给地球带来严重后果。
环保频道环保新闻环球视点发布时间:2015-11-11
充电桩新国标1月1日实施不同汽车型号或能通用
电动汽车上路除了担心没电找不到充电桩的尴尬之外,还面临着汽车型号与充电桩不匹配的问题。今后,“各自为政”的充电桩将陆续升级换代,接口相互兼容。据介绍,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在安全性方面,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兼容性方面,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环保频道环保新闻热点焦点发布时间:2015-12-29
【环球扫描】荷兰版“雾霾费”,是怎么收取的
荷兰素来以环境优美著称,也是排污税开征较早的一个国家。征收各种各样的环境费用、税金,包括排污费、噪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超额粪便税、钓鱼税。这其中,排污税就相当于我们提到的雾霾税或雾霾费。荷兰环保局要求所有企业工厂为每吨空气污染物排放付40欧元的费用,有害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形成烟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燃料税也是荷兰雾霾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对汽油、液化气、煤、天然气、石油等重要燃料所设立的一个税种,纳税人为上述燃料的生产者和进口商。每年征收税率的多少,以环保部门确立的用于环境保护目标所需资金的数额来决定。
来源:解放日报2015-12-28
中国“霾疾”他国如何诊?
中国多地频发雾霾,在广度、持续时间和颗粒物浓度方面更加“凶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城市都曾出现过灾害性雾霾,治霾经验丰富。对于中国“霾疾”,它们的分析和建议有一定借鉴价值。美国航天局指出,雾霾的成分主要是硫酸盐气溶胶,燃煤是罪魁祸首。不过,气象条件也起到了“帮凶”作用。雾霾通常在冬天多发,从气象角度来说,是因为“逆温层”在这个季节更常出现。正是从“烟雾事件”开始,英国走上了大刀阔斧治理空气污染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减少煤炭使用。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关闭,再次彰显出这个老牌工业国家向“后煤炭经济时代”迈进的决心。
来源:京华时报2015-12-24
气候变化降低生育率?
美国一项研究说,气候变化会使美国人生育率下降,因为数据显示在每一个炎热的日子之后九个月,美国的婴儿出生率就会下降。这是什么原因?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最近发布一份报告说,多年来美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虽然背后有多种原因,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而炎热天气增多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气温太高可能会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造成影响,比如高温会降低精子的活力,还可能干扰女性的经期,此外,天气太热还可能影响人们心情,使“造人”的意愿下降。
来源:新华网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