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数学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

2016-03-15吉林省白山市朝鲜族学校朴风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制图导图概念

吉林省白山市朝鲜族学校 朴风莲

一、什么叫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心智图”或“脑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最初是由英国东尼·博赞提出的,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这样对思维导图进行描述:“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二、复习课为什么要进行思维导图

复习课是数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一般新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具有容量大、时间紧、密度高的特点。数学知识呈现一定的规律,一个单元中往往会包含许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是在不同的课时中进行的。我们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体系中,同一系列知识呈现螺旋递进式的,不同年级会接触到不同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在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册教材时,头脑中的知识比较凌乱、无序,所以我们要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整理,通过这种复习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复习学习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遗忘做斗争,弥补知识缺陷,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在头脑中建构起系统知识的网络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注意复习课的教学策略,即指教师在复习课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也就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绽放,思绪飞扬。

三、制作思维导图的策略

如何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策略呢?我认为,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策略,需经历“识图—制图—用图”三个阶段。

(一)识图——了解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见到时有种熟悉的感觉。大量实践表明,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能够看懂思维导图,从而产生学习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

(二)制图——逐步形成概念图制图

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难度也比较大。制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导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级关系。

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步骤: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概念。②让学生将概念写于一张张小纸片上。③引导学生分析各概念间的关系并确定各纸片摆放的位置。④将步骤3中概念间的位置关系搬移到纸上。⑤用线段或箭头连接各概念。⑥逐一分析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语义词注于线段或箭头上(注释内容要简单、明了)。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析思维导图,优化完善思维导图并做评价。

(三)用图——灵活运用概念图

经过调查发现,在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以后,其知识的保持时间比用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时间要长,且知识面也比用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学生宽,且更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整个“识图—制图—用图”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同伴交流,在比较中自觉矫正思维偏差,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促进认知飞跃,创新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思维导图的优势

1.整合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结之间的联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学习的内化和迁移,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更加缜密,角度更加开阔。

2.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处在同一个笔记平面内,更容易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能够改善记忆力和创造力。

3.数形结合提升思维

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者无论是进行个人建构还是理解他人的创作,都将促进个人发散视为、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形成。

4.师生对话促进反思

思维导图给学生和教师创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主体进行共同的构建,教师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做出及时的调整,学生也能通过参考他人的构图,反思自己学习进程,适时地对自己的概念图做出更改和调整。

五、思维导图的教学案例

1.课前绘图,课中完善

由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分层性,且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自主绘制导图的阶段放到课前。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课前绘制的导图,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重难点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导图,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导图,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也能更好地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师生互动,完善导图

教师在揭示本节复习课主题后,引导学生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记忆,为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做好准备。回顾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继续丰富某一分支内容。为了降低难度,在这一环节,可以允许学生翻开课本进行翻看。在共同梳理某一分支内容时,鼓励其他同学进一步补充、质疑或解释,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补充,并做出适当的点评。当各个分支内容逐渐丰富之后,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各分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并用线标出。

3.理练结合,突出重点

在复习课上,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可以促进其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激发创新潜力,这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但另一方面,基于导图发散出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比较分散。如果一节课都任由学生发挥,就会显得比较杂乱且浮于表面,没有了教学重点。这也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基于思维导图教学的复习课中,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一方面,在学生绘制了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网络,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对知识内容是否真正掌握;另一方面,根据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大家就其中一个内容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

思维导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制图导图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小明巡山记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