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2016-03-15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庄中心小学赵兴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大庄中心小学 赵兴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构建有生命活力、和谐发展的阅读教学是广大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一切为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根本转变,更新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既语言学习又注重人文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准确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前我们过于偏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但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些老师贪多求全,在一堂课上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又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却连本节课应该传授的知识都没说清楚。因为他们在备课时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设计这些形式上了,而对学习语文的本体目标却忽略了。是啊!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貌一新”,就忽略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语文本体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绽放异彩。”因此,新课程引领下的小学阅读教学必须既要突出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既突出以读为本又注重读中悟情
一是要把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通过反复多读,达到正确、流利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应体现以下三个步骤:初读:让学生通读全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多读,寓分析于阅读中,使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加深理解。精读:即通过读,指导学生深入品评语言,欣赏课文的精华。通过不断的精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发展语言,还可以培养语感,再现作者描绘的人物形象和事物景象,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训练正确、流利地基础上,认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既突出多元解读又注重价值取向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阅读教学正朝着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有许多独特的体验、非凡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对教材的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背离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辨证关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谬误,并接受文本的价值取向。
四、既突出自主探究又注重有效指导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的指导”。对于年龄小、阅历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离开教师的高质量的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切实进行有效的指导,绝不能让学生随意探究,自由过多。
五、既突出动态生成又注重教学预设
课堂是由充满生命灵性的师生组成的,教学过程往往以动态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体验和感悟往往与教师的“预设”不符,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预设”中走出来,随时关注课堂中出现的动态生成因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想,修改原教学设计,灵活地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学生心灵的撞击、沟通和点化等具有较强人文性的生成教学活动中去。
如果教师对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泼冷水,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灵性就将被无情地扼杀,活动就会枯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将被浇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理念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将把“预设”和“生成”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注重教学预设,又突出动态生成。
当然,从不同的视野来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总结,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