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
2016-03-15薛四清
薛四清
(黄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本校1982级校友)
公安教育应以需求为导向
薛四清
(黄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本校1982级校友)
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既是公安教育的重要机遇,又是公安教育的重大挑战。以公安教育改革作为论坛的主题,充分反映了学院领导对公安教育工作的前瞻性思维,以及以改革应对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下面,我谨从基层公安机关实际感受与需求出发,就公安教育改革与创新提几点建议。
一、以警务需求为导向明确教育定位
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开启了“入学即入警”的直通车,公安教育,特别是省属公安院校,重新承担起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以需求作为导向,以需求决定供给,是公安院校在确定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目的时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现实考虑。
就基层公安机关而言,我们希望的是能够直接“提锅上灶”,或者至少是成型成坯的“可再造”。我们需要的是在公安教育环节完成从普通学生到职业警察的角色转换,使之具有警察气质、具备警察技能。
具有警察气质,我的理解是要实现从普通学生到职业警察的身份转换。一是要以强健体魄、文明举止、规范警容为重点塑造警察形象。二是要以忠诚服务、令行禁止、团结合作为重点培育警察意识。三是要以职业道德、职业荣誉、职业归属为重点养成警察文化素养。
具备警察技能,我的理解是实现从普通学生到职业警察的技能转换。一是要具备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法律常识,二是要掌握常见案事件处理的基本技能,三是要具备新形势下面对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二、以服务实战为目的寻找改革路径
公安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的警察”,这就决定了公安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必须面向实战、服务实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有效供给。公安教育产品要实现扩大有效供给,同样需要从警务需求出发,以实战为目的寻找改革新路径。
一是调结构,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实用性。基层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动手能力比较强、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应用型、通用型人才。对新参警人员,除特殊技术岗位外,也一般面向派出所、巡警等一线单位分配,以期推动民警的全面发展。公安教育专业设置要适应这种需求,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是转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实效性。要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操作脱节、实习与考核脱节等现实问题,更加注重实战训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更加注重校外实践。作为警官学院的实习基地,我局对学员教育实践还有许多应该反思和探究的地方。在这一点上,医学院与医院融为一体、共生互助的关系,医学院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或许值得我们借鉴一二。
三是强素质,在教师建设上凸显实践性。囿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公安院校教师深入一线、参与实战的机会并不多,一些研究理论无法得到实践检验,各地警务实践经验也无法反哺公安理论研究,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也必然大打折扣。公安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我们欢迎学院老师多到黄石,为我们传播先进工作理念,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三、以专业专注为引领推动学院发展
湖北警官学院是湖北公安教育的最高学府,是湖北公安理论研究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是全省公安人才培养的摇篮,也代表着湖北公安未来发展的希望。作为一名曾经的警院学子,我衷心希望学院办得更好、攀得更高。
希望学院能更好地发挥公安院校的专业优势,创出专业特色,在高校云集的大武汉,警院学子能展现出威武挺拔、昂扬向上的飒爽英姿,展现出忠诚团结、令行禁止的职业风范,展现出业精技强、能文擅武的职业特色。
希望学院能更好发挥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建立自己的学科引领,创出响当当的湖北品牌,在服务基层、服务一线、服务实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希望学院能更好发挥公安教育的行业优势,始终走在公安理论研究的前沿,始终走在公安教育实践的前沿,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全省公安事业的发展,以优秀的人才充实全省公安队伍。
【责任编校:谭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