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2016-03-15佟景洋
佟景洋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统战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佟景洋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统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研究发展统战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统战文化,搞清其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具有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内涵,对于处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内蒙古来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战文化 理论基础 现实基础 内蒙古
一、统战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实现总任务的一大法宝。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统一战线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以毛泽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中国统一战线丰富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13亿人口大国的重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贡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于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兴起的年代,同各种政治力量、政治思潮进行过复杂的交往和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以及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方法和理论,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起草于1847年底的《共产党宣言》,是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纲领,连同马恩的相关著作,共同构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策略基础及理论基础。
1.实行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代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下解放出来。”[1]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策略原则,都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并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一最终目标的。《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时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2]这个光辉思想,体现了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的辩证统一。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只有它才能在各个革命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达到共产主义。
2.联合各工人阶级政党及民主政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没有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联合和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就不可能形成强大力量战胜敌人。《宣言》在考察当时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波兰的阶级斗争形势和不同的历史条件后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3]共产党不与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只有坚持与他们的团结统一,才能战胜强大敌人。同时,共产党人还“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4]马克思甚至还强调到,“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5]
3.坚持工农联盟保持自身独立。马、恩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他们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革命的成败。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就曾指出:“……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7]1889年12月18日,恩格斯在给格·特利尔的一封信中更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可以支持其他政党去参加有利于革命的运动,但“所有这一切又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8]《宣言》提出的理论和策略,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并且经受了革命的考验,强调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性质要保持不变为前提,是“绝对的界限”。[9]1887年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指出,统一战线“策略最终将革命引向胜利”。[10]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列宁在俄国革命斗争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统一战线思想,间接与直接同盟军得到了更好地运用和配置。在他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主张利用敌人的一切‘裂痕’获取同盟者,阐述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列宁的战略策略思想,不仅使俄国革命获得伟大的成功,而且引导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1.工人阶级内部的统一战线及工农联盟。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被各种中间阶层包围,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提出工人统一战线的口号。“……共产党,就必须而且绝对必须对无产者的各种集团,对工人和小业主的各种政党采取机动、通融、妥协的办法。”[11]1922年4月列宁在《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文中指出:为了帮助工人群众反对资本,“我们采取了统一战线的策略,并且要这种策略贯彻到底。……只有工农联盟才能使农民摆脱地主和资本家的世世代代的压迫。”[12]只有工农联盟才能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
2.同一切民主政党派别联盟。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始终贯彻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1901至1902年,列宁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领袖司徒卢威订立过正式的政治同盟,反对民粹派。同时又善于不断地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进行斗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列宁则在十月革命后,告诫各国共产党人“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13]1917年11月,列宁曾成功地争取同左派社会革命党的联合,建立起两党联盟的体制,使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获得短暂的稳定。次年5月,左派社会革命党反对苏维埃政权,发动叛乱,遭受镇压。这样,才形成布尔什维克一党执政的局面。
3.争取资产阶级专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缺乏自己的专家。列宁指出,要团结教育利用旧专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他们。列宁这一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目的是利用私人资本迅速地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巩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14]对国家资本主义的文明资本家实行赎买。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对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4.推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1920年12月,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在保持无产阶级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要广泛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列宁还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组织革命统一战线给予指导和帮助,并派越飞同孙中山进行谈判,促成了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的主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一贯把统一战线问题提高到战略地位来考察,这主要根源于对中国统战文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从历史上看,凡是统战工作做得好、团结了大多数、争取了中间势力的时候,也就是革命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时候,反之则是革命遭到挫折和损失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的得失成败直接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福祸。
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到1956年,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到“三大法宝之一”的战略高度,指出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问题是阶级力量配置问题,是认清敌友问题;[15]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建立两种不同性质的联盟,实行一系列区别对待的政策和策略;强调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将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民族资产阶级是朋友和同盟军;强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要联合主要代表中间势力的各民主党派,建立团结合作关系,在建国后,对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际,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作为当时统一战线的总题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适应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16]毛泽东于1939年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17]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形式,推动了长期抗战和团结一切抗日阶级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此外,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以及周恩来发表的《论统一战线》等文章中,科学地阐述了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系统地提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强调要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中的统一性和独立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在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和阶级投降主义,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提出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统战理论,把统战文化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和新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非凡的胆略,以勇闯禁区的精神,在统战理论上有了许多创新和突破,我国的统战文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1979年6月15日至7月2日,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精辟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这篇重要讲话,也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献。1979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向中央政治局汇报情况时明确指出:“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1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从此开辟了新的历史航程。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其中既有拨乱反正的内容,也有根据新情况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就邓小平直接论述到的新时期统一战线而言,他的突出贡献主要有:指出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方针和任务;明确指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祖国统一指明了正确的方针和途径;在他直接主持下,对人民政协的章程进行了修改,明确了主要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和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共同政治基础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改变了过去统战工作主要是做大陆工作的旧格局,形成了“立足大陆、三个面向”开放型的新格局。应该指出,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都是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他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奠定了政策、理论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眼世界潮流,立足中国国情,对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统战文化研究的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内蒙古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一边放手发动群众,一边争取、团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和社会进步力量,组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来。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后,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自治区党委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统一战线工作,使自治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为自治区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搞好与非党的合作共事,发展内蒙古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促进了自治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爱国统一战线范围逐渐扩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内蒙古统一战线日益成为维护自治区安定团结,为自治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祖国和平统一服务的重要力量。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这一点也成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不仅是加强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
(一)提高内蒙古统战工作水平,巩固壮大新时期内蒙古统一战线
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特点要求创造性的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的灵活运用。内蒙古在党的革命斗争建设史中有许多值得一书的统一战线工作成功范例,内蒙古的统战文化有过辉煌的过去。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随着统一战线工作的不断实践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研究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能够从理论上逐步完善对内蒙古统战工作的指导,对促进内蒙古统战工作开展、提高内蒙古统战工作水平等方面将起到推动作用,进而为新时期内蒙古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壮大起到推动作用。
(二)有利于发展繁荣内蒙古传统文化,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
内蒙古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文化资源。昭君和亲文化成为千古佳话、土尔扈特部回归成为爱国史诗、成吉思汗蒙元文化世界闻名……由于历史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偏见及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研究中原文化资料多,研究边疆民族文化少,研究民族团结资料少,研究兄弟阋墙资料多。弥补这个历史遗憾的重任责无旁贷地交到了现代人手里,研究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有利于对内蒙古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与统战文化争取人心、向心凝聚、求同存异的优势相结合,在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上下足功夫,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
(三)构建和谐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现如今中国大环境下,稳定是主流,和谐是主流。内蒙古同全国—样,当前既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从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和地区特点上看,内蒙古的和谐稳定,统一战线工作日益彰显其紧迫性重要性,已经成为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全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不仅得到认可,而且凝聚人心,统战文化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性不能忽视。大力加强内蒙古的统战文化建设,有利于把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长期保持下去,打造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对于加快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内蒙古改革发展全局以及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3][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32,284,285,285,69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43.
[7][8][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9-470, 469-470, 264.
[10][12][13]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29,180,627
[11]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29.
[14]关世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1.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7.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5.
[17]邓小平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58.
(责任编辑:刘亮红)
D613
A
1009-2293(2016)05-0034-04
佟景洋,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博士。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