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学术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2016-03-15张欢欢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趋势理论

张欢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102)



国内学术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张欢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102)

摘要:现实社会主义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话题不仅关系到苏联和东欧20世纪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当前国内学术界围绕着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与特征,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现实社会主义的评价与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在明确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外延、加强现实社会主义哲学意蕴的阐发、加大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关注与回应等方面,我们仍需要走得更远。

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理论;趋势

自20世纪以来,现实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这种讨论在苏联、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失败之后更为激烈,现实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正如墨西哥劳动党领导人、参议员阿尔委托·安纳亚所指出的:“多年之后,关于如何总结苏东地区‘现实社会主义’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前景的讨论重新成为世界政坛的首要问题”[1]。鉴于现实社会主义问题的重要性,本文现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对国内现实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与特征研究

(一)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

讨论现实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现实社会主义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是国内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首要任务。目前学者并没有就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过专题的讨论,但是现有不少研究都涉及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

第一,学者从社会制度和指导思想的角度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了界定。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实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社会主义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制度。荣长海曾指出:“人们现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迄今已存在过的以及仍在继续发展的、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2]就是现实社会主义。

第二,学者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角度界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理想的或者说理论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言的、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着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目标和具体措施上都有所不同。周尚文曾指出在“落后国家走上第二步所搞的社会主义”[3]就可以称之为现实社会主义。

第三,学者从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载体角度界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实社会主义特指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预设并不能完整地回答在落后国家如何按照自身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马克思在“晚年开始研究半东方的俄国社会发展问题, 留下了《人类学笔记》, 提出了一些重要见解, 但也是有限的。有人做过统计, 它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著述中不到4%”[4]。学者认为在经典社会主义不能够具体的指导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之时,东方一些落后的国家开始根据自身国情的探索并在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现实社会主义。

第四,学者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角度界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概念。一部分学者认为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一般是指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尤其是指以斯大林领导集体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东欧波兰等地区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而然也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一部分。荣长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2]。顾航宇指出:“本文讲的现实社会主义, 是指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所诞生的前苏联、中国等15个社会主义国家”[5]。

总体说来,现实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进行的、需要遵照科学社会主义和经典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合本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现实社会主义在现阶段必须要通过借鉴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才能够实现对经典社会主义的回归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二)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

国内学者结合经典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如王传利曾指出现实社会主义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不同国家的构想不同,其具体的实践和措施政策也不相同;(2)不照搬、不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学说;(3)以马克思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但是根据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4)有整齐划一的属性,具有各自的特点[6]。荣长海认为现实社会主义相对于经典社会主义而言一方面具有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在现实发展中面临新的抉择[2]。部分学者站在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之间具体的标准对比上提出现实社会主义特征的问题,如马武曾经指出:“现实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征: (1)坚持经典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2) 比经典社会主义要求的生产力水平低;(3)时间上比经典社会主义早;(4)分布范围比经典社会主义窄;(5)与垄断资本主义并存”[7]。也有学者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时期与理想社会主义提出时期的不同世界环境出发,从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角度提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特征问题,如顾航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仍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5]。

总地来说,现实社会主义在其现实性上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现实社会主义是相对于经典社会主义而言的在现实世界中实践着的社会主义;二是现实社会主义是以经典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是现实社会主义在一些具体的发展指标上尚未达到经典社会主义论述的社会主义;四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具有各个国家发展特色的社会主义;五是现实社会主义是在与资本主义斗争和合作中发展的社会主义。

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主题

国内学者们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围绕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和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探讨,苏联和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的启示和借鉴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 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和梳理

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内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基础性问题,学界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与经典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以经典社会主义为理论指导,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现实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主义,是对经典唯物主义精神实质的实践性运用,其是对经典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和拒绝。如刘昀献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虽然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在基本制度上是一致的,但在其他一些非基本制度上又不完全相同。尽管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都是相同的,并且一些学者认为事实上现实社会主义“还不够经典社会主义的格”,现实社会主义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还是在社会发展的程度上都达不到经典社会主义的要求。

第三,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视域上看很多学者认为经典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归属:“待到经典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具备, 其固有的内涵特性将一一兑现”[7]。“经过若干年发展之后, 必将回到世界大一统的经典社会主义上来, 这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归宿。”[7]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典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中的运用,是经典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的理论连接点,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周开明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现实社会主义。也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2]。周尚文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地位,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经典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之间架起一座理论之桥”[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探讨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文章说法是中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国内学者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国内学者尤其具有这种理论上的敏锐感:“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是什么呢? 这一难题的破解, 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而且关系到改革的现实合理性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经典社会主义关系的讨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以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目的的,对苏联和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经验和教训的反思和借鉴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而服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中获得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其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和同源性,在理论上“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8],“初步解决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性课题”[3],从而成为连接现实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桥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可以从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获得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开辟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新途径”[8],从而为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可能和借鉴,具有了世界性的存在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还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获得现实依据,中国现实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发展的奇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中国短短几十年间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向世界宣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与资本主义或右翼势力进行辩论,或者说为现实社会主义正名的文章也大有存在,比如说王传利在《论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析之一》一文中对六种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曲解进行了直接而犀利的反驳和回应,这六种说法分别是:“社会主义的封建主义说、前资本主义说、后资本主义说、早期资本主义的替代体说、社会主义变异说、非资本主义说”[6]等。此种类型的文章也在对资本主义或右翼势力的理论进行反击的同时论证了现实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三)苏联和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的启示和借鉴

苏联和东欧的现实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的启示和借鉴的研究也是国内学者讨论的主题之一。这种讨论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对苏联和苏东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理论要点进行理论和现实上的反思,还有一种是对苏联和中国具体的现实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和现实上的对比,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在二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具有理论上的盲目性,这种理论上的盲目性导致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上的挫折和失误。这种盲目性主要体现在不能够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判断本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采用超越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以教条式的理解盲目的向经典社会主义靠拢;还表现在理论的教条化和僵化,表面上看是在实行现实社会主义,但实质上还是以经典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准。当然这些思想中也有一些创新之处,比如说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提出的一些间接过渡的思想和政策,这些教训和经验被中国的一些领导人反思和借鉴,在历史的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现实社会主义的评价与发展趋势研究

国内学者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评价在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模式甚至同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上,都有所区分。总地来说国内学者们主要是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待现实社会主义,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持乐观的态度。

(一)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评价

国内学者主要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意义上来肯定现实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经典社会主义的实质,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实践范围,认为“经典社会主义是真理, 现实社会主义也是科学”[7]。同时国内学者也高度评价了现实社会主义对解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做出的贡献,认为其“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8]。

这个不用充电的家用应急灯经过半年多的实际使用检验,效果好,而且很安全。它不用充电,停电的时候就可以用来照明,非常适合记忆力不太好的老年人使用;也可用来做日常照明。

学界在对这种不照抄照搬经典社会主义的原理和结论、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间接过渡道路的现实社会主义精神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于不同国家、不同领导人所进行的具体社会主义实践和具体的政策的不同评价。如周尚文对列宁为现实社会主义实现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其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则比较消极,认为其没有完成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想法,并陷入了理论误区。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评价时,一些学者在对现在中国发展道路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错误的探索和发展的曲折进行了合理的反思。

(二)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预测

很多学者对现实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学者们一般认为虽然在当时世界环境中现实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从现实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视域上看,其也必然呈现出向经典社会主义回归的趋势。这里学者们不约而同的强调了现实社会主义未来方向的正确性,认为经典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归属和必然结果。现实社会主义一旦偏离了经典社会主义的趋势,以其他的社会主义,如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那么,“这种民主社会主义就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民主社会主义,因而不是进步而是退步”[2]。

同时也有学者强调了本国特色的成分在未来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的正确选择”。“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是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和途径上,很多学者认为当代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落后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向经典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回归的同时要借鉴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对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利用,甚至有学者还发出了“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2]的呼喊。

四、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特点与发展建议

(一)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独特性

我国学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独特性是相对于西方世界学者的研究而言的。

西方世界学者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注和讨论在东欧剧变之后也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达到顶峰,如《新左派评论》、《每月评论》等著名左翼刊物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辟过相关的专栏,很多国外知名学者都针对现实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争论,包括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以及具体的实践措施等方面内容。西方世界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的高潮虽然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但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危机问题、内部矛盾问题以及21世纪社会主义的问题直到现在仍然在学界具有非常高的热度,每年都有相关的著作问世。当然这种热度一方面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学者和政治家内部关于社会主义实现方式的反思和探索,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右翼势力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批判,更来自于双方及其内部的对话和争论,事实上西方世界学者关于现实社会主义讨论的方式也主要是理论和现实的批判和争论,这种批判和争论是针对某一具体思想的直接而尖锐的批判,并且在研究总体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

国内学术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旨趣直接来源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合理性和合法性正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对国外的批判进行回应的理论诉求。国内外学者不同的学术旨趣直接导致了国内外学者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定义、关注的时间、主题、研究路径以及评价的不同。国内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特性体现在理论关注的时间阶段的区分上。国内学术界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也就是2002年以后,尤其集中在2002—2006年,在一定意义上国内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讨论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断层。

第二,独特性体现在理论关注的主题差异上。西方世界学者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和现实的批判和争论上,国内学者也有部分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反思的文章,但总体来说多数学者都是针对中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探讨,对苏联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制度及社会主义实践进行对比;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对科学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关系的辨析和梳理。国内学者的很多文章都反映了国内现实社会主义关注主题的独特性。

第三,这种独特性还体现在理论关注的路径分化上。西方世界学者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关注主要通过理论上的争论和思想上的交锋实现的,国内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关注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发展逻辑的梳理,对国外现实社会主义理论批判的反批判,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现实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具体对比三个方面。

(二)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发展建议

总地来说,国内学术界现有现实社会主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澄清了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回应了西方资本主义右翼势力的抨击,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但是我们在看到国内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还不多,这种成果是初步的、零散的而且主要集中在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现结合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外延。目前现实社会主义的定义与特征的问题已经被学界广泛的讨论,但是其理论外延的界定却还不够清晰,目前学术界将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涵盖在现实社会主义的框架之中。从现有著作的命名与内容的对应上来看,很多著作、论文以现实社会主义命名,实际上讨论的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合理性,以及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所取得的成就。那么苏东现实社会主义是否等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否等同于中国的现实社会主义?学者们并没有进行说明和论证。只有将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外延界定清晰,才能使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才能与西方学者更好的交流、对话与回应。

第二,加强现实社会主义哲学意蕴的阐发。受国内学者研究旨趣的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社会主义领域,对相关课题的哲学角度的关注较少,现实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没有得到深刻而全面的阐发。如何深层次的挖掘现实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意蕴,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且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第三,加大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关注和回应。目前国内学界对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并不多,对西方世界学者关于世界范围内现实社会主义看法的研究几乎没有,相关国外学者的著作翻译和介绍也很罕见。现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查到的对西方现实社会主义研究的中文译文仅有两篇,一篇是墨西哥劳动党领导人、参议员阿尔委托·安纳亚的《苏东地区“现实社会主义”的垮台和当前社会主义计划的重新制定》以及前苏联普罗舒宁的《评〈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并且后者是1985年在苏联《社会科学》季刊英文版上发表的文章,时间已经非常久远。这样的现状将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研究带入了新的困境。加大对西方学者相关研究的关注,并及时给予理论上的回应对于澄清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应对资本主义思想的挑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具有世界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阿尔委托·安纳亚.苏东地区“现实社会主义”的垮台和当前社会主义计划的重新划定[J].当代世界,2010,(3).

[2]荣长海.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理论与现代化,1994,(7).

[3]周尚文.联结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桥——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地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1).

[4]奚广庆.东方社会研究和现实社会主义 [J].文史哲,2006,(1).

[5]顾航宇.现实社会主义的三大特征及其启示——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哲学沉思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6]王传利.论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论析之一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7]马武.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晋中学院学报,2005,(2).

[8]刘昀献.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责任编辑:梁桂芝]

收稿日期:2016-01-28

基金项目: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MY201623)

作者简介:张欢欢(1989-),女,安徽淮南人,学生工作处教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6)03-0035-06

猜你喜欢

趋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趋势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去编”大趋势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