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研究在中国:学术史略、阐释路径及跨学科格局
2016-03-15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阿 地 里·居 玛 吐 尔 地
一
中国的《福乐智慧》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1930年便有一些零星的翻译介绍,但学理性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逐步展开。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便停滞了几十年之久。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方得重启,并在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
其一,文本的翻译出版。截至2012年,国内共有12种文本问世。从时间线索上看,这些文本分别是1979年耿世民、魏翠一合译的汉文节译本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本《福乐智慧》汉译本。1984年,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阿布都热依木·乌提库尔、艾合买提·孜亚伊、买买提明·玉苏普等集体完成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的现代维吾尔新文字母诗体文本由民族出版社出版(2006年再版阿拉伯字母文版),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维吾尔文本。1985年,维也纳、开罗、纳曼干三个手抄本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1986年,郝关中、张宏超、刘宾合译的《福乐智慧》汉文全译本由民族出版社出版(2006年再版)。1989年,由艾斯卡尔·巴玉福翻译的《福乐智慧》现代哈萨克语诗题版出版。199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阿布都秀库尔·吐尔地、卡德尔·艾克拜尔等合作完成的维文散文体本。1992年,由涂尔干拜·克里奇别克、努肉孜·玉萨纳里合译的《福乐智慧》的柯尔克孜文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艾则孜·阿塔吾拉·萨尔特肯编的维吾尔文《〈福乐智慧〉精华简编》由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出版。2015年,《福乐智慧》汉译文朗诵文本电子版本出版发行,这可以说是《福乐智慧》走向电子文本时代的开始。
其二,学术活动的不断开展。1984年新疆大学召开新疆《福乐智慧》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86年8月,1989年10月中国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性《福乐智慧》研讨会先后在喀什举行。这几次会议可以说揭开了中国《福乐智慧》研究的序幕。这些会议就《福乐智慧》的主题、族属、艺术特色、文化层次、自然观、哲学观进行了广泛讨论。1993年在北京召开首届《福乐智慧》国际学术研讨会,又从更加广泛的文艺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和讨论。
其三,研究成果及跨学科阐释。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中国国内较早发表关于《福乐智慧》的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穆罕默德江·萨迪克*穆罕默德江·萨迪克:《浅说古代两位维吾尔族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载《新疆教育(维文版)》,1956年,第2期。、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关于11世纪维吾尔人民中的两大学者的记载》,董文义译,载《新疆学院学报》,1956年,第3期。、胡振华和耿世民*胡振华、耿世民:《维吾尔古典长诗〈福乐智慧〉》,载《新疆文学》,1963年,第3期。等几位学者。此后,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几十年间,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福乐智慧》研究一直处于停顿状态,直到1979年开始又重新有了起色。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李经纬④*④ 李经纬:《维吾尔族古典叙事诗〈福乐智慧〉》,载《图书评论》,1979年,第1期。、阿不来提·吾买尔⑤*⑤ 阿不来提·吾买尔:《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他的〈福乐智慧〉》,载《新疆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等学者的论文,1979年耿世民为当时汉译文版所写的序言也当视为最早发表的研究成果之一。1980年以后,阿布德热依木·乌提库尔*乌铁库尔:《维吾尔族人民十一世纪的大思想家哲理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载《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阿·提·乌铁库尔:《论〈福乐智慧〉》,载《民族文学研究》,1983年,第00期;阿不都热依木·吾铁库尔:《论〈福乐智慧〉中人的精神完美主题》,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艾合买提·孜牙依*艾合买提·孜牙依:《论珍贵的遗产:〈福乐智慧〉》,载《 新疆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刘志霄*刘志霄:《时代巨变的产物—谈维吾尔古典长诗〈福乐智慧〉的时代背景》,载《新疆社科学》,1984年,第1期;刘志霄:《11世纪维吾尔社会思想与〈福乐智慧〉》,载《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④*④ 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福乐智慧〉 中的自然哲学观念》,马德译,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蔡灿津⑤*⑤ 蔡灿津:《〈福乐智慧〉对世界的二重观点》,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蔡灿津:《〈福乐智慧〉中朴素的辩证思维因素》,载《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蔡灿津:《〈福乐智慧〉中古朴的直观性形象思维》,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郎樱⑥*⑥ 郎樱:《试论〈福乐智慧〉的佛教文化思想》,载《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郎樱:《试论〈福乐智慧〉的多层文化结构》,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郎樱:《〈福乐智慧〉的善行观—关于善与人生的一场精彩辩论》,载《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郎樱:《〈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王家瑛⑦*⑦ 王家瑛:《〈福乐智慧〉与伊斯兰文化》,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王家瑛:《〈福乐智慧〉与波斯文学》,载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编:《中亚学刊》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张宏超⑧*⑧ 张宏超:《论〈福乐智慧〉的艺术特色》,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福乐智慧〉语言的音乐美》,载《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魏良弢⑨*⑨ 魏良弢:《〈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载《西域研究》,2000年,第1期。、陈适良⑩*⑩ 陈适良:《〈福乐智慧〉中的萨满教痕迹》,载《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刘宾*刘宾:《〈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思想史背景》,载《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刘宾:《关于〈福乐智慧〉研究》,载《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刘宾:《〈福乐智慧〉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兼评共同归属论》,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夏雷鸣*夏雷鸣:《〈福乐智慧〉与古代维吾尔医学》,载《西北史地》,1992年,第4期。、陈中立*陈中立:《论〈福乐智慧〉中天文学知识的意义》,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姚宝瑄*姚宝瑄:《〈福乐智慧〉的原型结构》,载《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姚宝瑄:《〈福乐智慧〉与古代维吾尔医学》,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编印:《新疆戏剧论丛》,1985年,第4期。、热依汗·卡德尔*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民族文化意识的映射》,载《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庄子〉》,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北宋侕学》,载《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中庸〉的处世哲学》,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大学》,载《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四书的可比性》,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欧阳伟*欧阳伟:《试论〈福乐智慧〉的语言及其修辞特色》,载《喀什师范学院》,2002年,第2期;欧阳伟:《〈福乐智慧〉的用韵方式初探》,载《语言与翻译》,2002年,第3期。、张铁山*张铁山:《〈福乐智慧〉版本比较研究》,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阿尔斯兰·阿卜杜拉*阿尔斯兰·阿不都拉:《〈福乐智慧〉中的比喻及其民族特色》,载《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等学者开始走上学术前台并发表了很多有价值且富有影响力的论文。他们的论文都是根据国外已经出版的各种文本资料对《福乐智慧》进行各种版本的文字转写、释义,并对文本内容作出全面概括和分析阐释。研究内容涉及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文献版本、语言艺术、修辞格律、宗教、哲学、政治、伦理、法律、思想史等各方面。以上学者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和跨学科的特征,为后来的文本阐释和学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
除了上述学者的各类学术论文外,中国学者还出版了多种研究著述。到2013年,中国出版了一系列《福乐智慧》的各种学术专著或是论文集。首先,到目前为止用维吾尔文出版的研究专著和论文集总共16种。这些著作和论文主要是:1986年,根据国内学术研讨会筛选的论文,由扎里夫·道拉托夫、艾莎·夏克尔、艾拉姆·艾拜杜拉主编的维吾尔文版系列论文集《历史遗产:论〈福乐智慧〉》第1、第2卷由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出版,1988年同一名称论文集的第3、第4卷出版。199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维吾尔文论文集《国外学者对〈福乐智慧〉的研究》。1993年,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主编的论文集《从文化所引起的断想》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买买提明·玉素甫、阿不力米提·艾海提、巴立江·扎帕尔合编的论文集《论伟大的学术里程碑〈福乐智慧〉》由新疆人出版社出版。此外,有很多维吾尔族中青年学者都出版了研究专著。比如,1993年,维吾尔族学者玉素甫江·艾力的《〈福乐智慧〉与法律》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阿布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的《〈福乐智慧〉宝库》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赛买提·和维尔的维吾尔文专著《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世界观》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阿布肉苏里·吾买尔、司马伊·铁木耳编著的《〈福乐智慧〉中的柔巴依》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吐尔孙·艾尔西丁的《〈福乐智慧〉中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由新疆人出版社出版。2001年,阿尔斯兰·阿卜杜拉的《〈福乐智慧〉的修辞学研究》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拉编著的维吾尔文《〈福乐智慧〉索引》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亚尔买买提·塔依尔的两卷本系列著作《〈福乐智慧〉研究:11世纪的维吾尔思想》和《〈福乐智慧〉研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家庭教育》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次,用汉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集在中国学术界影响举足轻重,在国内国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总计有8种。比如,1991年,1993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汉文论文集《〈福乐智慧〉研究译文集(1)》,《〈福乐智慧〉研究论文集(2)》。此后,郎樱的《〈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郎樱:《〈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蔡灿津的《〈福乐智慧〉哲学思想初探》*蔡灿津:《〈福乐智慧〉哲学思想初探》,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热依汗·卡德尔的《〈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热依汗·卡德尔:《〈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李宁的《〈福乐智慧〉英译研究》*李宁:《〈福乐智慧〉英译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陈青萍的《〈福乐智慧〉古代维吾尔族的健康智慧》*陈青萍:《〈福乐智慧〉古维吾尔族的健康智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以及热依汗·卡德尔的《东方智慧的千年探索:〈福乐智慧〉与北宋儒学经典比较》④*④ 热依汗·卡德尔:《东方智慧的千年探索:〈福乐智慧〉与北宋儒学经典比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也相继出版。
再者,在中国国内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资源。仅就汉语书写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出现的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论文19篇。4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是陈青萍的《〈福乐智慧〉健康史料探索——11世纪维吾尔民族的健康思想及实践方法》(陕西师范大学,2007),李宁的《跨越疆界、双向构建〈福乐智慧〉英译研究》(南开大学,2007),吐送江·依明的《〈福乐智慧〉回鹘文抄本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1)及刘霞的《〈福乐智慧〉汉语译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3)。硕士论文有艾尼瓦尔·吾斯曼的《试论〈福乐智慧〉中的哲学经济学思想》(中国人民大学,2003),张杰的《〈福乐智慧〉死亡观的美学探讨》(西北民族大学,2007),王志刚的《〈福乐智慧〉中的动物与风土》(武汉大学,2007),莫吾力丹的《〈福乐智慧〉中蕴含的伊斯兰伦理思想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08),陈明的《〈福乐智慧〉的词法研究》(喀什师范学院,2008),郁丹萍的《〈福乐智慧〉与〈论语〉的主题比较》(陕西师范大学,2010),文灿辉的《〈福乐智慧〉与〈论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0),吾布力卡斯木·买买提的《〈福乐智慧〉韵律研究》(新疆大学,2011),范丽娜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伦理思想研究》(喀什师范学院,2011),阿曼古丽的《〈福乐智慧〉中宗教词语的研究》(新疆大学,2011),任小飞的《〈福乐智慧〉史学价值探析》(兰州大学,2011),王成奇的《〈福乐智慧〉诗学思想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2),刘中良的《〈福乐智慧〉中的宗教思想》(新疆师范大学,2012),璐言的《试论〈福乐智慧〉中的维吾尔族集体无意识》(陕西师范大学,2014),闫晓林的《11世纪喀喇汗王朝突厥语民族体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4),田青媛的《〈福乐智慧〉中人生警句汉译探析》(新疆师范大学,2015),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的《〈福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5),古扎努·阿力木的《维吾尔族青年〈福乐智慧〉幸福观认知现状调查研究》(新疆大学,2015),穆开热姆·麦麦提的《〈福乐智慧〉经济思想研究》(新疆师范大学,2015)等。根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63年至2012年,国内关于《福乐智慧》共发表论文、文章、会议综述和报道共计330余篇。其中,会议综述、报道共计37篇;有关《福乐智慧》内容、版本、研究著作的介绍、书评共计82篇;关于伦理道德(包括生态伦理、政治伦理、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论文16篇;哲学方面的论文21篇;中西文化比较论文20篇;语言学方面的论文10篇;医学及健康方面的论文10篇;知识及人才方面的论文9篇;作品的文学艺术特色及成就、美学、宗教方面的论文分别各8篇,共计24篇;其他还有社会给人类和谐观、治国思想、人物形象分析、政治经文化、戏剧特点、时代背景、法律、军事等方面⑤*⑤ 刘霞:《〈福乐智慧〉汉语译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38页统计。。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按篇名进行检索的结果则显示从1979年到2016年共有232篇论文直接讨论《福乐智慧》*http://epub.cnki.net/ 在本文的审校过程中重新进行了检索,访问时间是2016年8月1日。。从这两种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者《福乐智慧》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研究视角的侧重各有不同,涉及伦理、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哲学、美学、教育、历史语言学、文学、文献学、修辞学、民俗学、医学、传统知识、文化翻译、传播学等诸多学科,兼及中西文化比较和族际文化比较等维度,形成了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和跨学科的研究路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尽管没有学术专著出版,但是从学界发表的研究论文看,我国的《福乐智慧》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总体趋势,专题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路径不断细化,文本与语境的契合度越来越高,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文化反思的旨趣也越来越明显。这一点可以从胡康华的《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启示录—关于〈福乐智慧〉第十一章的现代伦理学思考》*胡康华:《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启示录—关于〈福乐智慧〉第十一章的现代伦理学思考》,载《今媒体》,2016年,第2期。,阿司亚·司来依曼的《传承与创新:〈福乐智慧〉的优秀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阿司亚·司来依曼:《传承与创新:〈福乐智慧〉的优秀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载《法治与社会》,2016年,第2期。,欧阳伟的《〈福乐智慧〉传播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④*④ 欧阳伟:《〈福乐智慧〉传播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载《喀什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宋雪蕊、吐逊娜依·赛买提的《论〈福乐智慧〉中的个人修养》⑤*⑤ 宋雪蕊、吐尔逊娜依·赛买提:《论〈福乐智慧〉中的个人修养》,载《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第2期。,艾扎木·艾拜都拉的《论〈福乐智慧〉中的人际交往观》⑥*⑥ 艾扎木·艾拜都拉:《论〈福乐智慧〉中的人际交往观》,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张红娟的《论〈福乐智慧〉的行政思想》⑦*⑦ 张红娟:《论〈福乐智慧〉的行政思想》,载《宁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等论文中可窥见一斑。毫无疑问,我国学者已经认识到了《福乐智慧》在当下的启示意义,并积极思考、挖掘和激活其中蕴涵的各种人文信息和思想资源。
三
与国际学界一样,至今依然有若干个问题困扰着中国学者。《福乐智慧》最初使用何种文字进行创作?何时创作?作者是属于哪一个民族?作者的生平如何?等等。对于作品最初用何种文字撰写的问题,维吾尔族学者艾合买提·孜牙依曾根据国外至今还存在的各种说法,综合提出过3种观点:(1)以拉德洛夫为代表的“暂无定论说”;(2)以乌兹别克学者克尤木·克里莫夫为代表的“布格拉汗语言说”;(3)以马洛夫为代表的“阿拉伯文字说”⑧*⑧ 艾合买提·孜牙依:《论珍贵的遗产:〈福乐智慧〉》,载《新疆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虽然国内对此问题存在争论和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都基本上倾向于《福乐智慧》是用古代回鹘文创作的这一观点。对于《福乐智慧》的作者生平的探讨和研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找不到可靠的史料,所以只能根据《福乐智慧》一书内容中的只言片语加以推断。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作品附篇三的第6623双行和6624双行中“当此回历四百六十二年,我竭尽全力完成了诗章”,“写作此书花费了18个月,收集了词语,选择精当”这两句诗推断此书完成于回历462年(即公元1069-1070年)。耿世民、艾合买提·孜牙依、阿不都热依木·吾提库尔等学者基本上持这种观点*许秀芳:《1979年以来国内关于〈福乐智慧〉研究综述》,载《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当然,这一推测和观点主要是来自土耳其学者阿·迪拉恰尔*[土耳其]阿·迪拉恰尔:《〈福乐智慧〉研究》,安卡拉,1972年,第32页。。根据作品中的诗句推断作者的出生年是一种无奈的举动,因为对这些句诗的翻译和理解不同,争论也就同时出现了。中国有些学者根据《福乐智慧》第11章中“当时五十岁伸手摸我的头顶,乌鸦似的黑发变成了白鹄羽翼。如今六十岁向我频频招手,如果大限未满,我定会向他走去”等诗行推测作者的出生年代。比如,郎樱先生认为作者生于1015年*郎樱:《〈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页。。但大多数学者则认为他生于1018年~1019年。魏良弢等学者推测他生于1012年~1017年④*④ 魏良弢:《维吾尔族的优秀古代文献〈福乐智慧〉》,载《百科知识》,1982年,第8期。。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作者出生在1020~1022年之间⑤*⑤ 陈延琪:《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年的考证》,载《新疆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推测毕竟是推测,并不是最终令人信服的结论,所以至今难断是非⑥*⑥ 热依汗:《〈福乐智慧〉研究综述》,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6期。。对于作者去世的年代,中国学者基本上倾向于认同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喀什调查尤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一本宗族系谱《谱系之书》中的记载。这本系谱书长7.16米,宽0.26米,是一部资料性的书(现存新疆社会科学院)。作者是生活在18世纪初的一个名叫伊米尔·胡赛因·苏布里的一名维吾尔族诗人。在此书的结尾处,记载有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逝世年代为回历478年,即公元1185至1186年间,并被葬在喀什噶尔一个叫帕依纳普的地方的内容⑦*⑦ 郎樱:《〈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页。。
由于作者出生地明确见于散文体和诗体序言中,因此,中国学者对于作者出生于现在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地区的古代巴拉萨衮城一个音乐世家的观点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也完全同意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尤素甫·巴拉萨衮,是一位知识渊博,精通文学,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超的音乐和口头创作天赋,善于弹琴并口头吟诵诗歌的歌者,并对中亚各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学进行过深入调查、学习和研究等评价。
对于《福乐智慧》的历史背景,中国学者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有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福乐智慧》是喀喇汗朝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的作品。如阿布来提·吾买尔⑧*⑧ 阿布来提·吾买尔:《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他的〈福乐智慧〉》,载《新疆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阿·乌铁库尔⑨*⑨ 乌铁库尔:《维吾尔族人民十一世纪的大思想家哲理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载《新疆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等。与此相反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福乐智慧》是喀喇汗王朝社会矛盾加剧,由昌盛走向衰落时期的作品。如刘志霄*刘志霄:《时代巨变的产物—谈维吾尔古典长诗〈福乐智慧〉的时代背景》,载《新疆社科学》,1984年,第1期。、热比亚·托乎提*热比亚·托乎提:《论〈福乐智慧〉创作的几个问题》,载《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吴昌年*吴昌年:《论〈福乐智慧〉的哲学思想》,载《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等。对于《福乐智慧》的时代背景,刘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指出,产生《福乐智慧》的文化背景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回鹘的文化意识和传统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用大量具有本民族文化意识的格言、谚语、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使用本民族语言写作;(2)作品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与回鹘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除散文体序言明确声称该书“以秦地哲士的箴言和马秦学者的诗篇装饰而成”的明证外,还突出表现在思想内涵的一致性亲缘关系上;(3)外来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指包括阿拉伯文化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化汇萃而成的阿拉伯文明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开放格局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实现的,表现在宗教、语言、文学等许多方面④*④ 刘宾:《〈福乐智慧〉汉译本序》,载《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2期。。
四
在中国的《福乐智慧》研究中,从文本承载的知识体系到学理思考的“智学”建构,一直是各方学者不断探究的一个重要线索。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值得重点关注。
维吾尔族学者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依明在自己的研究中系统地分析了《福乐智慧》中的自然哲学观念。他认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泛神论自然哲学的基础上阐述了人类及其智慧、人类社会及其中的社会幸福观,论证了当时有关自然哲学的迫切问题—宇宙本源、自然和神、自然世界的四素及其四性、黄道十二宫及宇宙的构造、人的自然属性、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知识及社会幸福观念等。他认为这种自然哲学观源自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中亚各族人民传统的万物有灵论、原始自然论宇宙观、星相季节周期自然哲学观以及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和之后的亚里士多德、法拉比和伊本·西纳等思想家们的经典著作和泛神论自然哲学观念。他指出,水、气、上、火“四素”是构成自然界的物质基础。事物在这四素的矛盾统一基础上不停运动、不停发展。自然哲学观也包括神学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上苍包括以下几点:(1)上苍是创造了宇宙万物的造物主;(2)上苍与自然并不对立,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是同属自然与神的;(3)与人形神学者不同,他否认真主具有人类一样的感知、想象、认识能力;(4)把对上苍的用语融汇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性、宇宙的规律性和万物的和谐运动⑤*⑤ 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维吾尔哲学史纲要》(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1-191页。。
蔡灿津认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明确承认神学唯心主义的神创说,另一方面又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四素”观。这种自相矛盾的二重见并非二元论,而是反映了作者调和宗教与知识之间矛盾的企图,也是作者宗教信徒和学者双重身分的反映*蔡灿津:《〈福乐智慧〉对世界的二重观点》,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陈中立认为《福乐智慧》的知识体系中,天文学占有比较突出的重要地位。就全书而言,文学、哲学、天文学三个学科占据显著位置。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通过对天文学知识的阐述,表达了他的宗教信仰、政治态度和哲学观点。说明当时天文学知识受社会的广泛重视,反引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一个多层面、多民族、多地区、多宗教的文化交融、融汇在一起形成的综合的文化社会,因为《福乐智慧》中蕴含了中原汉文化、巴比伦天文学、伊斯兰天文学、摩尼教、回鹘部属自身的文化传统*陈中立:《论〈福乐智慧〉中天文学知识的意义》,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郎樱认为这部不朽的诗作反映了11世纪维吾尔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生活情趣以及价值取向,体现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传承,继承了维吾尔族传统的智慧观与幸福观以及原始信仰、古老观念和习俗,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产物,其中的君臣伦理道德和治国主张方面有明显的儒家文化痕迹。古希腊哲学家“知识美”、“智慧美”的论述对《福乐智慧》的哲学观和美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多元文化结构中,作为《福乐智慧》赖以生存的多种文化受容体,亦即母体—维吾尔—突厥语族传统文化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有着特定的意义指归。
维吾尔族学者热依汗·卡德尔通过比较与《福乐智慧》同时代发表的古代汉族经典《四书》*“四书”即北宋时期的中原汉族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后指出,北宋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同样面临着一个动荡不安的政治和社会危机,急于确立统治者的神圣地位,建立一套具有约束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以使君臣之间、臣民之间严格等级,明确义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就是宋代确立《四书》的地位和喀喇汗产生《福乐智慧》的共同社会道德的哲学基础。她认为北宋王朝和喀喇汗王朝知识分子遵循相似的文化思想,认为宋儒坚持积极有为,经世致用的精神,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后来发展为理学;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突破伊斯兰思想的禁锢,将古老的突厥政治理念和具有全新概念的古希腊政治哲学融汇在一起,并吸收中原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以图建立一个合理的政治模式,建立以《福乐智慧》为核心的“智学”。
五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迄今,中国学者对于《福乐智慧》的研究已形成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和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尤其是在以下几个层面颇有建树:(1)作者身份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探索;(2)文化层面的解读(民俗生活、口头传统、宗教、伦理等);(3)哲学层面的阐释(自然观、宇宙观、知识观、正义观、善行观、人生观、智慧观、人才观等);(4)从语言学、修辞学、文艺学和美学角度对作品的题材、体裁、诗艺、及艺术特征的分析;(5)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历时性的重构和共时性再现;(6)中/东西方交流史和族际文化关系史考察;(7)文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8)版本的校勘、注疏和翻译等。本文涉略的相关学术成果和关联文献虽然有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尚未涉及国内柯尔克孜族学者和哈萨克学者的研究成果。,但也充分说明《福乐智慧》这部一千多年前产生的伟大著作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富赡的智慧对我们当下的生活世界、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文明互鉴以及社会治理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鉴照未来的价值。我们相信,中国的《福乐智慧》在国际学术的研究格局中已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随着研究力量的不断增强,学术探索的不断深进,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