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
2016-03-15赵加伟杨绍清朱小茼
赵加伟 杨绍清 朱小茼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调查
赵加伟杨绍清朱小茼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①目的了解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现状。②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670名高校女教师进行调查。③结果72.0%的高校女教师对其生活达到基本满意以上,其中不同月收入、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3.044, 2.887, 5.173;P<0.05);④结论近72.0%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较好,月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是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积极心理品质
Life satisfaction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ZHAOJiawei,YANGShaoqing,ZHUXiaotong
(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ngshan063000,China)
[ABSTRAT]ObjectiveTo evaluate female colleges teachers' current life satisfa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Methods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scale (PMH±14 Chinese version) were used to survey 670 female college teachers.ResultsAbout 72 percent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meet the basic satisfaction over their lives,including different monthly income,age, marital status betwee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 life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F=3.044,P<0.05;F=2.887,P<0.05;F= 5.173,P<0.05);Female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r=0.474,P<0.05).ConclusionNearly three-quarters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having a better life satisfaction,monthly income,age and marital status are the factors of university teacher life satisfaction;the higher of female college teacher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the higher of it's life satisfaction.
[KEYWORDS]Female college teachers.Life satisfaction.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鲜明提出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与先导性作用,而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关键,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满意度 ( life satisfaction, LS) 是指个体对生活质量的综合认知判断,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做出的主观评价[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旨在研究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状况,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女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和谐队伍的建设。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华北理工大学的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09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9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67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9.33%。其中年龄分布:30岁以下94人,31~40岁339人,41~50岁172人,51~60岁65人。
1.2研究工具
1.2.1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于1985年发表的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2],量表共5个问题,选择“不是”记1~3分,选择“一般、还可以”记4分,选择“是的”记5~7分。生活满意度状况的评价标准为5个问题的总分。具体评价标准如下:特别不满意评分为5~9分,不满意评分为10~14分,不大满意评分为15~19分,无所谓满意不满意评分为20分,大体满意评分为21~25分,非常满意评分为26~30分,特别满意评分为31~35分。
1.3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统一指导下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样本数据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检验标准为P<0.05。
2结果
2.1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情况分析把量表各题分数的总分作为量表总分,按照7个等级标准,得出个体在生活满意度不同程度的分布情况。本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程度分布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分布情况
由表1可知,约有 72.0% 的高校女教师对自己的生活达到了基本满意程度以上( 不包括无所谓满意不满意的6.3%) ,约有21.7%的高校女教师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意,对生活满意的高校女教师明显多于不满意的高校女教师。
2.2不同月收入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不同月收入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以月收入3000元为临界点,临界点以下高校女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明显低于临界点以上的教师。结果见表2。
2.3不同年龄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不同年龄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的得分明显低于40岁以上的。结果见表3。
2.4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差异分析高校女教师在不同婚姻状况上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已婚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离异独身及未婚的高校女教师。结果见表4。
±s)
注:与≤3000元,*P<0.05,△P<0.05
±s)
注:与31~40岁比较,△P<0.05
±s)
注:与未婚比较,1)P<0.05;与已婚未育比较,2)P<0.05;与已婚已育比较,3)P<0.05
3讨论
3.1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3],也是一个人对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及心理满足程度。从表1中分布情况结果来看,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状况较好,约72.0% 的高校女教师对自己的生活达到了基本满意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女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有了更大改善。同时,高校女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被广大社会群体尊重,以及知识层次与自身的文化修养较高,对待事物的认知状态不一样,通常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因素促使高校女教师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外对成人及青少年的研究相一致,大部分个体对生活满意度的体验会达到中等程度[4,5]。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受月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影响。不同月收入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以月收入3000元作为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下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明显低于临界点以上的教师。这可能由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导致,月收入在临界点以下的高校女教师,其大部分收入花费在衣食住行等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方面,生活满意度较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6],在满足较低的层次需求后,才会有充足的动力追求较高的层次需求。因而高校女教师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时,已满足基本生存需求,才会追求个人愿望、抱负、理想等更高层次需求,其生活满意度才会越高。这点同时也验证了经济因素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7]。
在年龄上,高校女教师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51~60岁之间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最高。由于她们生活经验丰富且文化水平较高,对生活和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大部分人都取得了事业与家庭上成就,因而她们对生活满意度较高。这与邱秀芳的研究结论相同:随着年龄越大,其生活满意度越高[8]。40岁以下的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可能是面临工作职称的竞争压力,以及父母赡养、儿女教育压力,因而产生了一定的倦怠情绪[9],导致生活满意度较低。
在婚姻状况上,高校女教师已婚未育、已婚已育与未婚、离异独处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张传月[10]、周宁[11]、倪林英[12]等人对教师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相反。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所导致的。本研究认为,在高校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女教师的婚姻生活相比其他职业受外界的影响会更少一点。由于配偶与家庭成员所提供的物质、精神和情感上支持,能有效减轻女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生活相对幸福美满,因而已婚未育或已婚已育婚姻对高校女教师生活满意度有着正向积极作用。相关研究也表明,已婚人士比未婚的、离婚的以及独居的人幸福感更大一些[14]。也正因如此,已婚未育、已婚已育的高校女教师的生活满意度非常显著地高于离异独处及未婚的女教师。
参考文献
[1]Shin D C, Johnson D 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 Indicatres,1978,5:475-492
[2]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et al.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3]Andrew F M &J P Robinson(1991).Measures of Subjective well -being,In H.P,Robinson,P.Schaver,&L.Wrightsman(eds).Mersures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Attitudes(Academic Press,San Diego)P61-114
[4]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96-99
[5]王极盛,丁新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Oishi S,Diener Ed, Sub E, et al .Value as a Moderator in Subjective well-be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9,67(1):157-157
[8]邱秀芳.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47-151
[9]陈晓晨,翟冬梅,林丹华.小学教师生活、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枯竭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98-100
[10]张传月,赵守盈.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7,(6):49-51
[11]周宁,刘将.西部边疆高校教师总体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07,5(6):134-137
[12]倪林英,杨勇波,雷良忻.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6-17
(岳静玲编辑)
【通讯作者】朱小茼。
【作者简介】赵加伟(1994-),男,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SD122011)。
[中图分类号]R 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94(2016)0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