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漫谈
2016-03-15屈鑫
屈鑫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占据了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也是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依据。纵观当下的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作文”已成为困扰师生的一道魔咒。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困境,探索作文改革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了以日记随笔为形式的写作训练研究。
【关键词】写作训练 日记 随笔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97-01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而写作能力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表达与交流层面,“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还要求“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并明确提出“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的写作要求。
一、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的提出背景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作文”已成为困扰师生的一道魔咒。学生在写考场作文时,往往抓耳挠腮,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内容干瘪,读之味同嚼蜡;要么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只是文辞的堆砌,毫无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养成长期写作的习惯,表达能力有限,二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心中没有激情,笔下自然难见真情。学生写作的困境也是教师教学的困境,作文教学中过于急功近利的应试思维,预先设定的生硬的写作模式和框架,无疑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打击,对个性化写作的束缚,对“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本质的一种扭曲。而日记随笔式的写作,能够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让他们学会从生活的平凡和细微处发现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并养成记录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中逐步训练表达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的价值和目标
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养成及时记录与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长期的练笔中提高写作水平。以写带读,以读促写,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转变为写作而写作的功利性目的,把写作教学从僵化死板的应试训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在真情实感的表达中体会写作的乐趣,领略写作的真谛。
在坚持记日记写随笔的过程中,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需要。让写作能力和习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让每日静心的整理成为修正自己一天言行得失、反思自省的道德长跑,让每天的生活留下痕迹。有助于教师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心理,并通过评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把德育渗透到写作表达的交流中。
三、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课堂阅读中,发掘读与写的结合点。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写作手法突出的文章,引导学生对写法进行模仿,将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包括教师推荐篇目和学生的自主阅读。把读书笔记作为写作内容之一,以读后的“写”来带动阅读的深入,实现“以写促读”。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把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观察和感受记录下来,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抒情议论,在无限的生活里寻找写作的源泉,抒写心情,记录成长。
2.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1)每天写。“日记随笔式”写作贵在坚持,如何在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决每天写的问题,实现练笔的长期坚持。
(2)写多少。写作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如果刻意要求字数,势必会使自主的写作变成一种任务或负担,如果写的太少,又影响练笔的效果。如何选择恰当的篇幅来保障练笔的质量,将是训练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解决“怎么评”的问题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语也存在千篇一律,模式僵化的问题。“日记随笔式”写作具有真实、自由、灵活的特点,这也对教师的评语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评语要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与学生的写作内容构成呼应,对学生的写作手法进行点拨,最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思想情感形成交流。充满人文关怀,赋予生命气息的评语最能展现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怀,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写作的热情,让他们在自由的表达中获得理解和尊重,体验成功。
关于写作教学的探索很多,但大多都是站在教师“怎么教”的层面上,而缺少对学生“怎么学”的实践研究。“日记随笔式”训练立足于写作的本质,致力于将练笔作为学生应长期坚持的习惯,让表达成为一种本能,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同时,探寻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并把教师的评语作为一项研究内容,提高到和学生的“写”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评写结合、以评促写”的生态作文模式。
参考文献:
[1]《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研究性教学论》,张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