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文化研究及其与文学的结合

2016-03-15韩天炜

北极光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葛兰西结构主义

韩天炜

摘要:文化研究已不再是一个新兴词汇,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浪潮,我们生活的所有综合已被看作是研究的整体——文化。本文从文化研究的定义出发,重新梳理这一研究派别的发展历程,并明确其与文学批评相结合后所产生的结果,旨在更好地对文化研究加以文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主义;结构主义;葛兰西;文化民粹主义

一、什么是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不能顾名思义地简单理解为对于文化的研究,因为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限于单纯意义上的“文化”。它特指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生发出来的一种学术思潮或一个知识流派,所以可以将其称之为文化研究学派。

二、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与走向

1.两种范式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们热衷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阶级决定论来解释人们在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差异。在此阶段,文化研究主要依据的是霍尔提出的分析范畴,霍尔在《文化研究:两种范式》中提出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这是在文化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思考大众文化的方式。其中的文化主义,是把大众文化看作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兴起的文化,真正的工人阶级文化代表人民的声音,是作为能动性的大众文化。而结构主义,是把大众文化看作由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所强加的,为利润和意识形态控制服务的文化,是作为结构的大众文化。

2.葛兰西转向

由于先前的“两种范式”分别有失偏颇,因此,至70年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概念被引入到英国文化研究中,即所谓的“葛兰西转向”,其“领导权”概念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更加辩证。

葛兰西认为,国家不仅是政治的,也是伦理的、文化的。而文化属于人类实践,它不仅表达了人类的信念和信仰,也可以通过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而存在,这种控制也就是行使这种文化领导权。

引入了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文化研究,更加坚持一种生产过程和文化消费行为的辩证法。具体来说,消费者被安置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语境,消费者所面对的种种商品,就是这种特定生产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商品也是由那种被安置在特殊社会语境中的消费者所消费着,在这种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们已经生产出了商品所可以承载的可能意义。

由此,文化研究学者们所感兴趣的,已经不再仅仅限定于哪些由文化工业所提供的商品了,研究范围涵盖了广大人民的整个的消费行为,即,大众消费商品并制造出商品所含意义的全部过程和方式。葛兰西式文化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拒绝大众文化研究中那种悲观的“精英主义”模式,转向坚持文化消费的复杂性,坚持受情景制约的能动性。

3.后现代转向

到了80年代,学者的研究出现了“后现代转向”,也被称之为“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文化研究更加强调快感、消费以及个体对于身份的建构。于是,越来越强调观众、消费和接受的重要性的研究者们,其注意力已大大偏离了文本的生产和分配,也就是文本在媒介工业中的生产方式。可以说,这种后现代转向,切断了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以及批判的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

“葛兰西”转向后,文化研究开始逐渐偏离政治经济学视角,文化研究中经常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是简化论的、经济决定论的,这种对阶级立场的强调,导致了对主体性中其他隐含形式的能动研究的排除,例如对种族以及性别的能动性研究。

4.对转向的反思

跨入90年代,学者们开始对后现代式文化研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模式给予了重新的重视。

追溯文化研究的起源历史,文化研究本来就是从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假设中产生的。英国的文化研究,首先表现为一个“对抗性的政治运动”,它首先是要让英国的工人阶级文化在对抗精英文化,对抗占统治地位文化的斗争中重新变得有效。另外,如果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偏离过于极端,那么就等于认可了各种文化对象或事件与它们所产生的场所或各种条件没有任何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文化形式或任何一种文化制品或事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被一种“总体性的逻辑所捕捉到的”。所以,文化研究依然离不开政治经济学视角,离不开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

三、文化研究之与文学

1.文学研究加入文化研究范畴的缘由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代西方的文化研究才被介绍进中国,并开始被运用于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彼时,中国正在大步加速市场化和世俗化的进程发展,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日益兴盛。由此,传统的文学研究在解决新的文化景观所提出的新问题方面出现了局限性。而极为重视具体社会实践,特别是日常生活实践的文化研究,作为思考的补充浮现在了中国学者们的眼前。

另外,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的影像娱乐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从而导致了文化的视觉化和图像化趋势加深,在很大程度上,文学已经不再是大众文化意义的生产与消费的中心,文学批评者们产生了“阐释的焦虑”,对于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在新世界中的新位置,他们迫切需要更新自己的思想武器与知识资源。随着审美化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日益融进,面对90年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事实,以往自律论的文艺学观念与方法显出了自己阐释的无力。

2.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对于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的是在文学领域谈的文化研究究竟是什么。

学者陶东风认为,文化研究可以被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所谓广义的“文化研究”,可以以一切文化现象为对象,这种研究范围没有边界,超出了文学的领域。而狭义的文化研究,仅是以文学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陶东风也将其称为“文化批评”。

其实,“文化批评”只是文学批评中一种独特的视角,陶东风将“文化批评”的对立面成为“审美批评”。对比传统的“审美批评”,“文化批评”有自己突出的政治学旨趣,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极具实践性品格、边缘化立场和批判性精神。虽然“文化批评”并不以揭示文本的“文学性”为目的,但却绝不会也绝不能够脱离对文学文本的细读。由此可见,“文化批评”与“审美批评”的真正差别,只是在于解读文本的宗旨、意图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同。

总结来看,“文化批评”是一种“文本的政治学”,它的意图是要帮助人们看清文本的意识形态,究明文本中所隐藏的“文化-权力”的政治关系,所以基本上来说,“文化批评”就是一种“政治批评”。作为涵纳于文学批评的一种批评方法与批评类型,“文化批评”与“审美批评”两者各有优劣,可互补却绝不能相互取代。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葛兰西结构主义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理论的终结与新生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块茎、流变与解辖域化的语言——得勒兹后结构主义语言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