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五个策略

2016-03-15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统计表统计图情境

董 雪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五个策略

董雪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中心小学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重要性越来越高。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统计知识的传授,有助于学生统计思想的初步形成,有利于搜集、分析数据能力培养,总之,对于其日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小学熟悉统计教法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促进统计教学效果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思想,并培养初步的统计能力。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法;策略

2001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在四个课程领域中加入了统计这一新的知识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思想,并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能力。要想使学生掌握好统计思想,形成统计能力,会用统计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在过程中掌握统计知识,感知统计方法;还要在统计教学中精心设计统计教学情境,多设计活动,多动手操作,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形成选择统计图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和实际问题中感知事件发送的随机性[1]。

一、设计统计教学情境

统计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和生活相联系的,很适合设计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统计教学情境,可以很快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心,可以使学生一下子进入统计的知识世界。在设计统计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设计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情境,这样会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也会使得学生不理解学习内容,进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设计“学生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全班学生的体重”、“全班学生的身高”等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做为教学情境。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还要注意情境要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情境不只是为了引入新课、不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生的兴趣,而是要始终以教学情境为主线,把教学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和各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一种前后连贯的感觉,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教学情境的教学资源潜力,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始终被教学情境所牵引,学习内容也比较完整[2]。

二、搭建动手操作平台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比较善于形象思维。教师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是凭嘴光说教统计知识,而不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深刻体会统计的方法和过程,那么学生肯定会不能够深刻掌握统计方法,统计思想也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还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操作中亲自体会统计的作用和方法。统计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够完成。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调查组内同学的生日,并完成生日调查的统计表。在练习阶段,也可以让学生玩一些诸如:剪刀石头布、拋六个面上写有1-6数字的正方体等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都是操作中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作用,使学生形成统计思想。

三、感知统计知识作用

统计的应用范围很广,用处也很大,在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统计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统计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展示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要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产生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巨大作用,进而引起学生对统计的重视,能够更好地学习统计知识[3]。比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可以设计一个举办班级联欢会购买食品的活动。在购买食品前,为了能让所有学生吃到喜爱的食物,做到不浪费食物,要做一个喜爱食品的调查,再根据调查的情况来购买食品,学生喜好吃某种食品多的就多买,喜欢吃的食品少的就少买,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在决定购买食品时的巨大作用,进而对统计产生更深的认识。

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

收集和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不是统计的主要目的,统计的主要目的是要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出某种结论,便于做出某种决定。也就是说,分析数据是统计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收集整理好数据之后,就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彻底、深入地分析,进而从中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帮助人们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因此,在小学数学统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授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制作统计表、统计图,还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得出一定的结论。

比如:在教学统计表时,要让学生从数据中找出最大的数据是多少,最少的数据是多少,由此得出哪种数据最多,哪种数据最少;要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算出平均数,进而得出数据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要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情况,数据的整体情况,数据的差别情况,给出自己的建议,说出自己根据数据的个人想法。在教学统计图的时候,要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的情况,分析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要根据统计图的变化情况,说出数据的整体变化情况是从高到低的,还是从低到高的,进而给出一定建议;还要根据统计图找出极端数据,并对这些极端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极端数据,这些极端数据会对数据的整体情况产生什么影响,怎样消除这种影响。

五、明确统计图的类别

在小学的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有三种统计图,它们分别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4]。这三种统计图是统计中经常用到,都能够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反映,但是各自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各自的统计作用不一样。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能够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能够清楚看出哪个数据最大,哪个数据最少,方便数据之间进行比较;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不但能够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够看出数据整体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的主要作用是反映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部分数量和总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三种统计图作用不同,用途也不一样,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酌情选用。

[1]蒋秋,陈朝东.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融合探析[J].教育导刊,2013,10:67-70.

[2]李卓,于波.小学数学教科书螺旋式结构编排比较研究——以北师版和西师版“统计与概率”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106-108.

[3]李卓.小学数学教材螺旋上升编排方式探析——以统计与概率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4:89-90.

猜你喜欢

统计表统计图情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