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览圣曲阜之“九龙山汉鲁王墓”

2016-03-15文/李图/孔

走向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残片车马曲阜

文/李 翠 图/孔 勇

览圣曲阜之“九龙山汉鲁王墓”

文/李 翠 图/孔 勇

○九龙山汉墓群。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on Jiulong Mountain.

九龙山位于曲阜城南9公里处,因自北至南有9个山头,绵延起伏,形如长龙盘踞,故名“九龙山”。主峰海拔215.4米,由寒武系沉积石灰岩构成。由北端的龙首山头往西北眺望,山阳的崖壁上,开凿有5座西汉鲁王的崖墓。陵墓依山开凿,工程之巨,实属罕见,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山崖墓群,更是研究西汉诸侯王墓葬形制的重要资料。

九龙山汉墓为西汉诸鲁王的陵墓。公元前11世纪,周公姬旦被分封于曲阜,传三十三代,历870余年,山东省简称为“鲁”即源于此。西汉建立后,继续实行秦时的郡县制,但汉高祖为了屏卫王室,在消灭异姓王的同时,曾将少量同姓子侄封于各地,此地亦如此。高帝七年(前200年)此地仍名“鲁”,下属鲁、卞、汶阳、蕃、驺、薛六县。高后元年(前187年)以其地封鲁元公主之子张偃为鲁王,改“鲁县”为“鲁国”。高后八年(前180年)张偃坐罪废为侯,鲁国亦随之废除。景帝三年(前154年)又将淮阳王刘馀封于此,是为鲁恭王,仍号“鲁国”,隶徐州,辖鲁、卞、汶阳、蕃、驺、薛六县。

按《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载:“鲁恭王为景帝子。景帝二年(前155年)三月甲寅立为淮阳王,三年徙鲁,为鲁恭王……其子鲁安王刘光……其孙鲁孝王刘庆忌……其曾孙鲁顷王刘劲……其玄孙鲁文王刘睃……时为西汉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国亡。”可知西汉时刘姓鲁国自鲁恭王起至文王止,共五代五君150多年。

陵墓5座,东西排列,均劈山凿洞而成。5座墓形制与结构基本相同。1970年,山东省博物馆对九龙山崖墓群进行探测。除东边一座墓封土完好仍旧保留未予探掘外,对西边另四座崖墓进行了发掘。并分别编为2号、3号、4号、5号墓。

4座墓都是开凿在山岩之中的大崖墓东西并列,墓门向南,形制大体相同。出土银缕玉衣残片、五铢钱、宫中行乐钱、“王未央”铜印、“驷马安车”等随葬品1900余件。现墓内按汉代王陵礼制规格复原陈列。

4座墓中以3号墓是为最大,全长72.1米,容积达2900立方米,墓道长37.5米,最宽处24.3米,壁最高处为18.4米。墓门19块长方形巨石堵塞,其中一块刻“王陵塞石广四尺”七字,直通前室,后接甬道,平顶。室内置有零散的铜鎏金小车马器和小弩机,从车軎的数量可知有八辆车的模型。东、西两侧又有小甬道通向东西两耳室,分别是储存粮食、饮料等食物的仓库。前室是宽大的厅堂,发现石磬、陶埙、半两钱、五铢钱以及铜器残片等。东、西侧室内有玉石管、玛瑙珠、五铢钱以及漆器、陶器的附饰和碎片等。后端两侧各有两个侧室,有甬道与前室相通,4个侧室结构相同,室内方形。后室为椁室,平顶,后壁中央凿壁龛。从后室底部大量的瓦片推测,似原建有瓦顶木屋,但已坍塌,人骨亦已朽烂,出土银缕玉衣残片、玉璧、玉佩、铜印章、五铢钱以及铜镜残片等。墓室底部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水自后室流向东车马室后,利用自然山缝作为渗井,使水顺沟倾泻山下排出,以保持墓室的干燥,排水系统全长123.8米。墓葬所用塞石,刻有篆体阴文,内容多为人名、尺寸。出土遗物中,有“王庆忌”铜印、“宫中行乐钱”等,可知3号墓主为鲁孝王刘庆忌墓。

4座墓因早年被盗,除车马室保存较好外,遗物不多,然而皆制作精致。单就车马器来说,除了金银镶嵌玛瑙及绿松石的安车、小车马、軨猎车外,还有以鎏金透雕和浮雕“螭蚪”类动物为饰器的凤凰车,此车当是封建贵族出行时乘坐。而车马饰器就有23种,除铜器、陶器、铁器、漆器、金银器外,还有玛瑙珠管、玛瑙虑,珊瑚管等。

1977年,九龙山崖墓群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1年汉鲁王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依山开凿。The tombs were excavated on the mountain.

TOMB OF THE KING OF LU OF THE HAN DYNASTY ON JIULONG MOUNTAIN

猜你喜欢

残片车马曲阜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乡居留句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驰”和“弛”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
好玩的小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