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细节,习作更精彩
2016-03-14欧阳书琴
欧阳书琴
每每翻开孩子们的周记,心中总是一阵又一阵悸动。对于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学骑三轮车”“月季花开”“爆米花”……我总要将细节捧在孩子们面前,让其放大再放大,激起一个又一个孩子的习作欲望。于是,一个小细节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许多家庭因孩子稀少、金贵,于是将孩子的毛发留着,到六岁、九岁或十二岁,选择一个吉日举行盛大的仪式将其剪掉。当地俗语:“二月二,家家小孩儿剃光蛋儿。”因此,每年农历的这一天,我们这里便热闹非凡,饭店爆满,爆竹声一串接着一串。
今年二月二过后,周记收上来,居然近十人写这个题材,现在一定印象很深。我了解了一下,班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是自己剪,三个女孩儿昨天刚剪。去年还有个男孩儿,六年级了还拖着长长的后尾巴。剩下的同学,昨天绝大多数随家人观看了仪式,语文课随即变成习作课。
丁浩轩坐在第一排,手都要够到我脸上了,“昨天,我家屋里屋外、院里院外都站满了人。大姑、二姑、大舅、二舅他们都来了,昨天我收了两个数。”
“200?”
他摇头,“是2000块!”说完还伸出两个手指头,兴奋得眼睛发亮。怪不得他的周记才写三行,过程只一句话:“先是大舅剪,接着二舅剪,后来大姑、二姑她们剪。”原来他只注意到红包了。
“你大舅他们怎样来的?在哪里剪?怎样剪?周围有没有人?”
丁浩轩一听,搔起了后脑勺,很不好意思,这时许多孩子争先恐后要帮他。张含手举得最高,“可能开着中巴去的,昨天我们给表弟剪毛头就是这样。”
“我们去了两辆中巴,舅舅还开了一辆面包车。到了大姨家村头,我们点着长长的一万响鞭炮,‘啪啪啪’真响!”她还想说,吕鑫抢了去,“不一会儿,大姨家的爆竹也响起来,简直要把耳朵震聋,到处烟雾缭绕,火药味特香……”
“我捂着耳朵跑,弟弟居然捂着耳朵在鞭炮后面跳舞。有几个小孩儿抢那没炸完的鞭炮,他不跳了也去抢……”窦浩然边说边笑。
呀,一个“迎客”就让孩子们如此兴奋。这时仝玉波站起来,没等窦浩然说完就抢走了话头:“剪的时候更好玩,弟弟就喜欢穿新衣服。穿好后,又跳又叫的,就是不愿坐在高椅子上剪毛头。好不容易才把他哄上去,他坐在那里也不老实,东倒西歪的,还不时地用脚踢那脚下的箩筐,筐里的豆子、小麦粒都被他踢出来了,正好舅舅过来,他小心翼翼地移着‘凌波微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大姑一手拿着剪刀,笑眯眯地来到我身后,轻轻一提我的‘狗尾巴’,‘咔嚓’一声剪掉一截,给了我两张‘红版儿’。”王帅就是幽默,引来一阵哄笑。
高赛满脸都是笑,“筐里有大豆、玉米、小麦……上面放着两块红纸包的砖,砖上还有糕,也是用红纸包的。剪过头,我们抢糕吃更有趣。甜甜的,有点干,只要一说话,就像面粉机一样喷出面粉来。”
我问:“为什么要放大豆、玉米呢?”
“不知道。”孩子们依然兴奋。
一个迟疑的声音:“嗯,听奶奶说……好像是……五谷丰登。”
“对,是‘五谷丰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那糕呢?”有孩子急不可待。
“‘步步高升’啊,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我给孩子们解释道。
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我再次引导:“谁剪的?怎样剪的?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有没有人说话?……”一个细节孩子们就说个没完,诉诸笔端也水到渠成。作业纸收上来,简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孩子写了五六百字,有的千把字,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细节,放大再放大,让他们明白:“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一样。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这样将细节放大,让读者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至于模糊不清,也合了叶老所说的:“说话作文必须老实,又必须说得明白,写得明白。”
放大细节,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作文,还爱上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