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评析

2016-03-14陈永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启示

陈永莲

摘 要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由巴格莱所发起的,由此要素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浪潮,可以说,它的主要思想强烈地影响了美国当时的基础教育改革。本文将会详细阐述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理论渊源和主要观点,另外最后笔者也将会论述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要素主义 教育改革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6;G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进步主义课程理论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其主要的发起人是巴格莱,目的在于弥补和修正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巴格莱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课程论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兴趣、目前的需要和个人经验,反而导致忽视学习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的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在这期间,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本着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责任感以及青少年应当真正掌握系统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为价值取向,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巴格莱、贝斯特、科南特等发表了一系列观点和教育思想,这对美国的教育影响很大。由此可见,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那么,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呢?我们又如何评价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又有哪些启示呢?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1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1课程价值

在理论价值上,要素主义强调课程应该传递人类文化中基本的要素。而这些文化通常都是严格按照逻辑组织而成为学科来供学习者学习,学习者通过对这些凝结人类智慧的知识掌握,一方面能够提高自我服务于社会发展,而有些个别具有较高智力的学习者,也就是“天才儿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将会对国家命运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就是美国在特殊时期重视选择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原因之一。在实践价值上,要素主义课程观从正式形成之初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运动,它针对现代美国教育所存在的弊病,讨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要素主义课程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它更多地是服务于当下的统治阶级和社会发展,但是却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国家使命与个人发展有效结合起来,这也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较为受推崇的重要因素。

1.2课程内容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类的有组织的学科课程,特别强调学科之间以及每个学科内部的严谨的逻辑结构。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或者是零散的经验或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主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并且课程内容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第一,课程内容必须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第二,课程内容要具有长期目标。第三,课程内容要包含价值标准。

1.3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中,要素主义者强调接受式学习。在要素主义者看来,教师具有无上的权威,是理智的模范,是知识和真理的占有者,掌握着学科的逻辑体系,了解教育过程,因此教师们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另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素主义者特别强调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尤为强调基础学科方面的训练,认为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学科知识,才能拥有理性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1.4课程评价

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不满,就在于它对学生缺乏严格的要求,缺乏严格的学业标准,要素主义指这种做法是危害性极大的。“许多学校系统完全放弃了作为学生升级之条件的严格的学习成绩标准,让全体学生‘找时间表准时通过……过去在中年级里有一些‘留级生,现在都代之以一些缺乏基本训练并且知识上有缺陷的‘跳级生。”要素主义者认为一方面它不能造就社会需要的合作人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造成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里缺乏与其他国家抗衡的力量。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学业标准不仅“对于学习者和民主集体都是严格的不公道”,而且威胁着学校,也威胁着自由本身。因此要素主义课程论主张的课程评价标准是十分严格苛刻的。在他们看来,低目标等于无目标,会带来民族灾难。因此对学生学习要坚持严格标准,如学生达不到标准,就要判不及格,叫他留级。留级固然不经济,而且不很有效,但不能否认其对学生的鼓励作用。

2要素主义课程:分析与评价

2.1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局限性

2.1.1偏重知识传授,淡漠学生个体差异性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挑战着人们的极限,由于过分强调“国家本位”思想,因此要素主义者在制定教育计划时也是十分严格苛刻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对于教师自身、学生自身以及师生关系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例如要素主义者们制定的教育计划,无论是对学得快的学生还是学得慢的学生来说,其要求都非常严格。他们起草的令人警醒的教育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其核心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要求该报告呼吁增加对核心课程的要求、延长学习日和学年时间、采用更具挑战性的教材,而且,要素主义者们还主张课堂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就是学生们理想中的知识的化身和品行的楷模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为学生们预先确定了要什么样的重要知识,而对学生们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予考虑,特别在学生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偏离学科知识时,教师的主宰作用更加明显。而这种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而要素主义理论倡导下的教师具有无限权威,是智慧和才能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因此教师自身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要素主义课程论还强调教师要约束管教学生,儿童不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兴趣完成或拒绝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师生关系也容易极端化。

2.1.2强调学科课程理论形态,割裂知识的整体性

要素主义课程使学科课程思想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确立了学科课程的理论形态。而进步主义主张的活动课程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打破每门学科的自身的逻辑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直接的亲身经历的经验。对此,要素主义是坚决反对的。他们认为,为达到传授共同的文化要素的目的,应该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并按照严格的系统编写教材。他们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如果给学生提供未经分化的经验,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能充分发挥智力训练的作用。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种弊端:人类的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是一个整体,若强行将其割裂开来,必然导致学生的知识框架、逻辑框架、思维框架是破碎的,要想重新建构,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素主义课程论所主张的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与促进学生的整体化全面化发展是相矛盾的,而这些问题要素主义课程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也或许是主张学科化课程形态不可避免造成的后果。

2.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2.2.1重视人类文化中的“共同要素”,防止多元文化变成“一元”文化

文化包含教育,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都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来进行。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与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相互影响,不能绝对分离,教育要利用前代及当代的文化积累,选择其精粹有用的部分,作为教育的传授内容。这段话来自于教育学家孙培青在一次学术演讲中对教育与文化之间生发的感悟。可见,教育担当着传递精粹有价值的文化的光荣使命,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切勿丢弃我国宝贵的多元文化。而今的中国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着基础教育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无法逃避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的民族文化需不需要传承?怎么传承?哪些需要丢弃?这都带给当前的改革带来了许多难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防止多元文化消退现象的发生,而这一切均需要我们的教育来传承,但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知识又如何与新时代的知识来抗衡?在强调儿童兴趣、重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又是否应该退出课堂,而成为学生课后娱乐活动的项目?要素主义课程论带给我们的启示远非这些,因此我们仍要时刻警惕,防止“现代文化”逐步侵蚀或替代我们的“传统文化”。

2.2.2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求新求异”,切勿走向极端化

这次课程改革尤为强调课堂的变革,认为只有课堂变了,学校才会变,社会坏境才会变。改革还十分强调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结合,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堂、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极易造成轻视知识现象的发生,课堂上过分追求新颖的活动、游戏等因素,对于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只关注活动、游戏本身,而忽视贯穿其中的知识,那么活动性课程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其实发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都是学习的方式,都是旨在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而服务。如果强调形式而非宗旨,只会本末倒置,但这也并非是要全面否定活动课程,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当下提倡的新课程改革本身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两者要相互协调,互相牵制,共同为传承人类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服务。

参考文献

[1] 肖素英.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对我国新课程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9).

[2] [美]阿伦·奥恩斯坦,莱文·丹尼尔.杨树兵等译.教育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 和学新.学科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要素主义课程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2001(6).

[4] 刘茂军,孟凡杰.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价值与代价探析[J].教育探索,2012(247).

[5] 刘要悟,李定仁.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再评[J].外国教育研究,1989(2).

[6] 胡庆芳.影响美国教育的五大哲学流派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7).

[7] 孙培青.感悟教育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启示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