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开设礼仪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14刘中翠代中善
刘中翠 代中善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对中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阶段礼仪教育的实施并不完善,并从中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我国中学生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中学阶段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学 礼仪课程 素质教育 教养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K892.26 文献标识码:A
礼仪教育是完善人格、塑造自我的一种行为规范教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华民族自古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礼仪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人们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交际活动都期望自己做到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好感,而要做到这点与我们日常所受的礼仪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礼仪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人的自身修养的体现。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对今后的人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礼仪、应用礼仪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身居礼仪之国,更应做礼仪之民,做到知书达理,以礼待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1我国中学生教养与礼仪的社会现状
中国被世界上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是被公认为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曾深受中国传统礼仪的熏染。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今日的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痕迹。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各种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独生子女的问题更是严重。美国首位华裔市长、医学博士黄锦波曾做客广东药学院时说过:“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纵观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美国,从尊重孩子做起;俄罗斯,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德国,孩子是社会的人;英国,启发孩子的兴趣;韩国,注重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各国都在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我国中学更有必要开设礼仪课程,以弥补家庭教养的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造成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青少年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对此,各种媒体多是从道德方面进行谴责,却很少从礼仪教育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周围无“礼”和不循“礼”的现象经常会发生,一些人在公共场所、邻里之间有理不让人,无理辩三分;有些还满口脏话,动作粗俗;有些目无尊长,不懂进退礼让等等。不文明的言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污染了社会生存环境。事实一再提示我们,学校加强礼仪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设置礼仪课程,仅在一些职高和高校因其专业需要才设置针对性的选修课。多数学生所接受的礼仪教育只能来自家庭和社会,而礼仪教育作为以文化为核心的一门课程,仅从家庭和社会中所获取的礼仪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2中学生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教育。它是一个人修养程度、文明程度的标志,并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礼仪集中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修养、审美修养与文化品位,公众可以从礼仪水平上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文明程度。中学生开设礼仪课程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心理素质、社会发展的需求。
2.1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的社会,群体中的人民要和谐相处,必须确立并遵循共同的规则。自古以来,礼仪就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则之一。人们根据和谐的原则,将人的行为规范约束在一定的利益范畴中,使人们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尽其职,保持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礼仪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意识支配下,在人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礼貌与礼节。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求得自身发展,总是要以各种形式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种种交往联系。在交往过程中,尊重别人,而使自己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礼仪行为表达人类共同生活必须遵循的善,以及对和谐的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2.2礼仪教育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礼仪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学科,融合了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的部分理论,尤其与社会心理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应遵循的规范行为,在提高人们自身修养,规范人们的言行,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其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作用是巨大的。礼仪教育给予中学生心理方面的作用不单单是理论方面的阐述,更多的是一种技巧指导或技能训练,使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中学生加强礼仪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会倍增信心,对学习、生活充满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其严重性,礼仪教育尤其对中学生的心理调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审美和文化素养逐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层面,对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行为也越来越注重。高尔基曾说过,“照天性来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希望把美的事物带到他的周围。”人们追求美的仪表,美的装饰,更追求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而这些美的仪表形象,谈吐举止都需要礼仪教育加以规范。社会越发展,人们交往越频繁,交往的筹码也就越重,这就更需要礼仪方面的知识。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礼仪教育可以完善人的形象,规范人的行为。礼仪的受教育程度体现着一个人的形象和行为道德水准。
3中学生开设礼仪课程的可行性
3.1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礼仪是德育、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仪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教育的主要手段。作为中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培养文化底蕴,是符合中共中央精神和要求的。
3.2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当代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而目前不少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地“自我封闭”的倾向,据中国青少年网瘾大调查,情感孤独是主要原因。其主要因素:一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人际交往“无私、平等、尊重”的原则;二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等,因而导致人际交际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中学实施礼仪教育有利于中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礼仪课程的开设,让中学生通过学习礼仪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并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 其次,中学生的自尊心极为敏感,和别人交际不当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内心压抑痛苦,孤独寂寞。而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败感,缓解内心的冲突苦闷,也十分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使他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再次,礼仪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中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基本知识而后规范,促使其心理保健功能。经研究调查结果表明,礼仪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试有很好的作用,能帮助他们抛却自卑、增强自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结论
(1)礼仪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人们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中学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其今后适应社会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时代所共识的一种行为准则,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体现律己、敬人的精神。中学阶段开设礼仪课程为中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奠定素质基础。
(3)中学阶段开设礼仪课程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这个时期给予他们礼仪知识的教育,为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加重了筹码,同时也为更好的融入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重要影响。
(4)中学阶段开设礼仪课程,既完全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满足心理需求,对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文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 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8.
[2] 李莉主编.实用礼仪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3] 单亚萍.健美操教学与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85-86.
[4] 蒋璟萍.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的设想[J].中国高教研究,2006(4):88-89.
[5] 刘俊.试论大学生社交礼仪与素质教育的联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5):101-104.
[6] 束有鹏.必须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礼仪规范的教育和训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33-35.
[7] 杨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6):91-93.
[8] 韦维.礼仪课程教学问题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2(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