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博雅老人吧

2016-03-14王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2期
关键词:六艺博雅账本

王辉

年届耄耋之后,与友人少有走动。听说一位同龄好友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了,甚有“同龄相怜”之感。他家离我家不太远,便骑自行车去看看。当我骑车过马路要穿行供自行车和行人通过的小栏杆时,一男子迎面走来,我怕撞着他,情不自禁“哎!哎!”喊了两声然后稳住车把从他身旁骑过去了。没成想,他在我身后大喊大叫起来:“你哎什么!这不是有很宽的路可以走吗?”接着是粗鲁的话了。本想下车和他解释几句,可又想到这种没有教养的人不可理喻,为免是非,加快蹬几下逃之夭夭,反正他再喊什么我也听不见了。

看到一篇谈大学教育改革的网文,说大学教育的目标是进行博雅教育,培养博雅人才,说得太对了。晚上躺在床上,不由得想到“路怒”之遇,更觉得博雅教育普及的重要。

何谓博雅教育?最早是古罗马倡导的以人文为核心的教育,后来衍化为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等7个科目的七艺。古代儒家的教育,则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我国大陆通常称为“素质教育”,台湾称为“通识教育”,香港则称为“博雅教育”。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有文化的人。无论是古罗马人的七艺还是中国儒家的六艺,都体现一种使人性臻于完善的教育理想。其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或者说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我们的大学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提供人文训练,培育人文素质。

然而,博雅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试看离退休老人,多数过着文化养老的生活。有的老有所为,自学或到老年人大学学习,充实精神生活;有的热心公益,参与社区服务或各种社会活动;有的热心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团体,丰富老年生活;有的结伴旅游,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找回失去的青春。张允和曾说:“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满而不溢,亏而不损,老人贵在老练不惑,有一大把经验。

或曰:我们没有什么学历,何来博雅?答曰: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得多一些。”也就是说,不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而是历经沧桑后能够盘点一些收获。按这个要求,我们很多老人冠以博雅当之无愧。正像《周国平演讲录》里所说:心灵是一个奇特的账本,只有收入,没有支出。老人的账本必然厚重些。

做博雅老人,必备长者风度。首先要优雅地活着,优雅要靠气质的表现、要靠资历的支撑、要靠文化的沉淀,珍惜当下的那份轻抚岁月琴弦、素吟时光物语的达观。其次从容地老去,从容是境界,不恋栈尘世浮华,轻拂去名缰利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最后安详地走人,总算在世界潇洒走一回。生命的质量、灵魂的安稳是主要的,不苦求无尊严无意义的长寿。

总之,自我安排,自我实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做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事。这样看来,我们多数老人是博雅老人。做个博雅老人,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六艺博雅账本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博雅”处处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随手记:小账本,大故事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月亮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志在“币”得
西周时期数字五学六艺
御风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