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2016-03-14彭丽
彭丽
摘 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德育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均产生了极大影响,传统的高校德育理念和内容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内在德育需要。高校德育的内容已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缺乏对新环境的分析和新环境下德育对象的了解,在某些方面与现实脱轨。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德育教育 高校学生
德育内容的滞后,会导致高校学生在面对学习、交际、爱情、就业等方面德育问题时茫然无措,从而降低学生接受和实践德育的兴趣与热情,导致高校德育有效性降低。
首先,网络时代到来后高校德育内容的滞后主要体现在内容仍然偏重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是对于诸如亲情教育、公德教育等关注不够,更加缺少对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教育和创新意识的教育。这使得大学生对于如何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能够侃侃而谈,对于日常文明修养不够重视,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仍缺乏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高校德育中,崇高的品德教育虽然重要,但基础品德教育同样重要,没有基本的品德作为基础,其他品德教育也难以建立,只会成为一句空言和口号。这样的德育不能适应网络环境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
其次,“两课”教育方法单一。所谓“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是目前高校德育的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近现代史三门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包括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高校在进行“两课”教育时,仍然采用老一套,只是注重单纯的灌输,而忽视教育对象的感受。同时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时与实际脱轨,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忽视个体实践教育。
再次,目前的高校德育虽然已经开始利用网络手段,对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创新,但总体而言,内容和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仍有待提高。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只以灌输为主也严重削弱了“两课”的实际效果,甚至导致高校学生对于“两课”产生一些偏激情绪和错误看法。学生在“两课”教学活动中普遍采取被动应付的学习态度。面对新的网络环境,在方法上,传统德育方法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网络环境的特点决定其需要高校德育的内容更加充实更加丰富,高校德育的方法更加注重吸引力。网络环境下的受教育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客体角色,他们的个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需要的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教育。
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是德育走向动态化、形象化和立体化,面对新形势,采用网络平台拓展德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面对网络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我们需要认清形势,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德育教学方法,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
一是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发挥其德育功能。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校园网络同样是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的网络建设,首先要建设网络德育队伍。一方面,培训出一批懂得德育专业知识的网站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提高专职德育队伍人员的信息技术,使这两支队伍均参与到校园网络的建设中,使网络德育平台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技术性。其次,建设校园德育网站和德育论坛。校园德育网站和论坛的建设是校园网络建设的核心,这些网站既要充满吸引力,又要充满德育气息。最后,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校园网络平台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是确保校园网络平台实现德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是发挥社会网站的德育功能。社会网站是网络中最主要的力量,它的信息技术非常成熟,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和娱乐资源,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因此,发挥社会网站的德育功能无疑对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社会网站拥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优势,但是,社会网站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最终目的,所以其德育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甚至一些网站为了经济利益散布虚假广告、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强社会网站管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网站只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才能使得其内容更加积极和健康。这无疑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有极大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网站的舆论引导和法律监督。一方面,政府官方媒体要加强与社会网络媒体的合作,对他们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在这方面,国家网络媒体应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管理,则必然导致社会网站的失范行为增加。
三是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的实施者,德育队伍建设对德育效果具有重大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及其深刻影响力对德育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的环境下,应结合网络环境的新特点创新德育队伍建设,以适应高校德育的发展。新的网络环境,创新高校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是实现德育效果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给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以正确引导。
四是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论素养和信息化素质。德育理论素养是德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提高理论素养首先要做好选择德育工作者这一关。只有高标准地选人,才能保证德育队伍的质量。我们要根据新环境下德育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硕士学位论文激励机制。这是促使德育工作者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网络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新环境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必须对网络的特征、功能有一定了解,对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有一定认识,懂得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茅炜.浅析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4).
[2]王金山,钟小燕.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3]李绍平.论网络伦理的发展与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