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的摇篮
2016-03-14吴福英
吴福英
摘 要: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培养想象力应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根据小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想象 思维能力 创造潜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变得更强烈,在头脑中产生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以欣赏鼓励的方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欲望
情绪能刺激想象。乐观的情绪,引发的是希望和向上的想象。课堂上除了用亲切和蔼的教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亲近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欲望外,更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结果,让学生获得探索后的成功与喜悦感。由于学生生活与知识阅历的程度不同,思维个性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想象结果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可能存在的,就应该以欣赏、鼓励的方式小心呵护孩子们刚刚出土的想象嫩芽。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这首诗时,曾经有一个学生硬说自己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我鼓励他说说为什么,原来这位学生看了这幅画,马上联想到看过的瀑布,好像自己站在瀑布前,这声音是他想象出来的。听完这位学生的话,我当即表扬了他,有效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欲望。
二、用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想象。教学中许多课文的文字常留有想象的空间,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蔽,这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以挖掘和探索。如教《荷花》一课时,笔者进行这样的尝试:
师:课文写“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请同学们想一想,“我”变成一朵荷花以后,蜻蜓还会飞过来告诉“我”什么事?
生:(沉默)
师:老师先举例,“我”变成美丽的荷花以后,引起了蜻蜓注意,它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过校园,看到三年级的同学早读,琅琅读书声多么好听啊!它又告诉我……
经过老师的点拨示范,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对画面进行补充。有的说:蜻蜓飞过来告诉我,它一大早飞行,看到了荷叶上的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好看极了……孩子们稚嫩的童心世界多富有想象力。
2.根据课文语言进行想象“作画”。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课文,作者用语言文字描述了一种生活,一种情景,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对作者所描述的内容理解融进课文的意境里,展开丰富的想象,变成头脑里活生生的画面。
3.利用插图引导想象。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并展开想象,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绘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这篇课文中的插图,画的是列宁正和养蜂人亲切交谈的情景。老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周围景物怎样?有些什么人?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动作怎样?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表情中想象人物的语言。再请一名学生扮演养蜂人,另一名学生扮演列宁,把整个画面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凭借插图,展开想象,入情入境,既可理解课文内容,又可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用创造性想象升华学生的想象力
1.把课文情景延伸到生活中。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五岁的萨莎是怎样向父母和哥哥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假设在生活中,你也碰到这种情景,听到妈妈说“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五岁的小萨莎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愿意做五岁的小萨莎呢?还是愿意做那朵受保护的蔷薇花呢?为什么?有的说,我想做那朵受到保护的蔷薇花,因为它美丽动人。有的说,我要做小萨莎,因为我是小小的男子汉……这样把课文情景延伸到生活中,展开创造性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课文情境迁移到生活中。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时,在学生识记完生字词后,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情境的理解:(1)小洁为什么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2)小洁为什么回过头不满地看了那个小男孩一眼?(3)船靠岸后,小洁为什么要飞快地向前跑去?前两个问题课文中给出了现成的答案,第三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她口渴去买矿泉水,有的说她看见了好朋友,有的说她看见了垃圾桶……乘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时,趁热打铁,将课文情境迁移到生活中,我们外出游玩,欣赏美丽风景时,应注意保护什么?该怎么保护?我能做些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创造潜能的摇篮,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