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比较分析

2016-03-14周岚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护理

周岚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后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降低病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23-02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的最常用手术方式[1]。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由于该术式可导致组织破坏及对身体的创伤,使得大部分患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给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为本院收治经B超确诊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7.4±4.2)岁;观察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6±4.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即给予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如何配合治疗及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1)制定优质护理: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护理方案,经小组讨论确定后,明确具体分工,实施优质护理。(2)心理、情绪护理:护士应尊重、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疏导与沟通,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宣传册发放等方式,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缓解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针对患者应伤口疼痛而产生心情烦躁焦虑情绪,给患者创造安静、整洁、温馨室内环境,同时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通过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3)并发症护理:术后伤口容易出现红肿、渗血渗液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伤口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其他症状等,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相关处理。疼痛较重者,可适当给予止疼药,或用红外线理疗等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感。观察引流管液,液体颜色与量,是否出现液量突然增加,做好详细记录,预防腔内出血与漏胆,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对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促使患者体内CO2的排出,减少对机体的刺激。(4)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同时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术后6h后,患者可进行早期活动,可将床头摇高至90度,取半卧位,做床沿上,双腿下垂;术后1~2d可扶床站立;3天后,可以轻按伤口,缓缓前行。慢慢过渡到可独立行走。(5)出院后随访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宣传,交代出院后伤口处理、休息与活动方法,合理饮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3]。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所用软件为SPSS20.0,恢复情况、焦虑、抑郁评分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繁育后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27.4±5.2)分,SDS评分(44.1±5.1)分。对照组SAS评分(39.8±6.2)分,SDS评分(53.5±6.3)分。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5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3例,满意12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8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目前治疗胆囊疾病常用手术方式之一,该术式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手术过程中实施全面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护理方式为根据医嘱执行护理,存在目标不明确,不易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等弊端[4]。

优质护理模式为新型护理模式,该模式从患者入院时开始执行,旨在为患者提供细致、优越的护理服务,从而最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本组术前充分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操作,耐心指导患者活动,术后积极做好各项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将术后各项因素对机体的不良刺激降至最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安平.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346-347.

[2]李小香,郭琪.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实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92-94.

[3]鄂丽芳,蒋壮志,张玉桃.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51-552.

[4]钟娆霞,陈华鸿,郭清厚.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4,38(4):478-479.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