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2016-03-14高玉梅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心肌梗死观察

高玉梅

【摘要】目的:在临床上,主要分析静脉溶栓配合全方面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2例,分为对照组(单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与观察组(配合全方面护理)分别56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血管再通人数为45例,再通率为80.3%,明显改善胸痛现象,胸痛缓解率为49例(87.5%),满意率为98%,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总之,观察组疗效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积极采用静脉溶栓配合全方面护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全方面护理;疗效;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82-01

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共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临床上,主要分析静脉溶栓配合全方面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AMI诊断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签署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5±1.9)岁;对照组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3±2.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单纯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具体过程:①口服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②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单位尿激酶溶于0.9%生理盐水(50 ml);③静脉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一次,溶栓结束后每隔30min记录一次,共2小时,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④ 4小时后给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ml)2次/天,连续注射一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全方面护理,护理过程:①心理:护理人员以温和言语,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与其积极沟通,介绍院内医疗水平并告知成功案例,增加自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②溶栓护理:溶栓前护理详见讨论部分,积极与患者讲解溶栓的好处,开通静脉通道,采血并迅速做好溶栓前准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急救工作,密切关注静脉溶栓的速度及有无心律失常情况,积极预防并发症。在用药的过程中,注意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皮肤粘膜、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有无出血情况,全程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如意识瞳孔变化,有无头疼、呕吐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对症治疗;③药物护理:遵医嘱使用药物,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一般尿激酶静脉溶栓后以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副作用。一旦发生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必须及时停止输注并立刻抢救;④饮食护理:禁烟禁酒,食用易消化、低脂低盐、清淡食物,并适当进食水果,蔬菜、少吃多餐。

1.3 观察指标

经溶栓治疗与细致护理后观察两组溶栓成功、并发症(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溶栓成功的判断依据;①患者自胸痛开始,使用溶栓剂2小时内,胸痛感基本缓解;②2小时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大于50%;③2小时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象:④患者血清总CK酶峰值提前至16小时内。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发放120份,有效112份,统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两组疗效及护理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采用 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护理后,血管再通人数为45例,再通率为80.3%,明显改善胸痛现象,胸痛缓解率为49例(87.5%),满意率为98%。其中,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经研究可知,观察组疗效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AMI全称急性心肌梗死,其死亡率极高。患者早期应行溶栓治疗,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自身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大幅度减少死亡率。溶栓效果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显著的溶栓效果需及时入院检查并治疗,以缩小梗死面积[2]。据调查,控制溶栓时间在2h之内效果较好,同时也应配合细致护理,稳定病情,才能确保患者逐渐恢复。

3.1溶栓前及其他护理

护理人员应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溶栓准备工作,并配合相关医师获取患者的病史,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例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血糖、凝血酶原时间等。同时详细记录心电图,监测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备好临时心脏起搏器、升压药物等。除以上护理之外,还应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的时间,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严格控制活动量,依据病情进行调整。此外,及时供氧,利于缩小梗死面积,缓解心肌缺氧。注意正确控制氧流量,常规使用中流量2-4L/min,前三天应持续给予患者供氧[3]。

3.2分析静脉溶栓治疗配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情况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12例的临床资料,经研究,观察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配合全方面护理,疗效显著。给予患者及时进行静脉溶栓,有助于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率。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剂,能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溶解血栓,挽救生命。此外,配合全方面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应急措施,能大幅度提升溶栓成功率,稳定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积极采用静脉溶栓配合全方面护理,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春玲.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5(1):90-92.

[2]黄文贞.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12(3):280-282.

[3]玉兰,张莉梅,刘云等.急性心肌梗死65例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17-18.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心肌梗死观察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