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2016-03-14杨元松钟天柳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针灸临床效果

杨元松 钟天柳

【摘要】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59-02

坐骨神经痛指的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产生的放射性疼痛,其中该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该病起病急骤,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针灸、按摩、手术等疗法。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探讨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为26-62岁,平均年龄(41.8±1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2例、14例,患者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2.4±13.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让患者饭后服用0.6g布洛芬、维生素B1,20mg,每日三次[1]。

观察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给予个体化针刺治疗:如果患者腰背部、下肢后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承山、委中、环跳、大肠俞等穴位;如果患者是臀部及下肢外侧感到疼痛,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取环跳、丰隆、悬钟、阳陵泉等穴位;如果患者具有上诉所有的症状,那么医护人员取昆仑、环跳、秩边、大肠俞、阳陵泉等穴位。采用的手法为捻转或者提插,针刺半个小时,每隔十分钟,行针一次,一天治疗一次,一个星期针刺6次。

1.3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肢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直腿抬高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肢活动功能有所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或者病情加重[2]。其中,显效、有效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由表1可以知道,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头面部及颈部出现痤疮,2例患者出现水肿症状,1例患者出现心脏衰竭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9.44%,观察组中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7.754,P<0.05)

3 讨论

西医将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是因为患者坐骨神经产生炎症造成的,继发性则是因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或者增生等导致的[3]。临床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西药为布洛芬,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比如,患者并发有慢性支气管炎,口服布洛芬后可能出现迟发型支气管哮喘;如果患者并发有肝功能障碍或者血液疾病,那么服用布洛芬后,可能导致患者胃肠道出血,更甚者肾功能受到损伤[4]。所以许多医学专家不推荐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在痹症范畴类。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外伤致经络损伤,久居湿地导致寒湿阻络,劳累寒湿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中医学者认为,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辨证治疗,根据坐骨神经的解剖特点,实施针灸治疗,这样能够减少复发情况的发生,巩固临床效果。针灸治疗通常是结合经络辨证取穴,其中阳陵泉穴和环跳穴是关键的穴位,针刺取穴能够发挥散瘀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

在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针灸治疗。其中,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中,35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中没有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9.44%。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较大,具有可比性(P<0.05),这提示针灸治疗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针灸疗法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举足轻重,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谈辉,王伟,胡幼平,等.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67-68.

[2]张征.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4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4):124-125.

[3]付荣,地里努尔·玉山.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3(5):371-371.

[4]姚森华.坐骨神经痛患者应用针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研究[J].饮食保健,2015,02(9):41-42.

猜你喜欢

针灸临床效果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