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

2016-03-14王海龙许丽萍

武警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肝区酒精性脂肪肝

王海龙,许丽萍



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

王海龙1,许丽萍2

推拿;非酒精性脂肪肝;B超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在我国其检出率逐年增高,大多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2]。该病多在体检中经B超检出,中早期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笔者2013-04至2015-06对我院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40例(中度23例,重度17例)患者采用腹部推拿治疗,疗效明显。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中,男11例,女29例,平均(38.34±9.76)岁;病程3~8年。其中,中度23例,重度17例。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明确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3]。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全数字超声诊断仪DW-330,徐州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检查显示中度及以上程度肝脂肪病变。有不同程度疲倦乏力、腹胀、肝区疼痛或不适感、嗳气、恶心、便溏症状;病程3年以上;治疗前3周内未服用任何降脂、保肝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无严重器质性病变;自愿接受本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分级标准 由于脂肪肝缺乏统一的分级标准,根据目前临床以B超为主进行程度判定,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的现实,参考内分泌Kupperman指数评价法的评分方式,采用基础分与程度分结合的加权指数评分法制订[4]。基础分6分,其中B超3分,疲倦乏力、腹胀、肝区疼痛或不适感、恶心、嗳气、便溏6项主要症状各0.5分。程度分为0、1、2、3分,其中,B超显示重度脂肪肝,计3分;B超显示中度脂肪肝,计2分;B超显示轻度脂肪肝,计1分;B超显示肝脾正常,计0分。6项症状程度分由患者根据自身感觉程度选择上述分值。各项评分=基础分×程度分,总分为上述7项之和。

1.2.3 排除标准 经B超、生化检查及询问病史,证实由于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脂肪肝;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胃溃疡活动期及哮喘患者;服用与观察无关的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者。

1.2.4 治疗方法 (1)掌揉全腹,顺时针,逆时针各12次,双手同时点按两侧天枢、大横各0.5min;(2)分推肋弓5~10遍,提拿肋缘3~5遍,双手同时点按两侧章门、期门各0.5min;(3)掌揉关元0.5min,并提拿腹肌0.5min,双手同时点按两侧五枢0.5min;(4)团摩脐周1min,掌心振颤神阙0.5min,透热为度;(5)直推双侧胁肋部5~10遍,点按丰隆、公孙、三阴交各0.5min;(6)双手同时点按两侧肝俞、脾俞、三焦俞各0.5min,横擦腰骶0.5min。以上治疗隔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个疗程。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运用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脂肪肝程度评分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6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5],治愈:疗效指数≥85%,显效:疗效指数50%~84%,有效:疗效指数20%~49%,无效:疗效指数<20%。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3 结果

1.3.1 治疗前后脂肪肝评分比较 40例治疗前评分为(10.06±2.03)分,治疗后为(3.10±2.24)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2 疗效 40例中治愈12例(30%),显效16例(40%),有效9例(2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

2 讨 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属脂质代谢异常性疾病,其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病理过程中的肝循环障碍、缺氧、肝细胞代谢异常等已被证实。因此,目前中西医治疗该病,多从改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入手[6]。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其活血化瘀、调整脏腑功能、降低腹腔内压力、促进消化及代谢的功能是肯定的[7]。本研究运用腹部推拿、循经取穴,手法外治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结果令人满意。

中医学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而大多依其症状及体征归于积聚、胁痛、痞满等病范畴。《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肝之积,曰肥气。”肥气即膏脂积蓄,是引起脂肪肝直接的致病因素。同篇中又有“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的论述,明确指出积乃痰瘀交夹为患。由此,中医临床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因的分析多集中于肝脾二脏。肝脾失调,气血津液分布调控失司,一则血行不畅而为瘀,再则津液不行而为痰。生理上肝脾相关,病理上痰瘀胶结,相互影响。痰瘀一经形成则相互渗透为患,从而形成膏脂积聚于肝体、脾胃功能失调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殊表现。

治疗上,《丹溪心法》中“见肝之病,必先实脾之虚,使其不传也……”的论述是重要的理论指导[8]。推拿疗法具有行外达内、内病外治的特点。这对于慢性起病、缺少特异性症状,发病隐蔽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适宜的,更易为患者接受。本研究所用手法,以腹部推拿为主,作用直接、力达病所,充分发挥了推拿疗法的优势与特色。手法针对根本,以健脾为主,并疏肝理气,平补平泻,以期达到柔肝、醒脾、解郁行气的效果。同时,根据脂肪肝病体在肝,是痰瘀交结于肝内所致的特点,发挥推拿手法在调整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方面的优势,对肝、脾、胃、胆诸经脉的循行路线,尤其腰腹部络脉分布区进行均匀持久施术,从而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以平为期”的目的。其中肝区手法可直接作用于肝体这一病灶,通过手法力的内传改善肝循环、促进肝内代谢。而上腹部、侧腹部的治疗又可降低腹腔内压、促进消化吸收,进而提高整个机体的代谢。同时,治疗中辅以背腰部、腹部、下肢的循经取穴,以肝、脾、胃、胆诸经为主,发挥经络系统整体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整个治疗过程标本并重,整体与局部结合,是合符中医推拿治疗规律的。

由于脂质代谢改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观察以3个疗程为周期也是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观察中,笔者发现,腹胀、嗳气、肝区疼痛或不适、便溏、恶心等症状的改善迅速而显著,患者反应良好。推拿治疗中轻松舒适,几乎无不良反应,既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又可以提升治疗信心,也是推拿疗法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之一。

为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在疗效评定中笔者采用了客观指标与主观症状相结合的观察方法。鉴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和生化检验,目前临床均以B超检测作为确诊的最主要的依据,其确诊率和检出率均在90%以上,可以说B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的“金指标”[9]。因此,在疗效评定中,B超作为唯一的客观指标占有绝对比重。而诸如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非该病所特有且属主观感受,所占比重较低。这样的疗效评定充分体现了本研究的客观性,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特点。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现代影像学发展下确定的新病种,中医学虽无此病名,却能从基础理论出发予以辨析。目前临床运用中草药内服、针灸取穴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10],充分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目前运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的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从推拿疗法优势与特色出发,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并初步症明了推拿在此类内科疾病治疗中是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 谢渭芬.临床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3.

[2] 赵晓威.脂肪肝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2002,43 (1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3-265.

[4] 刘欢兴,刘 敏,杨九一.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及选择标准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2, 11(4):31-33.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0-242.

[6] 罗 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理和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3,11(5):26-27.

[7] 王之虹, 于天源.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7-69.

[8] 谢 蓉.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C]. 第二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172-175.

[9] 丁 盛,王 丽,闫新民.脂肪肝的CT、B超诊断及对比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31(6):13-15.

[10] 高广毅,顾 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6(2):22-23.

(2016-04-08收稿 2016-05-20修回)

(责任编辑 岳建华)

王海龙,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

1. 100035,北京市按摩医院特需门诊部;2.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中医科

许丽萍,E-mail:m13691069888@163.com

R244.1

猜你喜欢

肝区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肝区痛会是什么问题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