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2016-03-14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学院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汉语专业教育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施家炜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学院

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涵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语言测试、教材出版等多个领域。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市场需求多元化,学习需求多元化,语言学习环境多元化,学习者年龄层次、学习动机、语言和专业背景多元化,等等。作为事业也好,作为学科发展也好,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亟需解决新形势带来的诸多新课题,学科的人才培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有了优秀的教师,才能科学探究和灵活运用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法;有了优秀的教师,才能科学研发、评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科学开展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材评估、语言测试、课堂管理等有关的研究。学科和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始终是人。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本硕博各层次均已有开展。

以本科生培养为例,教育部于1985年正式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最初是布控专业,全国仅有4所高校设立,即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进入21世纪之后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2010年底,全国共有285所高校开设该专业;2012年底,全国共有342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在校生63933人1,同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与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专业合并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育部2013年和2014年两年新批备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高校21所;截至2015年9月,全国开设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数量达363所。

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始自2012年,开办高校如: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国际汉语教育)、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国际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四川大学(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厦门大学(2014年,对外汉语教学)等。另外还有不少高校仍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下设置“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培养博士生。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情况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数量上增长迅速,但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于其质和类。

以国际汉语师资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育为例。据我们2008—2010年对全国普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育情况的调研2以及自2013年以来从“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了解到的情况,该专业本科教育存在如下困难与不足:

(1)师资队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应用型和交叉型的特点,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对教师团队成员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特殊而严格的要求。在师资方面,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任课教师的学科专业以语言类和文学类为主,能够将语言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专业定位与培养模式:专业归属不明,培养规格不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单一化,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完全适应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和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

(3)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共性较明显,已形成较为统一的课程格局,分别从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文学文化素养、汉语和外语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其中有十门专业主干课程在60%以上的高校均有开设,且使用教材较为统一,它们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通论(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中国文化通论(概论)、汉语(基础)写作。这十门主干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体现出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特色。但同时,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前后不够衔接、课程横向与纵向关系不够科学、课程不够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需要论证规范、合理布局。

(4)教学实践:汉语教学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学生实习基地缺乏或不稳定,实践技能培养不够,理论与实践脱离,实践课程的开设尚无明确标准。

(5)教学管理:多数高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但管理体系建设不均衡,有的学校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质量评估与教育管理体系急需科学完善。

(6)就业“出口”:有两种现象并存。一方面,多数高校设置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历史尚短,一半高校并无毕业生,存在盲目招生且招生规模过大的现象;另一方面,从毕业生去向来看,能够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仅占10%左右。尽管对外汉语专业招生生源很好,但本科毕业生难以直接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海内外大学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以上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问题,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博士生培养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问题有二:

其一,人才培养增量而未能质优。吴应辉(2014)曾指出:“硕士层次目前存在数量扩张太快、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盲目扩张将导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就业形势恶化,最终将造成该专业学位社会声誉严重受损的恶果。”3

其二,课程设置体系初成而未尽科学应时。2007年底,为保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多年来在实践中各高校仍存在课程名不符实,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不能反映当前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教育理念或适应当前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新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诸多问题。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亟需思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笔者谨在此列出6个思考方向以供参考。

(1)经验教训的反思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何经验?又有何教训?

(2)教育理念的创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如何创新?哪些方面需要创新?如何检验创新的效果?

(3)人才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培养什么人?是只培养教师还是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教师时,要培养何种教师?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应注重何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什么样的汉语教师能够适应各类汉语教学包括海外汉语教学的需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早设立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多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所能胜任的工作三方面加以描述,可概括如下:

知识结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或汉语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与习得文学、文化(或历史文化)双语、双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百科知识能力结构汉语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或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研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能胜任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或涉外工作,包括文秘、翻译等)新闻出版、外交、企事业管理等继续深造

但仅有以上认识还远远不够,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有何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建构不同的能力指标体系?这些问题都尚无令人满意的答案。

(4)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如何培养优秀的国际汉语教师?如何培养差异化、有特色的人才?

当前,各高校都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模式各具特色,如:

北京语言大学模式——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的高水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突出两个融通:“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融通教育和中外学生的融通教育,建构多元化实习/实践模式的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模式——突显“双语、双文化、双能力”的办学特色,强调创建“国际化、实践型、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模式——“双专业、复合型”培养模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模式——对外汉语、英语能力和第二外语三方面均衡发展;

暨南大学模式——在汉语、英语、语言教学与习得三方面基本知识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南京大学模式——“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的“三个培养阶段”以及“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的“三种发展路径”。

这些都是可贵的探索,而更重要的是,模式创新的效果如何,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尚需实证的检验。

(5)课程体系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如何建构科学应时、横纵向关系协调、结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是什么?着力点又是什么?

(6)专业资源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何种专业资源?如何在建设专业资源平台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课题之一,其发展方向有待学界深入探讨。这里我们还想强调三点。

第一,人才培养是一个关涉“进口—培养—出口”三个环节,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相配套的系统工程,思考其发展方向时需要统筹兼顾。

第二,当今的“后方法时代”要求国际汉语教师熟悉各种教学法流派和教学方法,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最合适的方法;要求国际汉语教师除具有扎实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教材评估和选择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第三,“必须强调以科研引航,要做踏踏实实的科学研究,只有坚持以科研引航,才能确保汉语健康、稳步而又高速地走向世界”4,也才能确保学科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附注

1 数据来自教育部高教司,参见《“2013年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1期。

2 该项调研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首都留学生教育研究”子课题“首都汉语国际教育体系研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研究成果,旨在全面客观地呈现普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科学制订专业规范、建构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而为政府制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调研分两期进行,一期调研涉及全国30所高校,二期调研共涉及全国56所高校。调研统计结果已经整理成调研报告,本报告正在出版流程中,即将问世。

3 吴应辉(2014)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1期,第9页。

4 见程娟、华学诚主编(2013)《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精选》,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程娟,华学诚.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精选.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李其龙,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陆俭明,马真. 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吴应辉.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1).

Rod Ellis 教授的《任务型教学法新理念与国际汉语教学》出版

书名:任务型教学法新理念与国际汉语教学

ISBN:978-7-5135-7743-4

定价:40.00元

开本:16开

《任务型教学法新理念与国际汉语教学》内容选自著名语言学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Rod Ellis教授在2015年夏季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举办的“国际主流语言教学法高级讲习班”上的四场讲座。Rod Ellis教授被誉为“第二语言教学之父”,这是他首次为国际汉语教师做讲座。他用大量语言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在座师生阐释了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展示了如何以输入和互动促进语言教学的方法,并介绍了显性和隐性语法教学、语法教学中的意识培养型任务等新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和研究者慕名而来,并就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与Rod Ellis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方便国际汉语教师及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者阅读使用。

《任务型教学法新理念与国际汉语教学》具有以下特色:①是目前市场上第一本中英文左右对照的学术书;②以任务型教学的讲座模式介绍任务型教学法的最新理念,实例丰富,紧贴教学实际;③每篇讲座末均有“交流互动”环节,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④随书赠送现场讲座视频(可网络下载),立体性阅读体验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视频获取方式:

登录http://www.fltrp.com/information/academicandresearch/434143.shtml即可在线收看或下载现场讲座视频。

* 本文根据笔者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7月28日举行的“汉语教师培养高端论坛暨《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新书发布会”上的主题发言修改而成。感谢恩师陆俭明先生的宝贵修改意见。本课题受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批准号16PT06)和北京语言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汉语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汉语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