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的啦啦操表现力优化策略探究

2016-03-14李荣娜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蹈运动员

□李荣娜(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基于课堂教学的啦啦操表现力优化策略探究

□李荣娜(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啦啦操表现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以课堂训练为基础,就行专业的培训,以期为教练员对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实际性指导,为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表现力水平,增强啦啦操成套动作的观赏性,促进啦啦操运动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课堂训练啦啦操表现力

对提高运动员表现力训练方法的探索,在依照啦啦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力训练原则的基础上,主要从表现力的结构、响表现力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索。训练内容是指在啦啦队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完成表现力训练的任务而采用的练习内容和手段。只有根据项目特征、运动的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对运动员表现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专项技术的训练

基本操化动作的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和提高训练两个部分:(1)基础训练包括对运动员基本技能和基本动作的训练。在此阶段,可以将已经编排好的啦啦操比赛的成套的操化动作进行分解练习,采用递加循环教学法,让队员不断的进行重复练习,直至最终掌握一整段操化组合的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使队员能够熟练的掌握操化动作,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节奏感、韵律感的同时,使肢体达到对这段操化组合的自动化;(2)提高训练将是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对已经熟练的动作的提炼与个人动作艺术风格的培养。在此阶段,要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密度,对动作的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严格地把握技术动作中的力度、幅度及节奏,训练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定位制动与时空位置感,提升动作的艺术性。啦啦操运动成套动作具有明显的风格特点,仅仅熟练的掌握动作的内容是不够的,此时还要进行动作风格的演变。啦啦操的组别不同,对成套动作的风格要求也不相同。

难度动作训练。难度动作是提高啦啦操运动的审美、体现啦啦操运动的难、新、美的特征的重要方式。在技巧啦啦操中难度动作所占具的比例相对较大。对难度动作的训练主要针对成套动作中出现的难度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身体素质训练

啦啦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要根据啦啦操项目特点的需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还应该采取与啦啦操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项训练,主要体集中在运动员的手臂腰腹力量、腿部肩部柔韧和耐力、协调性四个方面。

力量训练在啦啦操运动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啦啦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应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表现于专项的内容和专项的训练方法。如果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来进行训练。爆发力训练可采用多样有效的训练手段,但必须要与成套动作相结合进行训练。比如对运动员进行弹跳训练时,练习手段有运动员克服自身重力的弹跳性训练和身负器械加大重力的弹跳性训练,同时也要配合成套动作中出现的弹跳性动作进行练习。最大力量训练: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以此来加强上肢、肩带、躯干和下肢力量的训练。特别是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对手臂、腰腹肌的力量要求更高。

柔韧素质的好坏与否在啦啦操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啦啦操运动员对柔韧的要求主要是腿部柔韧,柔韧性好不仅能够增大动作的幅度,同时也是完美完成难度动作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舞蹈啦啦操所具有的三类难度动作更是对身体柔韧的考验。柔韧性的练习方法中包括了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拉伸法更符合比赛的实际需要,而被动拉伸则能更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的稳定性。在训练中一般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在柔韧训练的过程中要与放松训练交替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的能力。

专项耐力训练即指运动员能克服特定动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的能力。专项耐力的训练可以采用对基本动作和成套动作进行多次反复练习进行训练。协调能力对啦啦操运动员来说也直观重要,它将是影响着啦啦操技术动作完成和运动员的表现力发挥的重要因素,提高啦啦操运动员协调能力也是啦啦操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协调素质可结合啦啦操特有的动作组合和成套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弱的到强的,运动员应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进行选择性练习,应与成套音乐结合进行训练。

3、舞蹈能力的训练

对于啦啦操运动员的舞蹈能力训练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舞蹈基本功训练,二是对舞蹈风格的培养。

(1)舞蹈能力训练即是从细节上来培养啦啦操运动员的动作姿态的优美性和良好的控制性,是掌握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动作最基本的手段。主要要求运动员的手臂、躯干、腿部、头部和眼睛等不同身体部位的高度的协调。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一般又分为扶把和变把的练习。训练可利用扶住把杆做上起、下蹲、控制、拉伸、踢腿等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的舞蹈基础。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利用把杆来做各种身体的动作(波浪、转体)练习,提高躯干部位的动作表现力,达到提高运动员表现力的水平。变把的训练主要是采用各种特定的动作的组合、基本步伐和手位、身体波浪的组合等来进行协调性与表现力的一种练习方式。

(2)对舞蹈风格的培养可以采取单个动作组合与风格的演变这两种训练方式:①单个动作的组合训练,将两个以上的单个舞蹈动作连接在一起进行的一种练习方法,每种舞蹈组合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训练时应根据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特点,通过不同的舞蹈组合进行练习,让啦啦操运动员感受不同舞蹈的风格特点,加强学生对不同风格舞蹈感觉的认识;②风格演变训练,将某一操化动作根据舞蹈风格的要求,改变该动作原本的发力、节奏,将其演变成要求的风格形式。

4、表情训练

表情训练是在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心理素质稳定后,是通过对运动员的面部表情来进行的训练方法。它将是通过运动员用自身意识来控制身体面部表情的变化,就算是在十分紧张的环境中,运动员也一样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根据比赛的需要

做出适合动作的表情,以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展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在日常训练中,啦啦操运动员可以面对镜子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面部表情,通过表情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表情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感召力,更加随意,运用不同表情的变化将运动员的内在情感通过面部表情充分的表露出来,并结合身体动作的变化达到内外协调统一的完美效果,以此来增强啦啦操运动员的表现力。

5、乐感训练

啦啦操运动员的乐感训练应该分步骤进行训练:(1)首先让运动员理解音乐,在自身文化修养确定的条件下,对音乐的理解认识可以通过两种途径:①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提高运动员对音乐结构的认识。②对音乐不但要多听还应细听,对音乐进行分段,在回味中进行对比和分析。(2)节奏感的训练是针对音乐节奏的特殊性使运动员对节奏的感知,促使运动员加强音乐的节奏感。

6、心理素质的训练

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接受该项运动以来建立的敢于表现自我和挑战对手的竞技状态。只有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有出色的表现力。运动员通过发自内心的激情能够使成套动作表现出更强大的感染力。培养啦啦操运动员自信心,首先应消除运动员的自卑心理,然后再是对运动员自信心的逐渐的建立。

心理素质的训练通常是采用念动训练法对其进行心理稳定和心理承受力的训练方法,并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以便在竞赛中达到身体和技术水平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以此来增加运动员的表现力。运动员在比赛赛场上可能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如队友动作失误,观众的不同反应,教练员的语言提示等等,都会给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运动员能积极反应,及时应对,就会很快适应赛场的环境,顺利完成成套动作,一旦产生消极、紧张情绪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并且阻碍了运动员表现力的正常发挥,甚至严重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变形,和导致动作失误或失败,因此,对运动员要有意识的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在啦啦操日常训练中,心理素质训练较多采用情境训练与模拟比赛训练两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培厚,魏锦龙,韩学民,毛秀磊,李雅琴.论我国啦啦操的不足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5).

[2]张弘,鞠海涛.啦啦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李宝琛.对舞蹈啦啦操与舞蹈基本动作技术的差别研究[J].中州体育,2013,(5).

[4]邹玉享.影响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因素的探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蹈运动员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舞蹈课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