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归宿

2016-03-14郭雷罗文富云南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17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彝族少数民族民族

□郭雷 罗文富(云南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1701)



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归宿

□郭雷罗文富(云南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1701)

摘要:随着体育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冲击,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和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学校作为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就要依托学校体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之载体优势,使得少数民族体育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也有着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各民族团结,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归宿学校体育彝族“打歌”

1、前言

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中的亮丽风景线,也是世界体育中的一朵奇葩,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云南彝族“打歌”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体育舞蹈,具有集健身、娱乐为一体,参与性较强和传播彝族文化等多种功能,2008年6月14日,云南彝族打歌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要求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的中国特色。”随着国家重视民族体育,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是必然的,民族体育要发展好、传承好、保护好,学校体育是它们的必然“归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有关文献资料查阅,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必然性作进一步分析讨论,本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族打歌为主要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法,阅读了有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互溶并存的一些文献资料,分析了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必然趋势。

3、结果与分析

3.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活”着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在不断的发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向着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方向发展,特别在青少年身上尤为突出,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入尴尬境地。由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已成为一种趋势,全球化带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国家与民族自身文化带来的影响。面对这样一种事实和趋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民族文化的回归与兴衰已在较大范围内引起广泛的重视。作为体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一个西方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里,也正处于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承担着在体育领域的民族文化自我识别的角色。

云南彝族“打歌”从生产生活中走向舞台,彝族人民在劳作过程中,在祈求神灵庇佑中产生的,彝族“打歌”凝聚了彝族艺术优秀传统精华,集中了彝族人民的创造才华,积淀着彝族和其他民族古老的文化历史内涵,是民族歌舞艺术的活化石,也是彝族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城市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变迁过程。城市化给予了彝族“打歌”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城市的休闲广场建设,给予了彝族“打歌”良好发展的空间,城市中大量的人口流动,给予了彝族“打歌”良好发展的群众基础。不管从远古社会还是城市化的今天,彝族“打歌”一直都是活着的发展,都是活下来的文化遗产。

3.2、进入学校体育的意义: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可行性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民间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欧美的各种球类活动、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中介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得到普及与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利于项目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也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分支。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增加了民族项目和学生的亲和程度,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设备匮乏的局面,是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充实和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多民族大国,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此来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2002年教育部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高校体育要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以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说明教育部给予了少数民族体育进入高校的前提基础。彝族“打歌”在国家政策下,有进入学校体育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使彝族“打歌”进入学校体育,但不是生搬硬套,要使彝族“打歌”活性进入学校体育,可以对彝族“打歌”进行适当改编加工成民族健身舞、民族健身操,但一定要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性。

3.3、少数民族体育的“归宿”:学校体育传承的必要性

(1)学校体育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2004年中宣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传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教育的内容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高校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果不能传承与创新这些“原生态”的文化精神,也许能在一时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

心,但最终无法保障这种“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因为在与现代强势体育文化相抗衡的过程中,失去了内在的文化精神的有力支撑,民族传统体育终将只剩一个躯壳,必然将昙花一现。因此,无论从保持民族的文化安全还是维护国家的文化形象来说,在我国高校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精神本质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创新,都将十分重要。

(2)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依据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思想。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原始的要求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到现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转变。有原来的“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运动”到现在的“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学校体育从原始的竞技体育转变到现在的回归自然、多元素发展的体育教育。而少数民族体育正是这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比如云南彝族“打歌”中舞步有模仿禽类动作,如“野鸡窜”、“母猪夺食”、“母鸡蹲窝”、“苍蝇搓脚”、“小鸡啄食”、“喜鹊登枝”等。从这些舞步中可以体现出彝族“打歌”刚柔相济、纯朴自然、“山野味”浓烈,丝毫没有雕琢痕迹。这样集于娱乐、体育于一身的体育舞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在这些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的同时,把少数民族体育不断引入学校体育,使众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学习中国的民族体育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体育文化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这就要求少数民族体育必要进入学校进行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成为现代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已成为学校体育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李跃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J].体音美教学,2009,(12).

[2]刘坚,吕赟,徐长红.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J].体育与科学,2009,(30).

[3]王亚琼,李康林,梁传诚.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袁秋宝,范丹丹.高校“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回归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彝族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