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2016-03-14吴淑霞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张 纯,吴淑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政治文化视角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张 纯,吴淑霞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该国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兼具政治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特性,是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主流载体、主流发展形态和主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化属性与功能,从政治文化的主体、特点和结构层次等普遍规律中研究其独特性,进而在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1]231。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现象深层的、隐性的一面,深刻影响着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可以说是人类政治活动的灵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流载体、主流发展形态和主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指导公民的思想和行为,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化属性与功能,从政治文化的主体、特点和结构层次等普遍规律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性,进而在实践中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从政治文化的主体上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

政治文化的主体包括国家、阶级、团体和个人,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产品等产生作用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也包含了政治主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倾向以及政治行为模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是国家与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其主体既是提出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也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的广大人民群众。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不同层次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反映了我国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次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追求,既是我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引领,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植根于我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传承。

国家主体层面上,富强包含了“富”、“强”两层含义。“富”指出了经济建设的价值目标,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是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主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这里的民主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少数人的民主,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式的民主,其实质及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3]11。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注重创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谐指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之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尤其包含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4]。

社会主体层面上,自由不同于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主义,而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是规则之下的、不妨碍其余个体自由发展和不损害其余个体利益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崇高理想。同样,平等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少数人的平等,而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保障下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平等。社会主义的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赋予社会成员平等的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公正即公平正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自由和平等之上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不懈追求。公正要求付出与回报的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利益分配的均衡,争取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保障,法治即依靠法律统治国家,彻底告别人治社会决策的不科学性和高失误率以及领袖崇拜,从而保证国家和社会高效有序运转。

个人主体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精练概括,包含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公民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给予公民政治社会化以正确引导,促使公民扮演好在国家、社会、家庭等环境中不同的角色,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自由、平等、富足、和谐、幸福的生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视公民的政治主体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党和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目标和崇高理想,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支持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国民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公民的政治情感,使公民对国家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领导集体具有高度的认同和信任,并具备一定政治认知,了解我国基本制度和国策,熟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能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其次,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阵地和文化产品等传播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潜移默化中滋养政治文化心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民稳定的政治心理因素。最后,要扩大公民参政渠道,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鼓励公民参与政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综合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家庭中,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情感等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价值观念尚未形成的儿童。家庭是一个人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家庭和儿童抓起,在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培养儿童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大师资投入,探索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方法,配合家庭和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生活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完善市民公约、村民公约、行业规范等,宣传典型和榜样,壮大主流政治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从政治文化的特点上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政治文化的普遍特征

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特殊的社会结构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从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上,以及政治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政治文化的普遍特征。

政治文化包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必然反映某一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其中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占主流地位,政治文化具有阶级性。同样,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中长期形成的,不同国家、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政治价值观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更是凝聚了一个民族的理想和灵魂,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无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我国现阶段的主流文化,反映了我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持,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中华民族个性特征和价值追求,发扬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纽带。

根据不同的文化主体地位、利益和要求构成的具有政治主体自身特征的不同的政治文化,其中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占主导地位,因而,政治文化有主导型政治文化和非主导型政治文化、主流政治文化和亚政治文化之分。不同亚政治文化在社会结构中所占的地位又决定了其价值观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亚政治文化中既有宣扬反动思想、破坏和歪曲主流政治文化的对抗性亚政治文化,又有与主流政治文化共存的非对抗性亚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了我国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利益和要求,是主导型、主流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同时也必然面对一些对抗性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和亚政治文化的影响甚至冲击,因此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种亚政治文化的关系,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政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继承性。政治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一定的政治文化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这决定了政治文化与生产方式变化的不同步。当生产方式变化,政治制度变革,旧的政治文化尤其其深层的价值观不会随即消失,它将长期存在于人们的观念领域和心理意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我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致,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并将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同时,我国曾经历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态,封建的政治文化如专制主义、等级观念等落后的价值观,作为一种亚政治文化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面临落后的政治文化的挑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政治文化一样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价值观,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空泛的说教和难以企及的目标,而是作为政治文化,植根于中国现阶段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和现阶段价值目标的统一。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现实基础,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

1.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根本,也是政治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突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下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核心价值要素,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对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追求。同时,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起到引导、抵制和改造反社会主义亚政治文化,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

2.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物质保障。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当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公民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人们追求的是吃饱、穿暖等基本的生存需求,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等价值观念无异于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3]33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类只有满足了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才有精力追求归属感、尊重等较高层次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生活幸福的追求,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当前我国各种社会思潮十分活跃,它们代表着不同阶层、社会集团或社会团体的经济利益、政治诉求和意识形态倾向,相互激荡,构成了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在纷繁的思想领域占据主流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6]。

4.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政治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高效地协调各方利益,有力地保证了社会主义民主,鼓励公民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民主有序、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环境,提供了政治实体上的有力支持。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指导、规范和约束政治工作者的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指导和规范公民的参政行为,从而有利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5.我国的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植根于我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其中包含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现实要求和评价标准。

(三)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实现其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决抵制对抗性的亚政治文化。首先,要巩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流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我国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明辨是非善恶,从源头上防止对抗性亚政治文化的产生。其次,要借助法律和行政手段坚决打击和封杀对抗性亚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为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扫障碍,提供清明的政治文化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结构性。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主流政治文化对非对抗性亚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要对这些非对抗性政治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其中的合理成分加以利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忠诚、友善、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等因素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吸收,而等级观念、宿命论等封建保守的政治文化则要摒弃、改造。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我们首先要提防其和平演变图谋,认清西方政治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观念的资本主义性质,结合我国社会形态实际,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也要借鉴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如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理论宣传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是政治社会化最为有效的途径。一方面,要求党和国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6];另一方面,要开展广泛而丰富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并动员公民积极参与,如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上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中间层次——政治价值观

政治文化包含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评价、政治情感、政治习俗等诸多复杂的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分为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三个层次,各结构层次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构成政治文化有机整体。其中政治意识“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状况,体现了社会阶级关系和不同阶级的地位与利益”[1]239。政治意识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层次。政治价值观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基本看法和一整套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政治文化结构的核心层次。“政治心理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和政治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它蕴含着政治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再生功能,政治心理作为隐性文化,是政治文化中的深层因素。”[1]2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根本,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相配合的政治价值观,同时融合了道德、情感等要素,倡导人们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活动,并能为人们的政治活动提供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心理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同时引导、抵制和消解对抗性或非对抗性的亚政治文化心理。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政治文化的结构与层次入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政治意识基础。首先,中国共产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要发挥广大党员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教育人民的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引导和培育广大群众的政治心理。首先,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最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其次,要注重研究群众多元化的政治心理,并对不良政治心理进行控制和引导。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隽鸿飞.必须坚持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语境[J].理论探讨,2015,(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4]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

[5]梅荣正,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评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5.

[6]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责任编辑:孙 霁]

2016-09-10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GJB214002)

张纯(196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D64

A

1008-8520(2016)06-0011-05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