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审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自主地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体会
2016-03-14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朋口中学吴秀珍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朋口中学 吴秀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所以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自始至终、始终如一地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体会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上的主人,从音乐中去寻找美,去表达美的感受!这样学生将会从音乐中发现很多美的东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极大快乐!从而让音乐课获得更加美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得到这一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审美的教学方式、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经验。
一、用审美的态度质疑、释疑的方式,引导审美发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需要的事物,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具有学习的动力。也只有这种前提下,教学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很难取得成果。预想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质疑、释疑,让学生自主地寻找美、表达美。如:在学唱新歌或欣赏新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在范唱或播放录音之前,要求学生注意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表现手法等(如果是唱歌教学还有歌词)。要他们记住音乐留给自己哪些美的印象,去挖掘音乐作品的美:旋律美(激起人们的情感反映,引起心灵共鸣)、节奏美(活泼、柔美)、风格美(如民歌中的方言美、自然美等)。内涵美(思想品德的美、人生哲理的美)。听过音乐作品后引导学生简单地议论一番,然后在学唱或欣赏的过程中加深体验歌曲或乐曲中美的真谛,塑造美的音乐形象。
又如,在识谱中往往是单调乏味的演唱,对出现的节奏、音调上的错误往往难以纠正。那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遍范唱或录音,用上面的方法挖掘音乐作品的美,接下来学生识谱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怎样把旋律唱得更美些、把节奏的情绪表现得更好些,即把学生引进审美质疑、释疑的活动之中,学生感受到了识谱的适用价值及审美意义,其学习兴趣就高了,从而顺带地就解决了音准、节奏问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各种审美的方法引导,自主审美感受、审美体会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所以音乐教学要紧扣美育特征:将教学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感情之中;寓于娱乐、欣赏之中,灵活运用各种审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审美感受和审美体会。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来获得对音乐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讲授自己的感受以此来代替学生的感受。
(一)视、听法——直观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音响的手段,让学生以听觉感官自主地感受音乐,唤起审美感受,而避免乏味的说教。特别是在音乐要素的教学中。另外,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把一些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引起情感共鸣,获得审美感受。如在讲音乐要素“速度”对音乐情绪表达的重要作用时,我直接用多媒体播放冯小刚的电影配乐《哀乐》的演奏视频:开始是慢速的,整个场面是悲伤、伤感的,后来指挥用加快三倍的速度指挥演奏,结果音乐情绪马上由悲伤、伤感的气氛突然转变成欢快、热闹非凡。学生观看视频,惊奇于音乐速度的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之大,深刻体会到“速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
(二)律动法——情感体验
运用律动法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去感受、体验音乐。它能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迅速缩短与作品的时间距离及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引发兴趣。如在八年级上册欣赏《卡门序曲》中,课前我播放《卡门序曲》的开始乐段即第一主题的音乐,并请全体同学随着音乐节拍,做拍手和踏步的律动。学生在这种强烈的音乐气氛渲染下,立刻活跃起来,积极地随乐踏步和拍手,乐于感受这种来源于音乐的熏陶,激发了学习欲望。在欣赏完乐曲之后,我又让学生随着主题音乐的变化做跺脚、下蹲颤膝、拍肩、踏步加点步等律动,学生完全沉浸于音乐意境中,被其所陶醉,进一步充分体验到了音乐作品中的美和丰富情感,获得了很好的审美体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按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律动方式。第一,身体各部位的简单动作(手,脚,用手拍头、肩、大腿等身体各部位以及腰身的配合等)的律动,如上述的欣赏《卡门序曲》。第二,按节拍或节奏型击掌。按节拍击掌时,既可以落在音乐的强拍上也可以落在音乐的每一拍上,还可以落在音乐弱拍上或每一拍的后半拍上。如唱歌《青春舞曲》,我先让学生按节拍在每一拍上击掌,然后是弱拍上击掌,再是按节奏击掌,逐步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学生的内心音乐感受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第三,用指挥手势的方法感受、体验音乐的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如欣赏《瑶族舞曲》。
(三)表演法——情景展现
运用各种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或者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音乐意境等各项音乐活动,将音乐具体形象化,能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达到更深刻地感受和体会音乐的美,并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也可教师亲自表演,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达到“亲其师,重其道”的效果)。
如在唱歌课中多让学生上台演唱;在欣赏课中尽量让学该乐器的学生演奏所欣赏的乐曲;在民歌教学中穿上民族服装、用演出道具表演等。这种表演虽然没有录音或录像上的好,但由于是大家熟悉的同学现场表演,能增加亲切感,使欣赏者感到愉快、自然、满足、有乐趣、学有榜样。也可用于教学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如七年级下册的欣赏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我先请班上二胡最好的同学现场演奏乐曲的主题音乐:一曲如泣如诉、深情婉转的旋律把大家带入到了作者所诉说的辛酸的往事和人间的不平的悲伤情绪之中,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古典音乐的优雅、美感。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激发了同学们欣赏这首乐曲的渴望。
总之,教师要围绕“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探索,灵活运用各种审美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地审美感知、审美发现、审美体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