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手拈来皆练笔

2016-03-14山东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周丽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9期
关键词:空白点随文海鸥

山东肥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周丽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那么,如何让两者之间有效的互动起来呢?如果我们能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抓准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进行随文练笔,定会让“写”少些随意和盲目,大大提升“写”的效益。下面我就随文练笔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如下。

1.空白之处展开写

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会在文本中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给了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天地。所以老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意未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比如《飞吧,海鸥》,课文讲海鸥飞跃海峡,海上风大浪险,天空又乌云密布,我以为小海鸥不会回来了,结果却出乎意料。至于小海鸥的经历,文中从侧面一笔带过,没有展开具体的描写。为此我抓住这个空白点,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写小海鸥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面对的。由于“点”选得准,学生兴趣十足,跃跃欲试。

刘子康同学这样写道:天上的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小海鸥飞得越来越慢,他感到心跳加快,十分难受。更着急的是他迷失了方向,辨不出东南西北了。于是他试着飞得低一些,更低一些,想更清楚地看到前方的道路。正在这时,一个恶浪向他扑来,它用尽全身的力气展开翅膀,奋力向高处飞去。好险啊,差一点被浪尖攫住!他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几滴海水,在这漆黑的阴云里,勇敢地向前飞去。

这一小练笔使小海鸥的勇敢形象更具体可感,跃然纸上,学生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2.引导想象铺陈写

我国古典诗词可谓最节约的艺术,凝练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意象。尤其是一些写景诗歌,寥寥数语,一幅妙不可言的画面便淋漓尽致。寻着作者的思绪和笔触,正是我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最佳时机。如贺知章的《咏柳》把柳树作为观察的着眼点,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学习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多美的景象呀!能通过你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吗?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孙澎源同学写道:南归的燕子带来了春的消息。看,河边的柳树换上了新衣,翠绿的叶子挂满了枝条,那些叶子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晶莹剔透,每一枚叶片都仿佛是一个绿色的精灵!那长长的枝条低垂下来,像是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一阵风吹来,柳条在风中飘荡,又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这样的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的活力。

3.变换角度巧改写

叙事的人称决定了叙事的角度,叙事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我们习惯用第一人称即“我”的角度来写人叙事,这样叙事便于直接抒情达意,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但他的局限在于,不能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在《蚂蚁的救助》一文学完后,我及时地捕捉到了练笔的时机,引导学生变换叙述的视角,改变立足点和观察点,以文中黄蚂蚁的口吻叙述自己遭遇危难的经历。这样变换视角,新颖,有趣,学生下笔千言。

下面是莫晓涵同学的小练笔:这天,我跟着同伴到一户人家的花盆中觅食,正当我们无比幸福的分享这些“美餐”时,一盆水从天而降。我痛苦地闭上眼睛:“妈呀,刚出来闯闯天下,就把小命给送了……”

老天仿佛听见了,没有让我去死。不过还是把我淋成了“落汤鸡”。不久,水渗下去了,我和几只蚂蚁恢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同伴被湿泥埋住了半截身子,我看到他们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你想,这种情景我能见死不救吗?不能。“快抓住我的手!”我边说边向一只同伴伸出手去,“抓紧点,不要怕!”我站稳双脚,双腿稍一弯曲,再猛地一挺:哇,成功!就这样,我又把另一只同伴也救了上来。这时,我已是汗流浃背了。

4.打开思路拓展写

有不少文本读后都会让我们产生“言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如果教师能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一定可以丰富我们小练笔的练习内容。拓展延伸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迈向生活的大门,思维更开阔了。

《鸟儿的侦察报告》一文,作者用拟人的方法,通过鸟儿发回的三份侦察报告,把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的严酷现实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令人痛心的是这只尽职的信息鸟却在城市弥漫的浓烟中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回来。学完文本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只尽职的信息鸟,飞往各地后一定侦察到了不少的环境污染情况,在它迷失方向前还有什么报告没来得及发呢?

学生感同身受,写出了一幕幕让人痛心的画面。下面是赵吉阳同学的小练笔:

树木得了重感冒

树木都带上了口罩,他们都感冒了吗?没有。是地面上的塑料袋被风一吹,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挂在了树枝上。天天戴着这个既不美观也不卫生的“口罩”,大树苦不堪言,整天闷闷不乐地唉声叹气。

5.“典型”之处善仿写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在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张衡》一文,第四段按总——分结构,从上倒下的顺序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这是一大亮点。我在这里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

《山村的早晨》这首现代诗(4—6)节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小山村的祥和,人们生活的惬意。每节诗的一、三句,句子构成方式雷同;二、四句押韵,显现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用同样的结构写一写《校园的早晨》,这样的小练笔学生既有“法”可依又兴致盎然,可谓一箭双雕。

正如特级教师张化万所说: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 语言范式的练习点尽可能地重叠在一起,随文练笔就可能是最优化的。

猜你喜欢

空白点随文海鸥
霸道海鸥谁能治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作文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