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2016-03-14四川省射洪县大榆镇中心小学校涂泽舟
四川省射洪县大榆镇中心小学校 涂泽舟
终身学习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阅读能力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想人生与时俱进,不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学会阅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茫茫知识海洋,浩如繁星的书本,博览群书汲取知识的营养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也是我们想要不被社会淘汰的重要保障。但要想读懂我们想读的书,达到多快好省的阅读效果却并非易事。把握阅读技巧,去粗取精,撷我所欲,会让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
一、要想读懂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首先得抓住阅读对象的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应该不需要精读,只需要快速浏览即可。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记叙文,我们抓住记叙要素即可把握文本内容;说明文则要明确说明对象以及表达目的;议论文就需要抓住文章论点。同时,我们阅读时还应该对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地方作上印记,以备精读时方便。
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并联系时代和自身实际从中受到感悟,这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把握主题是阅读的关键
把握主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析内容、抓词句、悟标题、深化结尾、母体、创作时代背景、作者个人背景经历。
一般来说,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这样的内容让自己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就自然能体会文章的大部分主题,或者说能把握文章的比较明显的主题。
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分析作者的更深层的表达意图——更加深刻的主题。因为这些关键的词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线或文眼,文章的主题常常蕴含其中。
许多文学作品的题目提纲挈领,寓意深刻,巧妙地向读者传递着文章的主旨,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题目在文章主题展示的重要作用:《丰碑》《桥》《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样的题目蕴含着着多么深刻的主题啊!结合这些意味深长的题目品析了文章内容,对主题的把握也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文学作品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主题自然会受到民族文化母题的熏陶,因此,不熟悉民族文化母题,不从民族文化母题角度去寻求思路,是难以从骨髓里领悟文学作品主题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孝德亲情、爱国爱家、大爱励志的民族文化母题贯穿了民族文华的发展史,对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离开民族文化的母题谈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不够科学的,也难以领悟文学作品的根本主题。试想,没有爱国热情在胸中的奔流激荡,何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千古悲叹?没有大志难舒的焦虑,又怎能读懂《匆匆》悲切叹惋?没有有家难回远亲难聚的伤痛,我们怎能与余光中在《乡愁》中共鸣?以民族文化母题为根,探寻文学作品是准确把握主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时势造英雄”,时代背景是文学作品主题的源泉。战乱铭刻了伟大诗人曹操“白骨露於野”忧思,盛唐造就了李白的豪放,纵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志豪情,安史之乱的风云也让诗圣不得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时代的盛衰往往左右作者的灵魂,催生相应的主题。因此,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细致准确的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重要条件之一。
个人经历作为写作的第一素材融入文学作品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文学作品的主题当然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了。
三、分析文章表现手法既能培养我们对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更深刻的帮助我们领悟作品内涵
阅读文学作品,要想得到更大更丰的收益,离不开分析其表现手法。
第一,作者总是围绕自己的表达意图巧妙地安排文章结构,从而让作品达到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以最佳最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达到创作的目的。所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安排,有助于更好更深刻的领悟主题,同时我们还能学到用巧妙方式巧妙表达的语言能力。
第二,诉不尽各种巧妙表达手法给文学作品的锦上添花,读过《草原》,谁不记得那条“明如玻璃的带子”和那“绿色渲染的中国画”的无上美丽?读过《水浒传》,又怎能忘记武松上山打虎时那轮渐渐西下的红日,是怎样真切的把我们带到那惊心动魄的打虎现场?品过《红楼梦》,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小说中贴切的人物描写充分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巧妙地把作者想表达的一切准确甚至超越性地镌入读者的心灵,让读者领悟那些无穷无尽的意蕴!而对于那些条理清楚,力求准确的说明书式的文章,我们怎能不叹服作者思维的慎密,指导操作的准确?不分析表达,我们无法深入领悟作者的意图,不学习表达,我们的语言表达又怎能出神入化?
第三,炼词造句是写作的必要手段,许多神来之笔其实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推敲”的故事我们应该耳熟能详,“春风又绿江南岸”中镶嵌的“绿”又耗去了作者多少心血?《雷雨》母子间特殊状况下的让人潸然泪下的金典对白:“你是萍……凭什么打人?”作为母亲的复杂的心态又何须赘言他诉?《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河横铁索寒”一“寒”一“暖”的妙用为作品增添了多少迷人风采?《丰碑》中将军见到战士冻死时那句别有用心的“脏话”——“……老子要……”展示了革命队伍多么暖心的关怀!而这篇文章在选人现在的教材时竟然将这画龙点睛的“脏话”删去!就因为它是骂人的“脏话”吗?是编教材的高雅还是作者肤浅?!要深入学习并领悟文学作品,一定要深入分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否则,作者之意难品,作品之意难全!
第四,标点的妙用最容易让读者忽视,殊不知作者往往为作品的标点食不甘味,如果读者轻易就放过对作品标点的分析,可能影响对作品的品析深度。《真理诞生在一百个文号之后》这篇文章就反复运用了标点,如果我们放弃对标点的理解,又怎能深挖作品的深意?学习标点的正确巧妙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表达更加准确生动,甚至锦上添花。
当然,不是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能集各种巧妙写作手法于一身,但他们各自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作用实在不容忽视,只有用对方法,我们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内容,品出作品的深刻内涵,达到阅读的最佳目的!
阅读学习中把握文学作品内容、领悟作者表达意图、学习其表现方法既是阅读能力的体现,更是我们阅读学习的需要。只要掌握了阅读技巧,成功培养好自己的阅读能力,我们的阅读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