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专业特色建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贯彻
——以湖南又理学院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2016-03-14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湖南包装 2016年3期
关键词:服装特色创作

陈 蕾(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服装专业特色建设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贯彻
——以湖南又理学院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为例

陈 蕾
(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普通本科院校服装专业不可能像专业服装院校那样,拥有整齐划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成就,而要扬长避短,立足地方服装文化资源,就要把地方服装文化艺术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特色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课堂学到的服装专业知识变成对地方某一服装文化的感性认知。然后再通过研究性文化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地进行毕业创作。民族服装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能力和毕业创作均体现出类型性特征,彰显了普通本科院校服装专业特色。

服装专业;专业特色建设;地方服装文化;实践教学

专业特色有两个方面内涵,一是指专业特质,另一个指专业特长。专业特质是指一个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是该专业的质的规定性,比如设计专业的特质不同于美术专业的特质。专业特长是指专业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与其他院校同一专业相比,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与长处。比如服装专业领域内,有服装设计、服装表演、服装营销等许多方向,一个服装院校或服装系不可能涵盖所有方向,而只能在有限的几个方向甚至一个方向内处于优势。能够体现专业优势的那一点,就是专业的特色。

“特色专业应是专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不仅与众不同,而且还要优于自身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院校该专业的相同方面”[1]。也就是说,专业特色不是人有我无,而是人有我长,这个“长”就是指长处。那么怎样让专业有长处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发展出某一专业的特色呢?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拥有能够体现学科水平的师资团队;二是开发出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三是培养出具有鲜明类型特征的学生。教师是前提,教学内容是核心,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是最终表现。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不可能和那些具有综合实力的重点大学相比,专业特色在师资方面表现不出优势。只有紧紧抓住教学内容这个核心,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课程,并围绕这一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实践创作上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学生群体表现出一定的类型性特征,体现出文理学院服装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1 以民间染织艺术为主线的课程内容建设

服装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原则上来说应该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但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专业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空谈专业理论”,学生“对专业理论学而不用”,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的现象[2]。对此,我们依据可感可触的地方服装文化资源,开发出蕴藏实践意义的教学课程。

湖南文理学院地处湘西。湘西聚集了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这些丰富的服饰文化资源,自然成为湖南文理学院服装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据此,学院成立了民间服饰文化研究所,本着调查整理、研究分析、开发传承的原则,对湘西民间服饰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产生了大量的有关湘西民族服装的历史、审美意蕴、装饰图案、编织工艺、印染艺术、服装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于此开发编写了《湘西少数民族服装艺术》、《湘西民族服装染织艺术》、《湘西服饰装饰艺术》等课程,把这些地方课程与《服装工艺》、《服装裁剪》、《服装史》等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立足于可见可感的地方民族服装,认识中国及世界服装的发展历史,了解服装的裁剪与工艺,使“学生学有所用,思有所依,想有所指,做有所范”,改变了以往不着边际,过于空泛的学习模式。

通过特色课程的植入,学生很好地把服装的一般设计原理与特殊的制作艺术结合起来,具有地域特色的服装设计理念、制作工艺、风格特征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成为学生思维的原点与出发点,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设立特色工作室引导学生专业兴趣

地方服装文化的研究学习,为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知识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由于兴趣与爱好的差异,学生的感性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有的侧重于服装印染艺术,有的侧重于服装的装饰工艺,有的喜欢服装的造型结构。这些感性形式,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服装艺术的具体想象,是其创新点与创造力的表现,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把这些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东西,变成具体作品。

对此,服装教研室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与实践特长,成立了4个特色工作室:编织刺绣工作室、扎染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创客教育实训室。这些工作室首先是教师的科研基地,科研的主要内容就是泛湘西地区民族服装或者中国少数民族服装艺术,教师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和实践特长,组成科研团队,申请科研课题或者教改课题。学生可以自由申请加入任意一个工作室,申请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目标或者研究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目标进入工作室后,与老师一起探讨,实现自己的创意与构想,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需要。

特色工作室之所以称之为特色,就是因为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都是围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服装文化进行的,是以“民族染织艺术”为核心课程的课外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极具内容特色。“特色专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专业特色本质上应该表现为人才培养的特色”[3],特色工作室成为学生的特长引导室,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里变成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变成创新实践,学生的实践项目和作品创作,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3 在文化考察活动中确立研究性论题

文化考察是艺术专业重要的实践学习环节,但是以往专业考察学习往往变成参观浏览,学生的考察目标不清,任务模糊,过程无法控制,文化考察往往成为“到此一游”。虽然在考察前也布置一些作业,但针对性不强,学生大多从网上下载考察地的文献资料,再配上一些自己拍摄的照片,交给老师打个分数应付了事,考察效果不明显。

服装专业的特色建设,就是要在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贯彻一个统一的理念,以明确的具有核心性的教学内容,显现出专长性的特征,文化考察必须变成有目的的研究性、调查性活动。为此,美术学院服装专业明确了考察主题——学习民族优秀的服装文化。因为“在教学中,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不断从中汲取营养,设计出的服装才有旺盛的生命力”[4]。而对民族优秀服装文化的学习,又与学院的核心课程设计以及工作室特长引导一脉相承。

就学院的服装专业来说,学习优秀的民族服装文化,就是学习民族服装的染织艺术。“染”指印染,包括蜡染、扎染、夹染等,这些传统的印染技术制作的审美图案,形成的审美效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织”并不仅仅是纺织,而是基于服装装饰需要的编织、刺绣工艺甚至饰品佩戴艺术,比如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土家织锦、手镯银饰等。学习方法主要是资料搜集和田野调查。考察前,通过专题辅导,让学生拟定考察研究的对象、研究提纲及要达到的效果,以保证考察的有效性。这样一来,专业文化考察不但有助于发掘、保护、传承、发扬民族优秀服装文化艺术,而且可以让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化、具体化,使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践内容更丰富。另外,由于考察活动是在大学三年级进行,我们有意识地把考察任务与学生的毕业创作结合起来,为毕业创作的类型化和个性化打下基础。

4 毕业创作体现出类型性特征

毕业设计是学生4年专业学习的检阅,“是对学生所具备的专长与技能的全面展现;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理论深入研究、探讨所得的感悟与发现;是对学生整个专业学习的总结和检验;也是对专业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5],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学生的设计水平不仅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折射出服装专业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特色,可以这样说,专业特色最终是以学生能力特色表现出来的。

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服装专业,由于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不具有特色,学生只是遵照一般的教材,完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服装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其专业学习与毕业创作不具有连贯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完成一门门课程学习,获得毕业资格后,马上面对的问题是“我的毕业创作要搞什么”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会儿突发奇想问指导老师这个选题行不行,那个选题行不行,甚至出现指导老师给学生“命题作文”的现象。

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看起来与培养目标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事实上,并没有把具有核心性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的毕业创作当然体现不出类型化特征。把地方服装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内容,事实上相当于为学生确立了学习主题,也为学生的毕业创作提供主题方向,“使学生以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有个性、有原创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6],这样,不但避免了毕业时学生选题迷茫的情况,而且还体现出学生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学院服装专业教学,由于把地方民族服装文化资源作为教学对象,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已经建立起具体的感官形象,再加上文化考察活动目标的制定与兴趣引导,学生在毕业时要做什么已经相当明确。他们基本上都是依据民族服装的审美特色,在印染图案、编织工艺、民族服装审美意识、审美特征上做文章,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与工艺,进行毕业创作。于是学生的毕业创作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大多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把民族风格和中国风格与现代服装理论结合起来。学生毕业创作的民族化风格或者建立在民族化服装语言基础之上的设计,成为学院服装专业特色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表现。

[1] 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 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27-128

[3] 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 中国大学教育, 2012(9): 28-30.

[4] 江成.民族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11(1):16-25

[5] 洪春英.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134-136

[6] 吴永红. 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组织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2(35): 59-61.

湖南文理学院教改课题(编号JGYB1422)

陈蕾(1981- ),女,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硕士。E-mail:51304127@qq.com

2016-08-17

猜你喜欢

服装特色创作
让人心碎的服装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一墙之隔》创作谈
完美的特色党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创作随笔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创作心得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