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6-03-14杨胜霞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6期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平整度沥青路面

杨胜霞

(天水公路管理局 应急抢险保障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1)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

杨胜霞

(天水公路管理局 应急抢险保障中心,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本论述结合G212线两河口-临江等十二项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项目第XQSG标段的施工经验,主要分析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有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时的控制、碾压作业的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通过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先进的施工工艺、严谨科学的施工组织安排,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的测试设备包括3 m直尺、连续式平整度仪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在施工中,本项目使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和3 m直尺联合测定,除施工接缝采用3 m直尺测量,最大间隙控制在6 mm,其他路面每车道100 m连续检测,IRI值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关键词:沥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

G212线两河口-临江等十二项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第XQSG标段,起点为徐家店,途径平南镇、罗堡、盐关镇,终点止于祁山堡,路线全长44.6 km,按二、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分别为60 km/h、30 km/h,路基宽度为8.5 m、7.5 m。路面宽度7.0 m、6.5 m,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设计采用18 cm水泥碎石基层,平整度要求10 mm;10 cm中粒式沥青碎石下面层,平整度要求8 mm;8 cm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平整度要求6 mm;6 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平整度要求3 mm。

2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主要有碎石、石屑、沥青、矿粉。碎石采用10~20 mm,5~10 mm,3~5 mm,0~3 mm石屑,沥青为90号石油沥青。沥青、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以及压碎值等质量技术指标必须满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细集料质量技术的要求,0.075 mm颗粒含量1%以下,针、片状颗粒含量芨20%,石屑的砂当量控制在50%以下;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磨细。在原材料进场时就应严格控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碎石运至拌和料场后,按不同规格隔离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并加盖6个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做硬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碎石。碎石进场后宜在料堆顶部平台卸料,经推土机推平后卸料,装载机从底部按顺序竖直装料,减少离析。

2.2沥青混合料拌合控制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机械拌合,本项目施工采用无锡雪桃牌M3000型沥青拌和机,拌合站设在盐官镇,距离施工路段的中间,考虑运输的经济性。拌合时应严格按照沥青路面设计配合比进行掺配,以拌和机各热料仓的重量为准。沥青拌和机冷料仓配备8个,热料仓配备6个,满足配合比的要求。拌合时随时观察出锅混合料,及时进行调整,不得出现拌合不均匀的混合料,拌合时间应控制在45 s,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准。并且每车随时测试温度,在沥青混合料从拌和机出料口卸料时用红外线测温计测定混合料温度。红外线测温计要按规定进行校定。然后用插入式温度计再进行测量,进行复核,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0℃。沥青混合料与集料取样应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从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上取样必须从几处采集一定深度的样品,制备3-6马歇尔试件,并进行沥青混合料抽提、矿料筛分试验,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石料粒径,最大粒径13.2 mm。初级配按要求采用集料规格料,5~10 mm,3~5 mm,0~3 mm,严格按分料斗上料,以保证成品混合料沥青含量、矿料级配等符合设计要求且保证一致不变,拌合时沥青拌和机不等料;同时必须有足够的拌和能力保证连续摊铺。石料的加热温度160℃~180℃,沥青加热温度140℃~160℃,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145℃~160℃。

2.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为保证摊铺机作业要求及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选择10辆30T运输车辆。保证摊铺机前要有5辆运输车等候。运输时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层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同时为避免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的离析问题,运料车在储料罐下面装料时要分3次移动车位置完成装料。运输车辆要用毡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运至施工地点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宜低于130℃,已结团的混合料不得铺筑,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刹车,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赃物。采用M3000型沥青拌和机一台,生产能力300 t/h,LB2500型沥青拌和机一台,生产能力200 t/h,WBC600型稳拌机一台,30 t钢轮压路机4台,25 t胶轮压路机2台,15方自卸车10辆,满足施工要求。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前20 cm处停住,空车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卸料。

2.4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时的控制

本合同段面层工程施工采用2台ABG423型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宽度6 m,实际作业时,两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5 m左右,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留有50 m的搭接宽度,并躲开车道轮迹线,上下层的搭接位置错开30 cm。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满足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的厚度、路拱、横坡。摊铺机的人工操作水平对摊铺质量影响较大,在施工中不要随意调整设定参数并尽可能采用机械自动化控制。在施工中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法,中、上面层采用“平衡梁”的基准控制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摊铺机必须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 m/min。摊铺的混合料温度差控制在10℃以内。摊铺机开工前提前1 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

2.5沥青混合料碾压作业的控制

本项目沥青路面的压实配备2台25T胶轮压路机、2台30T钢轮压路机,并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以及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各阶段的碾压控制方法如下:初压时应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损失,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碾压1~2遍,速度为2~3 km/h,温度控制120℃~140℃,碾压距离控制在20~50 m,碾压时使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路面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由低向高碾压;复压应紧跟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采用25T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每次碾压重叠宽度保持在30~50 cm。温度控制在100℃~120℃,碾压3~6遍,速度为4 km/h,碾压距离保持60~80 m左右;终压应紧跟复压后进行,采用30T振动压路机,碾压速度3 km/h左右,碾压遍数3~5遍,温度控制90℃~110℃,以无明显轮迹为止。为防止混合料粘贴压路机轮子,应喷洒雾状水,涂刷隔离剂,严禁喷洒柴油。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时,要适当烘烤、涂刷隔离剂,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横接缝碾压时,压路机钢轮要大部分在已压实路面上,每次错开20 cm,横向错轮进行碾压,并用3 m直尺随时测量。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碾压时不得急刹车。

2.6施工接缝的控制

施工接缝必须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 mm,横向接缝错开1 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粗集料应剔除,并补上细集料,充分压实,长度40~80 cm。本项目施工下面层采用斜接缝,搭接的长度为60 cm,上面层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平接缝宜在施工结束后,开放交通之前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端面成垂直。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及时清理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的沥青混合料之前,用喷灯将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在进行纵向碾压,使接茬处的新旧混合料成为一个整体。

2.7开放交通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路面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用红外线温度计检测表面温度低于55℃后,方可开放交通,并且严格控制,禁止大吨位的车辆通过。新铺沥青路面严禁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

3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检测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检测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及时检测总结数据,为施工服务。目前,路面平整度的测试设备主要分为断面类和反应类两种。断面类路面平整度检测主要包括3 m直尺、连续式平整度仪和激光路面平整度测定仪等。在施工中,现在使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施工接缝采用3 m直尺测量,最大间隙控制在6 mm。在检测中,加大检测频率,每车道100 m连续检测,IRI值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基层平整度控制最大间隙10 mm,采用3 m直尺,每100 m连续检测10尺。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先进机械配置、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反映,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从组织、技术、管理各方面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从原材料、机械、人员方面做好因素管理,以PDCA循环的方式作为质量管理手段,严格控制过程管理,保证公路实体质量,提高路面平整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6] 杨延进.沥青路面平整度研究[J].山西建筑,2007,3(15):290-291.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06.009

收稿日期:2016-3-17

作者简介:杨胜霞(198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施工养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施工质量控制平整度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