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控制

2016-03-14吴文斌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6期
关键词:路面公路

吴文斌

(甘肃新科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控制

吴文斌

(甘肃新科建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目前甘肃省国省干道病害严重,为了保证公路的通行能力,交通厅安排大量资金对全省国省干道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为了保护环境,合理配置资源,节约建设资金,在底基层的施工工艺上现多采用对原有沥青路面及基层进行就地冷再生处理,既能节约资源、节省资金,又能保证公路施工质量,而控制好冷再生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本论述就冷再生底基层施工过程控制进行探讨。首先研究了冷再生施工之前所进行的配合比设计,并对现场施工控制进行阐述,特别是对施工方面的准备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最后对冷再生施工提出如应结合地域综合考虑,并要确保封闭措施的到位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就地冷再生;公路;路面;底基层

0  引言

冷再生是目前维修改建工程对底基层处理的首选方案,但由于其施工特殊性,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制约因素,施工控制也与新建公路底基层施工方法有很大不同。本论述结合在G312线界石铺至鸡儿嘴段维修改建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中冷再生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控制重点及方法对就地冷再生施工进行分析[1]。

冷再生技术是在常温下使用冷再生专用机械连续完成铣刨和破碎包括面层和部分基层在内的旧路面结构层,同时添加再生材料、碾压等作业过程,重新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结构层的一种工艺。

冷再生底基层与传统的底基层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及技术的进步,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若施工过程中对冷再生控制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冷再生底基层的施工质量,使路面使用寿命严重缩减,容易再次形成各种病害。因此,如何控制好冷再生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

1  配合比设计

进行冷再生施工之前进行配合比设计是首要环节。通过对原有旧路面进行洗刨(用冷再生机),按照段落分布情况及路面结构特点多点选取,分别进行筛分、制作试件等确定其级配及强度。一般原有路面经洗刨之后的材料强度偏低,且骨料较少,因此,在其天然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碎石,可改善其级配及提高强度,掺量一般为20%~30%,可根据具体情况试验确定。本项目根据试验最终确定掺入20%的10~20 mm碎石,水泥剂量可试拌几种掺量,根据其强度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为3%~4%(试验室掺量)。根据配合比数据工地试验室进行验证试验,以确定其级配及强度结果[2]。

2  现场施工控制

2.1施工准备

2.1.1现场施工段落的确定

由于旧路改造的特点,无法从表面判断哪些段落可以直接进行冷再生施工,哪些段落需要进行换填。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旧路进行一次全面的弯沉检测,当弯沉值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直接进行冷再生施工处理,若弯沉值偏大,说明路基下部湿软,需进行路基处理,不能直接进行冷再生底基层施工[3]。

2.1.2冷再生配套机具的选择

在施工段落确定的同时,根据工程量的大小,路幅宽度的情况,合理选择冷再生配套施工机械。本项目全线长42.3 km,冷再生工程量34万m2,路幅宽度12 m,选择了德国维特根2000型冷再生机,水泥撒布为了避免人工撒布不均匀性,选择采用粒料撒布机进行,水车采用普通洒水车,碾压机具为常规路面碾压设备。

2.2施工过程控制

2.2.1路面边缘处的处理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时,为了避免边缘处无法碾压而导致松散,强度无法保证问题,边缘处应沿路边线加宽至少15 cm以上,以保证压路机碾压到位,到后期施工路肩及边沟时,再将边缘处超宽部分凿除,这样既能保证路面结构层压实质量,也能保证与路肩及边沟的良好衔接[4]。

2.2.2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碎石及水泥撒布的均匀性及数量,应逐段对碎石及水泥撒布量进行计算及抽检,撒布量不能低于配合比确定的数量。碎石及水泥的预先撒布量应根据每日的施工进度统筹安排,一般碎石撒布量不宜超过一个掉头区段落,水泥撒布量根据天气情况在再生机前50~100 m范围内,不宜过长。行进时严格控制冷再生机的行进速度,不能为了赶进度而过快,应按试验路段确定的速度均匀行进,后面压实设备应及时跟进,不能放置过多时间,若天气较热,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应后面安排洒水车及时补撒,保证在碾压过程中,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2.3搭接缝的处理

一般冷再生机的刀具宽度为2~3 m,需要横向来回施工,施工时本道刀头应延伸至上一道20~30 cm左右,将上一道边缘与本道一起再次进行翻拌碾压,以保证冷再生底基层的整体性,避免出现纵向通缝,给路面结构层带来施工隐患。并且在路幅中缝处应错开正中线至少20 cm以上,因为在施工基层时接缝正好在中线上,若底基层接缝也设置在中线上将造成上下通缝,容易引起后期路面纵向裂缝[5]。

2.3封闭及养生的处理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为旧路改造的特殊工艺,现多为国省道改建底基层施工方案,国省道在施工时很难完全对交通进行彻底封闭,因此在施工时就要综合考虑到边通车边施工的问题,一般采用施工时先施工半幅,另外半幅进行交通通行的方式。施工完成的半幅应立刻安排进行覆盖土工布洒水养生,并且在施工路段端头及路幅中央设置围栏。本项目采用搭设钢管架,纵向用钢管全部封闭的方式进行交通封堵,杜绝任何车辆在刚施工完成的冷再生底基层上通行,以免对底基层造成损害。在养生天数达到规定时间后,对冷再生底基层进行钻芯取样,并进行强度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在冷再生底基层上连续铺筑基层,当基层养生期满强度合格后,方可开放本段交通。经本项目试验确定,当单独冷再生底基层在养生期满,强度符合要求后开放交通,很容易因重车通行造成冷再生底基层出现纵向或龟网裂裂缝,造成冷再生底基层结构松散,无法起到相应作用,对路面质量造成隐患[6]。

3  冷再生施工的几点建议

3.1应结合地域综合考虑

冷再生底基层施工不可避免地要将水泥撒布于路面后再进行施工,在甘肃省河西地区,因常年风沙较大,水泥撒布后很容易因大风而造成水泥到处漂浮,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也对施工质量控制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河西地区设计冷再生施工应综合考虑地域因素及气候因素。当需要进行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时应尽可能避开大风季节,并且在配合比设计时对水泥用量做出调整,现场施工时水泥撒布长度应尽可能缩短,以达到保护环境及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

3.2应确保封闭措施到位

冷再生底基层设计强度较低,且层厚较小,国省干线通行车辆多数为超重车辆,若冷再生施工完成后封闭不到位,经车辆反复碾压,很容易形成各种裂缝,情况严重者将会松散,无法确保设计意图,也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极大地减少了公路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浪费及损失。因此,在冷再生底基层施工时,应坚持完全封闭交通,避免车辆在冷再生底基层上通行,至少应在上部基层施工完毕后开放交通,让双基层承受车辆荷载,确保路面结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目前国省干线大型维修改造正在全面进行,冷再生底基层施工工艺将极大地减少资源消耗,也节省投资,是值得推广的施工工艺,如何将它实施好,控制到位是我们公路现场人员需要多加思考的问题,只有控制到位,方能体现出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才能更好的保证公路改造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应不断摸索各种工艺措施,思考控制方法,使甘肃省国省干线改造质量得到应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韩争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74-75,78.

[2] 秦敬敏.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4):86-87.

[3] 牛学义.全深式冷再生技术在二级公路改建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2):53-54,91.

[4] 王正亭.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5(31):32-33.

[5] 赵先芝.石灰土就地冷再生处理技术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268-269.

[6] 王勇.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大中修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38-138.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16.06.006

收稿日期:2016-3-30

作者简介:吴文斌(1982-),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工作。

猜你喜欢

路面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用艺术修补路面
强化路面管理探讨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父亲的66号公路
供暖季谈公路“供暖”
公路人应知应会“国检大考”新变化,“公路医生”全解读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