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生产实习的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4沈启慧
刘 岩,沈启慧,陈 萍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应用化学生产实习的改革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岩,沈启慧,陈萍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利用吉林市石油化工地理优势,结合学生多年的生产实习经验,对现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实习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技术的变更和学生的培养目的,对生产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指导我校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摸索适应目前化学工业生产实习的新途径。
生产实习;应用化学;教学教改
对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生产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树立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1-2]。我校作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同成长的省属化工类院校,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工业分析专业更是适应日益高精尖的分析检测技术而成长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生产实习恰好是学生接触企业最好的机会,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到工程实践知识的同时,吸引企业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兴趣,更好地为学生与企业之间铺设沟通和学习的桥梁,使生产实习突破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的传统模式,是解决生产实习面临种种问题的根本所在。
1 生产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树立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习过程,学生能够具体了解身为工程师的职责和担当,切身领会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重要性,一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需要有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3]。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在生产实习的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地处石化重镇吉林市,从建校初期开始,我校一直为吉化集团公司(吉化)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吉化一直作为我校的实习基地,工业分析专业学生一直沿用教师带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的生产实习模式,为期2周。对于本专业学生,主要了解一些车间的生产工艺、分析检验和管理等内容,尤其对中间产物、产品质量的分析与检测,一直是学生乐于知晓,但受到时间、场地、潜在危险等因素的限制,生产实习逐渐流于形式,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得到生产实习的效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于:
(1)企业对学生没有约束力
吉化公司虽然属于国有大型企业,每年承担很多院校化工类学生的生产实习任务,有着丰富承接实习工作的经验,但吉化有着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尤其是生产安全问题,而学生并不属于公司职工,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其约束力有限,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进行限制。同时,企业追求经济利润,由于学生不受管制,造成停产或减产的事故也偶有发生,虽然在入场之前,企业对学生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但并不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因此,实习只能变成参观。
(2)实习经费严重不足
相对其它院校,我校具有相对的距离优势,虽然无需大量的交通和住宿费用,但人均实习经费较低,且主要用于支付企业的实习费,很难再负担学生实习的相关费用,因此,压缩实习时间、削减实习内容成为无奈的选择,直接影响实习质量。
(3)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工程认识
作为实习的指导教师基本都是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理论研究,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对现代化工生产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很难对学生进行现场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实习模式加深此矛盾,并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校内教学中建立起的威信,因此,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越来越难得到认可。
(4)学生人数增多
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随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增长,同时高校的生产实习时间大多集中在第6~10教学周,因此,不同高校、不同批次的实习学生聚集在此时,学生人数大大超过实习工厂的工人数量,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此外,厂内交通、饮食、管理等方面同样受到人数的考验,必然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给企业带来不少的额外负担和不便[4]。
2 生产实习的改革模式
针对目前生产实习人数多、动手机会少等现状,结合我校生产实习现有管理模式,提出专任导师负责制,通过校内仿真实习与校外实地实习相结合,达到生产实习与企业用人的对接。
(1)建立化学化工仿真实习基地
利用动态数学模型代替真实工厂进行实习教学的一门新技术,创造出与实际环境相同的教学环境,并且投入少、效果好、便于实施。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已投入使用,我校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投入2135万资金购入实验设备、仪器、实习软件等,并于2014年建成化工仿真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中不能在生产装置上动手操作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不进工厂、不上装置就能得到开车、停车和事故处理等操作机会,是学校工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手段。仿真训练对于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工艺过程的运行和控制能力具有特殊的效果。这种运行、调整和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仿真训练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强化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5]。
(2)建立专任导师负责制
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或教师推荐实习小组(车间),6人/组,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任导师,对学生在企业期间全权负责,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单位确定生产实习内容,制定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学生的工程认识。校内实习由仿真实验教师负责,根据学校的设备与仪器进行学习。实习结束后,实习小组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进行集体答辩。如带研究课题进行实习的小组,需聘请课题负责导师参加答辩。根据各组综合表现,给予相应的实习成绩。
(3)实现生产实习与企业用人的对接
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家的大问题,毕业生自身能力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不吻合,增加用人单位与大学的交流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而生产实习为学校、教师、学生、员工、企业之间提供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能够有效地开展生产实习内容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对接。首先,企业展示实力。使学生置身于企业之中感受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经济状况、发展潜力,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其次,学生展示学习能力。通过生产实习,为成绩不够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同时吸引企业对学习能力的关注;最后,企业用人需求定位个人学习方向。企业用人需求一般通过制定招收资历进行公示,许多工作岗位无法通过学历、资质、证书等形式体现,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而实习学生第一时间出现在用工岗位,了解自身不足,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为将来在校学习找到奋斗的方向,缩短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生产实习与企业用人的对接。
3 生产实习改革模式的实践
我校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采用以上的实习模式,总人数为120人,共分成20个小组,分别进入分析测试中心、醋酸、丙烯酸、醋酸、AES等20个部门或车间,另外新增吉林化纤集团长丝四车间、纺丝车间腈纶生产线和碳纤维生产,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在入场实习之间,针对即将实习的生产部门或车间,进行为期三天的仿真实习和实习期安全教育。仿真软件具有典型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介绍、虚拟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等功能,通过设置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如操作不当,将引起严重后果,乃至爆炸。实例典型生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防止真正实习中,学生对真实的生产流程过于陌生,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实习的代入感,获得对实习对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完成实习过程的初始化,提高学习效率和充实感。
与以往的完全集中的生产实习相比,学生和指导教师针对性学习的效果更好,例如:12人在吉林化纤集团实习,感受国家龙头碳纤维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属于世界领先位置,新技术和新工艺保证产量,更加节约生产成本和人工消耗,实现绿色生产,完全改变以往化工厂生产现场面貌,工程师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应用创新上,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实习体会,受益匪浅。相对生产工艺较稳定的AES车间,由于处于检修阶段,生产线虽然处于停滞状态,但学生能更深层次接近生产工艺,近距离观察工人检修过程,与其进行更切合实际的沟通,同时,表达自己对工艺的认识和看法,提出自己的设想,给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部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将来献身吉林化学工业的想法,而企业也相应地组织主要领导、技术人员与学生进行座谈,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为生产实习与企业用人对接做好铺垫。
4 结 语
新的实习方式和内容给学生全新的实习体验,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的工程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仿真实习环节,增强学生对实习的代入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对工程的控制能力,同时丰富了实习内容,解决了生产实习难以深入的问题。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依靠吉林化学工业优势,培养针对性强的人才,实现生产实习与企业用人的对接,最大程度上实现生产实习的作用。
[1]张显,曹全喜.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51-154.
[2]李晓波.关于强化校外专业实习教学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2):104-106.
[3]张素芹,杨凤英.美国教师培养中的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0(11):76-77.
[4]李莉,陈红祥,周瑜,等.浅议应用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J].广东化工,2015,42(21):178,197.
[5]郝臣,王晓红,沈灵沁,等.多媒体技术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化工,2015,44(10):157-158,16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Chemistry in Reform of the Arrangement for Production Practice
LIU Yan,SHEN Qi-hui,CHEN P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Jilin 132022,China)
Based on the local predominance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exis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practice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many years.The new education model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pplied chemistry,which was expected to be a possible avenue of solv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practice; applied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刘岩(1978-),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析与计量研究。
沈启慧(1978-),男,博士,主要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学。
G642.44
A
1001-9677(2016)06-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