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2016-03-14杨平科

甘肃科技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岗位

杨平科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杨平科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从长期的职业教育和顶岗实习一线实践发现,顶岗实习是校企双方最基本的利益契合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的关键之一,也是顶岗实习不能成为纯粹顶岗实习的重要因素。顶岗实习的重点不在于实践技能培养、不在于实习转化就业,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要学生去切身感受企业,加深社会认识。只有完成了的顶岗实习才有可能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严格、科学、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是实现顶岗实习目标不可或缺的保障。

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习转化就业

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发表至今,顶岗实习在高、中等职业教育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之一,对校企合作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顶岗实习的研究和实施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产技能或专业能力?为了学生在实习企业就业?有些学校在顶岗实习发生问题后,就马上中止实习,甚至要停止全部顶岗实习,这种做法为什么不对?一些媒体对顶岗实习出现的问题一味地批评,怎样才能正确引导?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的正确解释,对顶岗实习的正确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多年,曾经多次参与中专时期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组织指导,负责本系的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组织过4个专业7届顶岗实习。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和顶岗实习的实践出发,以自身的认识回答上述问题。

1 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

顶岗实习是校企双方最主要的利益契合点,没有顶岗实习,就几乎没有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立足点。中国企业既没有自行或通过行会举办职业教育的习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除外),政府也没有创造出足以引导或强制企业进行职业教育的环境,社会更没有形成这样的舆论氛围。职业学校暂时也无法培养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或者像研究型大学那样拿出企业垂涎欲滴的科技成果从而吸引企业合作。企业的第一要务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创造利润需要人,企业季节性用工或“民工荒”便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了机会,顶岗实习终于得以成为现实。接着就可能有课程合作开发、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甚至奖学金奖教金、教学实训设备、就业基地、订单培养、出国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应付检查评估)或者“投亲靠友”(依赖各种关系)了。不是说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除了这一条路可走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但笔者的实践告诉自己,这是最平坦的路。正因为如此,个别学校的不良管理者才会将学生当作廉价的打工者,与不法奸商合谋,利用顶岗实习赚取不义之财,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声誉,给顶岗实习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从长远来看,只有法制健全、政府主导、媒体和企业积极配合的校企合作环境得以形成,家长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和社会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足够的利益,学校培养一线操作型人才的软件硬件资源充分,质量得到提高,培养出企业趋之若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不必依赖于顶岗实习而实现,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凸显。只有顶岗实习去掉了那些不该承担的责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顶岗实习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社会上的“议论纷纷”才会消失。

2 顶岗实习的重点

在现阶段,既然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是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的阶段性不足,就不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拿出人力物力去培养不能保证实习后留下就业的学生的生产技能。企业一般也不会同意采取轮岗实习的形式使学生熟悉更多的岗位,掌握更多的技能,否则会增加企业培训费用,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笔者和同事关于轮岗的提议在强大的企业管理人员那里从未成功过,除非甲岗位缺人而乙岗位富余进行的调岗。利用企业资源,将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的想法过于天真,不切实际。技能培养的重心应当在学校,在充分的实践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训训练培养。对于入职岗位为主要岗位,有一项工作任务在诸多工作任务中占绝对优势的行业,不需要轮岗,顶岗实习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作用还是很大的。笔者熟悉的甘肃种子产业,种子生产技术员岗位几乎是新人入职的唯一岗位,种子田间生产工作任务在企业营运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占据绝对优势,学生顶岗实习几乎全部在这一岗位,对培养专业能力的作用的确很大。

将顶岗实习就地转化为就业并不现实,对小型企业,较大数量的实习学生就地转化为就业会影响企业管理,一些企业还有避免成批招聘同一来源人员的企业文化。况且学生选择在实习企业就业的比例一般不大,多数学生想去别的企业试试,积累工作经历。大规模就地转化就业以及订单培养,通常只会出现在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技能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淘汰率极高的营销企业。笔者对订单培养的几次尝试都以小企业为主,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甘肃制种企业全部以失败告终。顶岗实习对就业的促进主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校评估就业市场,方便企业考察选择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与笔者所在系合作的某著名跨国集团旗下的两家合资制种企业,每年接受的顶岗实习学生多达百人,最终实现就业的学生没有超过20人。该企业只在实习生中招录,在实习过程中考察,而且非常注意员工来源的多样化。

在现有职业教育体系中,顶岗实习是学生感受社会,认识企业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带薪实习,承担生产任务,迫使企业将学生按照员工管理,学生主动融入企业或者不得不融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工作过程。在我国,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的“子女”角色和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角色普遍重视“养”,重视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育而人格塑造不足,对社会能力的培养缺乏经验和切实可行、实实在在落实的举措。顶岗实习中学生的“员工”角色是走向社会的一个比较可行的过渡环节。

3 顶岗实习的目的

受制于社会环境,顶岗实习纵有千般不是,距离完善有千里之遥,须知只有完成了的顶岗实习才有可能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

顶岗实习脱胎于理论与实践双系统并行的我国传统职教课程体系的生产实习,只是其目的不再限于传统职业教育学中获取感性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培养正确劳动态度的目的,而是在企业工作情境中,结合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但是,顶岗实习仍然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按照实践教学环节去管理。从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出发,顶岗实习应当覆盖培养目标规定的就业岗位尽可能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最好是全部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顶岗实习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实训课,必须进行课程开发,使其具备课程教学的全部要素——诸如课程标准、教材、实习指导书、自主学习资源与平台等教学资源;合格的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具备合格的生活条件和实习教学条件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要按照课程管理和评价,并且建立顶岗实习特有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要善始善终地完成顶岗实习,有几点要求要努力做到:(1)顶岗实习在企业或其他社会单位中带薪进行,否则会降低企业对实习的管理指导责任。学校内部的任何实习和所有企业不带薪实习都不是顶岗实习,会严重弱化实习效果。要将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保险看作实现顶岗实习目的的必要教学条件,而不仅仅是学生的一项权益。(2)顶岗实习设置为必修课,按照课程实施教学。实习岗位由学校按专业选择,没有顶岗实习成绩不能毕业。因为特殊原因造成的学生自主实习也要有严密的计划,指导和管理措施到位。要逐步建设完善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提供适当的生活服务和实习岗位。笔者反对不负责任的学生与企业对实习岗位的“双向选择”。(3)学校与企业配合参与顶岗实习的管理,指派指导教师全员全过程管理,对擅自脱岗的学生要按旷课处理。校方指导教师有监督企业保护学生权益,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责任,但应当支持学生作为企业职工争取权益的正当行为,避免过度保护影响学生的亲身体验。企业要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纳入劳动班组,明确企业指导教师指导管理的责任和对象,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4)学校为顶岗实习提供合理的资金和其他保障措施,学校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费用由学校承担。不能因为任何原因使得学校和校方指导教师在维护实习学生权益,保障学习任务完成两个方面受到企业掣肘。笔者认为签订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实习协议主要出自严防强迫劳动的出发点。校企勾结侵犯学生权益,非法牟利是司法管理的范畴,不是区区一纸协议就能避免的。

从笔者组织指导顶岗实习的实践看,顶岗实习在企业情境中进行,本身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律,学生心理活动也有规律可循,值得深入研究。迄今为止,笔者本人看到的顶岗实习研究论文基本上是一线职教工作者写作,偏重实务,缺乏有理论深度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希望有造诣的职教专家进行顶岗实习的系统研究,解疑答惑,指导我们的工作。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8-120.

[2] 郑金洲,陶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3-161.

[3] 华北石油技工学校.承包劳动岗位是校外实习的好形式[J].中国劳动,1985(8):8.

[4] 杨干忠,范剑平.“代职定岗”实习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1988(Z1):49.

[5] 杨慧彬.改革教学方法,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J].成人教育,1988(11):27-28.

G642.4

A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7.021

2016-3-18

杨平科(1964-),男,汉族,陕西凤翔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岗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