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山东端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2016-03-14王丽霞杨新鹏冯建华天祝县华隆林场甘肃天祝733299

甘肃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林分整地树种

王丽霞,杨新鹏,冯建华(天祝县华隆林场,甘肃 天祝 733299)

祁连山东端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王丽霞,杨新鹏,冯建华
(天祝县华隆林场,甘肃天祝733299)

为促进林草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用各种技术予以保证;采取封山育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宜林荒山造林技术、人工促进更新技术、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生态移民恢复技术,加快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

森林生态治理林草植被恢复技术

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位于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之间。东西宽142.6km2,土地总面积71.50万hm2(7149km2)。全县林地面积30.28万hm2,天然草原面积 41.4万 hm2,森林覆盖率33.62%。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林区内栖息着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0多种。境内有现代冰川65条,面积17.7km2。森林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主,占整个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40%,是武威市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系河西商品粮基地和引大入秦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1 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的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根据主导因子不同,可分为自然、生物和社会人为三类。

自然干扰因素:包括风、雪、降水、自然径流、灾害性天气、自然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生物干扰因素:包括病虫害、鼠兔危害及不利于植被恢复的微生物、动物的影响和植物侵入等。

社会人为干扰因素:包括砍伐、人为破坏、开垦、放牧、取土、取柴、挖药以及工程修建等人为活动。

2 森林生态治理与林草植被恢复技术

2.1森林生态保护技术

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确保林地资源安全,是解决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

主要技术:一是要制定严格的森林管护制度,将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了“五定五落实”的管理体制,即定区域、定面积、定人员、定职责、定奖惩,做到了管理权限、工作职责、管护区域、岗位职责、监督检查“五落实”,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资源管护新格局。二是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病虫害和鸟兽害,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检疫、检测和积极控制,及时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三是为预防火灾,应该制定和执行森林防火规划设计,制定严格执行防火制度,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布设防火线、瞭望塔等防火设施。四是首先要强化管理,严格无证经营野生动物资源,禁止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现象,维护生物多样性。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再次要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和保护林地“红线”,严格征占用林地手续,对占用林地的依法收缴林地恢复费用,实行占、补平衡的林地监管机制。五是为预防人蓄破坏林木,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再次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绿化田园,美化家乡的良好氛围。

主要措施:加大巡山查林力度,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病虫鼠害和森林防火防治和监测工作,营造护林爱林的良好氛围。

2.2封山育林育草技术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主要技术:利用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对地块进行封禁,阻止人为或牲畜干扰。就是根据封育地块的小地形,沿山脊、河谷和林间小路等修筑围栏,围栏选择网片7×1100×600mm,缠绕式,围栏桩选用12×12×180,250#砼Φ4冷拔丝4根,混凝土经度C25的围栏桩,桩间距一般为6~8m。生物措施就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沿封育路线营造沙棘、黄檗等树种组成的围栏(刺篱笆墙)。

主要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全封、半封和轮封相结合,工程围栏和生物围栏的质量是封育要把的总关口,巡护看管、林草防火、有序利用、成效调查是封育的基础工作。

2.3退耕还林还草技术

按照《退耕还林(草)技术规程》,关键是选择适宜的退耕地块、适生的林草品种、科学的栽植方法、有效的抗旱保墒技术、到位的承包管护办法和严格的政策兑现措施。

主要技术:一是地块的选择:对坡度达25℃以上的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耕地、生态地位重要、粮食产量低而且不稳定的耕地应进行优先退耕,达到逐步恢复植被的目的,改善生态环境。二是树种选择:乔木树种以土生土长的云杉为主,灌木以沙棘为主,草种以披碱草和苜蓿为主。三是栽植方法:以人工植苗为主。四是造林抗旱技术:一是整地蓄水技术:采用“生土搬家,活土还原”的整地措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一般在阳坡、半阳坡耕地或荒山采用水平沟,阴坡耕地、荒山采用鱼鳞坑。二是苗木保湿技术:做到随起随运、及时假植,保证苗木根系不失水。首先在苗木运输时用湿麻袋或其他物品保湿包装。栽植时用水桶盛泥浆将苗木根系浸入泥浆中,随取随栽,增加苗木根系水分。其次采取植苗穴覆盖的办法来阻止表层土壤蒸发,从而提高降水利用率,覆盖的材料有地膜、森林土、作物秸杆等材料。再次将保水剂颗粒和粉末结合整地直接施入栽植穴内,每穴施7.5~23g,栽苗后灌足水分,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主要措施:退耕还林工程要确保长期成效,抓好后续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好退耕还林成果的主要措施。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向林下要效益,大力发展林菌、林草、林药、林粮、林牧等多种形式,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植物和动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

2.3宜林荒山造林技术

如何保证水分供应,是荒山荒地造林成活和成林的必要条件,因此,所选用的整地和造林方法及抚育措施,都应该有利于保证栽植苗木的正常水分营养和提高对土壤中养分的吸入能力。

主要技术:一是树种选择: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是区域内优势建群树种,根系发达(尤其是侧根)固持表土能力最强,对高原恶劣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应性很强,是祁连山东端阴坡、半阴坡植树造林的首选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中金露梅、沙棘、高山绣线菊根系发达,固土深度较大。二是整地方式:一般采用鱼鳞坑和穴状整地,首先要保证蓄水保墒,于造林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整地,鱼鳞坑采用长0.5m×0.5m×0.3m挖穴,土埂高度要求0.15~0.2m。穴状整地一般要求0.5m×0.3m,穴面要求外高里低。三是栽植方式:品字形配置,严格按照“死土搬家,活土还原”的技术原则进行,采用人工植苗的方法,栽植时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法,随整随造,每穴一株苗,深栽浅覆;苗木栽植后要求扶正苗木,严防苗木露根、窝根,确保苗木成活;在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的浅山区域,利用ABT生根粉和保水剂蘸根处理苗木,促进新根生长发育。

主要措施:种苗要达标,配置要合理,栽植要精细,新技术要应用,严格管护,预防林火,防治病虫害,各项措施要适宜祁连山东段阴坡及半阴坡区域。

2.4人工促进更新技术

森林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利用森林的可更新特性,使森林在采伐后及时更新,是巩固和发展现有森林,保证森林永续利用,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维持森林环境免受破坏的重要基础工作。

主要技术:人工促进更新的方法主要有保留母树,更新幼苗幼树、补播补造及整地。

一是树种选择:保留母树应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主要树种为主,更新树种主要以同类型树种为主,(更新密度每公顷3600~4500株之间)。

二是更新整地:一般采取局部整地,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适于地形平缓、土壤湿度大的迹地,整地宽度一般为0.5~1m,采用多体犁一次耕翻或用单体犁多次耕翻,在坡地上要进行横山施工。块状整地多适于坡度大、伐根很多的迹地,整地规格为50cm×50cm或1m×1m,用锄(镐)或铁铲铲去草皮,锄松土壤,清除杂物。

主要措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成林(草)的关键是要用工程措施修筑钢丝围栏,营造生物围栏,巡山护林,严禁人蓄进入封育区活动,扶育促壮,保障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保证目的树种不受鸟、兽危害和人为毁坏,促进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群落的形成。

2.5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

低效林是指林分生物产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林分的总称。

主要技术:一是林冠下补植造林改造技术: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残败和稀疏林分,郁闭度一般≤0.3林下植被发育不良,根据立地条件,进行人工补植同类型林分,选择1~1.5m高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幼树,品字形配置,穴状栽植,株行距2m×3m,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改造后已形成原有林分与人工栽植镶嵌分布的复合群落结构。对于林下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特别剧烈的特殊地段,除补植目的树种外,还应当补植适生的灌木或草本。二是抚育改造法:适用的林分状况多为人工针叶纯林,林分郁闭度≥0.6的残败林,可采用抚育改造法;首先对林分密度大于0.6的林分,去除枝干下方1/3的枝条,以增加林地的透光度,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是对林内灌木盖度和草本盖度大的林分进行割灌除草工作。再次及时清理林内枯立木、断梢木、雪压木、老朽木、病虫害木、干形低劣的林木和枯枝等,预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主要措施:对防风固沙低效林的改造,主要采取带状或块状更新;对基干林带的改造,在保留充足的前沿防护林带的前提下,由内向外逐步改造;对农田防护林中的低效林(带)改造,采取隔带更新或易地更新的方法进行;对受病虫严重危害的林分,改造中主要是清除受害木,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补植(更新)造林;对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中由于树种单一、结构简单、质量差、防护功能低下的林分,主要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培育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

2.6幼林抚育技术

合理及时的幼林抚育,可以改善苗木生活环境,满足苗木和幼树的生长条件需要,保证苗木成活,促进苗木成活,促进及早郁闭,加快生长速度,提高林分质量,发挥更大效益。

主要技术:一是松土除草:造林后一般连续松土除草4~5年直到幼林郁闭,在半干旱地区采用初期生长缓慢的树种造林时,前三年每年2~3次,第四年1~2次,第五年1次。最佳松土除草时间确定原则是利于排除草灌竞争,抑制其结实和再生能力,利于树木吸收营养。一般第一次5~6月,最后一次不迟于9月。松土除草的深度,根据幼树生长和土壤情况而定,树小、沙土、土湿时要浅松,树大、粘土、土干时要深松,一般情况下5~15cm,加深时可到20~30cm。二是灌溉:由于造林多数在丘陵山地或条件恶劣的地区,干旱少雨,必要时进行灌溉,尤其是刚栽植的苗木,一般一年灌溉1~2次(视降雨的多少而定)。主要措施:主要是幼林保护,一是要加强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制定扑火预案和危险病虫害处置预案。针对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积极防治,针对森林防火做到预防为主,确保幼林安全。二是要为预防低温危害,可营造耐寒树种或品种,或幼苗期采取埋土、覆草等防寒措施。三是要预防冻拔、霜冻、日灼等灾害,可保土防冻整地和进行有关土壤管理,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和季节,合理选择树种及其搭配。

2.7生态移民恢复技术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主要技术:石羊河源头林缘区和核心区居住着8.58万农牧民群众,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根据近自然林业理论,要有计划地将海拔在2500m以上的居民进行搬迁,以减少生态压力,形成“人畜入川,林草上山”的建设格局,自然修复源头生态植被。

主要措施:优化劳务输转结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使更多的人走出源头,异地安置、兴业致富,减少干扰因素,提高流域源头生境的异质性,实现生态减压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S631

猜你喜欢

林分整地树种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树种的志向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树种的志向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