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行业标准人才为培养目标

2016-03-14蓝靖谢永生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山东青岛6609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40400

化工管理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行业标准案例

蓝靖谢永生(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山东 青岛 6609)(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 40400)

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以行业标准人才为培养目标

蓝靖1谢永生2
(1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庆404100)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在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的指引下,单纯的实验室分析化学验证实验已不能满足行业标准人才的需求。针对分析化学专业培养行业标准人才的目标,阐述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工业分析案例替代方案,提出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实施方法及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方案。

分析化学;改革;探索;行业标准人才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和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实现培养能在化工、冶金、环保、能源、医药等部门胜任分析检验技术工作行业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以紧密结合理论课教学为手段,注重于验证分析化学中的相关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为目的。[1,2]尽管这些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上述教学实验均是在实验室里由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开设的实验动手完成。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僵化,实验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与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相差甚远。这种仅仅在实验室中对理论知识的既有验证无法针对学生将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要想按照行业标准来培养工业分析人才,必然使学生在分析化学实践过程中经受真正的“工业”分析培训,以实际生产中的工业分析案例代替传统的验证性分析化学实验就成为可行之道。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人才评价标准为准绳,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大学教学。为培养具备化学、化工分析行业经验的行业标准人才,应对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1 以教师为主体实现工业分析案例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工业分析,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主要用以检验原料和成品的规格和纯度,并确定它们是否符合工业要求。所选的工业分析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所涉及的分析方应法尽量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验应注重基本操作训练,具备详实而具体的检测方法,以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实验工作状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选定和开发过程中,以教师为责任者开发出学生在实验室即可胜任的分析检验任务。项目开发要考虑实施的所需的物质条件(时间、地点、设备、材料等),教师应预先掌握相关资讯、并于实践中检验通过。

2 以行动导向型教学法[3]为指导实现学生为主体的工业分析案例教学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为实践导向教学法,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仅为引导者、咨询者和管理者,其教学过程可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教师依据选定的工业分析实践教学案例,对学生发布分析项目或任务,并对学生予以分组,组织各组分配具体任务。

在资讯阶段,可依据学生对项目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合理分配教师提供和学生自我搜集相关资讯的比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由指导老师完全提供项目的背景、工作流程、方法原理、具体的操作过程等信息,而针对高年级学生则完全由其自身组织资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教师仅提供引导和咨询。

在计划和决策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各组依据搜集的资料制定分析预案和工作流程、分配具体的工作,协调实验材料、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共同制定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法。计划和决策过程是学生再学习、在思考阶段,不仅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理解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原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真正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各组形成的计划和决策预案应通过指导教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在实施阶段,仍以学生为主体,各组按照既定的方案展开工作。各组独立、组内协调共同完成任务。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安全教育并完善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可能的危险性事故。教师应紧密配合学生工作,密切观察和补救相关分析实验潜在的错误和危险,保障项目成员人身安全。

在检查阶段,教师随机检查各组实验实施过程,以手机拍照或录像的形式记录学生的违规操作或表现优秀点,分别给予扣分和加分,并计入最终评价成绩。

在评估阶段,教师制定相对科学的量化评分标准,以众人参与为原则,由众人对对象组“挑毛病”、“找缺点”,教师和受训者共同对任务结论、实施过程、文本报告和自我总结进行讨论评估,培养学生对结果、方法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指导教师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实验结果的深化分析,总结实践结果的理论意义,点明实践与知识、绩效与团队的关系,完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力度

将工业分析案例融入教学能够直接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的高技能且懂研发的分析行业专业人才。“化学分析工”和“化工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是化学和化工行业分析人才的通用标准。培养行业标准人才应注重国家职业标准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应直接从生产企业或质量检验单位引进工业分析案例,按照行动导向法教学的要求完善大学分析化学案例教学,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一方面,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师发展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内容,能直接为教师提供素材和职业技能及行业要求,为学生的教学实践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为学生在对口企业的实习提供了便利途径,直接的职业培训能够增强学生胜任对口企业分析工作的能力,其所学即所用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职业融入度。

4 改革考核方式

美国麦克里兰教授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掌握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东西是个人的能力素质,包含知识、技能、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自我定位等)、特质和动机等五个层次。行动导向教学法契合能力素质模型培养方式,能够在工业分析教学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分工协作、项目组织和实施等多个方面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自我定位,有利于加速学生的职业心理成熟度从而发现自我特质、工作动机等职业要素,适合真实的行业标准人才培养。因此,传统的实验重复或知识考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培养行业标准人才的目标。行动导向法工业分析实践案例教学能够将“工业”分析实践转变为教学实践,贯穿行业背景和行业标准、能够真实体现行业项目实施,可以有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其考核方式也应符合职业能力素质的要求。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量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正确引导学生的工作学习动机,“催化”学生自身的特质发现,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身从事分析行业工作的特长和短处、能够取长补短达到胜任行业工作的目的。

总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要培养分析化学行业标准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进行“工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工业分析案例代替现有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行动导向法教学模式能够完美融合工业分析案例,以项目驱动为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若配备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构建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就能够有效实现培养行业标准人才的目标。

[1]金文英,陶慧林,李建平,谢襄漓,海洪.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科教导刊,2015(1):102-102.

[2]李如岚.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340-341.

[3]张卫丽,陈莎莎.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法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风,2015(10):243-243.

蓝靖(1980-),女,山东青岛人,博士。学校:青岛农业大学职称:副教授 邮编:266109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行业标准案例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