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

2016-03-14李淼晶相悦丽宁伟东郝俊峰李雪梅

卫生软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多元化教学资源

周 雪,李淼晶,相悦丽,宁伟东,郝俊峰,李雪梅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医学院校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

周 雪,李淼晶,相悦丽,宁伟东,郝俊峰,李雪梅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形式,以强化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基点,实现专业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应不断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环节改善、教学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医学院校

随着高等教育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一种现实需求。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不断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普遍重视的课题[1]。牡丹江医学院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应用型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学院的办学特色是学院近一个时期的迫切任务和工作目标,如何培养出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更好服务于基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目标[2]。

1 “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多种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形式,以强化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基点,实现专业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3]。多元化既包括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也包括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应基于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外部客观环境及办学定位的综合分析上,准确定位自身发展实际,取长补短,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学校办学方针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医学高等学校要面临三个转变。首先是办学理念的转变。要变革传统办学理念,建立起更加符合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学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其次是培养目标的转变。传统的以培养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医学人才的需要。由于“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也从单纯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医生的角色由“诊断-治疗”型转变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型[4];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由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本科生由大城市大医院需求转向城市基层和农村社区需要。再次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转变。地方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对临床医学、医学相关类、护理学、药学、卫生管理、预防医学等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实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创新、新科技下教学模式上加强探索,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5],更好服务与基层的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6]。

2 “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2.1 以经济发展为契机,实现同心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地方医学院校要形成医药专业的同心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模式[7]。首先要在基础教学条件上下功夫。牡丹江医学院自被确认为应用型高校以来对医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进行了整合,采购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新建临床实训技能大楼,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为培养多元化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2 产教结合,相互促进

学院鼓励相关科研机构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探索,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在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医药产品开发、研制、推广的产业基地,二者协同发展。人才培养促进了产业基地的发展,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

2.3 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基础保健的需求不断提升,医学院校应不断提升医疗理念[8],将预防、基础卫生保健作为重要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牡丹江医学院近几年不断加强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并设有试点定向培养,切实为基层培养符合低于要求的全科医生。此外,学校还不断打造品牌专业,在原有医学影像学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后,又不断推进口腔、麻醉、心理、临床药学等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时,针对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课程整合和设置,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的医疗卫生知识又具有较强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3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打破地方医学院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和封闭性[9],使其更加符合多元化社会化发展要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更加具有多样化及开放性,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积极吸收和借鉴最新的教学成果[10],使学生在具有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基础上更加具有动手实践操作技能。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注意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元化的设计;同时在教学中真正让医学院校的学生走到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差异要研究多种教学模式。这应该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更带有个性化和人文化的设计。要求医学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具有多样化和专业化以及开放性的设计,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能有多种变化和更灵活的实践。

3.1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传统的地方医学高等教育是“以专业为中心,以临床医学专科为目标”单一的培养临床医生的专才教育,忽略学生对于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培养[1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课程设置上在坚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基本依托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强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加强医学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

医学院校要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特别是在实践技能上的整合,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在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课程中探索进行整体实验,分步骤、有程序的进行实验课程的重新整合和设计,一方面使得所学知识更好转化为成果,另一方面使学生真正理解各学科的关联性,避免了单独科目教学的缺陷。

3.2 实践性教学

传统的医学生实践教学就是带领学生到临床医院进行参观见习,而要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单纯拘泥于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要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多元化实践性教学[12]。

要注意扩大丰富实践教学的资源,改变过去把综合实习放在最后的传统做法。在教学进程中,通过非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过程。首先在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和仪器演示达到初步理解,然后根据相关课程进行现场实习,加强不同层次医疗资源的开拓,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定向医学生要不断加强真实模拟和展示,加强与基层医院联系,使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课程见习,并将实习医院的考核结果作为专业课程考核依据,把实训、实习安排成连续的常规性的教学活动[13]。在以上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设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自然是带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既专业化又具有了个性化和人文化。这一定会为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尽快适应社会、服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14]。

学校和相关教学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比重,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积极完善各专业导论课程建设和开设,改变教学方法,引进“PBL”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加强自学能力、科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15]。

3.3 考评体系的构建

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的,按着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构建新的考试评价体系。构建中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质性评价和多文化的评价方法,提倡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评价的目标。逐步建立课程评价与阶段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课程考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成全过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成绩评价办法,不单纯以最终期末试卷成绩作为结论。在整个培养阶段分别进行三次综合考试,第一次在完成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后进行,测试以专业基础各主干学科为主;第二次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后进行,测试以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为主;第三次在完成专业实习后进行,测试以实践能力为主。通过实施综合考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3.4 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医学院校教学资源始终围绕着传统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进行配置,在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由于专业学科范围的软化、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原有的教学资源必须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配置,才能适应需要。同时,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也使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整合应本着效率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进行。由于医学院校的教学特点,现存教学资源在多元化人才培养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其功能在新的学科教学中得到延伸和使用[16]。在存量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以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为前提,应进行增量教学资源的投入分析,以确定增量教学资源的结构和规模。

[1] 杨传平,李凤日,邸雪颖,等.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1-5.

[2] 展 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7-13.

[3] 梁志星,初 晓,曹淼孙.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104-108.

[4] 唐毅谦,陈 琳,王钟箐,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4-36.

[5] 孙 睿.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7):60.

[6] 郝传波,宋作忠,曹景萍.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39-142.

[7] 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4):219-222.

[8] 李淼晶,曹艳丽,杨 勇,等.高校社区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卫生软科学,2012,26(4):389-391.

[9] 邹立娜,荣胜忠,李淼晶,等.医学生基层就业取向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7):459-461.

[10] 英 爽,康 君,甄 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8-32.

[11] 吴元欣,王存文,李淼晶,等.校企协同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3,(3):21-23.

[12] 韩高军,王存文,王 忠,等.行业划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2):20-21.

[13] 林冬华.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63-65.

[14] 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

[15] 刘安全.地方高校校本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52-54..

[16] 张羽飞,李厚忠,武 艳,等.吸收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软科学.2014,28(7):455-456.

(本文编辑:邹 杨)

Analysis on training mode of diversified applied tal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ies——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Xue,LI Miao-jing,XIANG Yue-li,NING Wei-dong,HAO Junf-eng,LI Xue-mei

(MudanjiangMedicalUniversity,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00,China)

Diversified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kind of running school in various forms,multi-level,multi standard,its target is to strengthen ability training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s the starting point,realiz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optimizing professional structur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medical talent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demand,diversified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alent demand. Therefore,gener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ynergetic development continuous through set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adjusting training plan,improving teaching link and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constantly optimize talent training mode,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diversific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medical colleges

2016-07-15

10.3969/j.issn.1003-2800.2016.10.015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42298);牡丹江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215)。

周 雪(198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李雪梅(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药学相关方面的研究。

R197.323.6

A

1003-2800(2016)10-0054-0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多元化教学资源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