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香菇夏季催菇疑难问题与措施
2016-03-14张耀根彭豪睿翟民生李新华闫新发
张耀根,彭豪睿,周 辉,翟民生,李新华,闫新发
(1.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河南 西峡 474500;2.灵宝市菌类管理管理办公室,河南 灵宝 272500;3.灵宝市新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河南 灵宝 272500)
反季节香菇夏季催菇疑难问题与措施
张耀根1,彭豪睿2,周 辉2,翟民生2,李新华3,闫新发3
(1.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河南 西峡 474500;2.灵宝市菌类管理管理办公室,河南 灵宝 272500;3.灵宝市新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河南 灵宝 272500)
在灵宝市林下反季节栽培袋料香菇的规模化出菇管理期间,因为栽培者缺乏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知识,盲目引进、购买不知名性的菌种或成品菌棒进行栽培和出菇管理,经常发生盲目催菇、出菇困难、不出菇等问题。轻者造成出菇稀少而减产,重者造成反复催菇失效而毁坏菌棒,甚至造成大面积的“不出菇”问题。介绍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生产技术、催菇经验和操作技巧,旨在对反季节催菇困难的栽培者起到指导作用。
灵宝模式;夏季催菇;疑难问题;天气形势;综合催菇
灵宝市的反季节香菇夏季林下出菇模式(图1),因利用林荫空地,树林下、小拱棚、人字形立棒出菇模式,菇棚搭建简单,管理简便,通风好,采光好,鲜菇质量好,耐储运等特点,招引各地鲜菇收购商前往灵宝市新华食用菌有限公司订购菌种并引进栽培管理技术。现将笔者在灵宝市函谷关镇梁村老平的林下菇场解决夏季催菇疑难问题与催菇效果报道如下,供读者参考。
图1 林下小拱棚“人”字型立棒出菇模式
1 夏季催菇不出菇的问题诊断分析
1.1 反复催菇不见菇的问题观察
栽培者从6月1日~8月11日,对菇场所有菌棒进行过多次催菇,30%菌棒正常出菇,剩余70%菌棒中20%菌棒出现零星出菇现象,80%菌棒不出菇。
根据菇场负责人介绍,该批菌棒是第1次种菇,是从外地购买的成品菌棒,没有栽培管理经验,只知道是反季节夏季出菇菌棒,不清楚具体菌株类型、温型、菌龄或积温和出菇温度等各项管理技术参数。经过现场观察,已经出菇的菌棒表面色泽为茶褐色,菌棒表面出现少量瘤状物和花斑,而没有出菇的菌棒是以黑褐色而光洁的“铁皮”状态为主(图2)。
图2 菌棒转色重形成“铁皮”无菌瘤光面菌棒
从菌棒色泽和表面菌瘤生成状态分析,菇场的菌棒属于2个或3个菌株的混合菌棒。其中,已经出菇的菌棒属于转色为茶褐色的菌株,零星出菇和没有出菇的菌棒,属于转色深褐色菌株,因转色较深、表面没有菌瘤、菌棒含水量偏重、脱水不足、没有干湿差、菌棒表面经常处于干燥状态而出菇困难。
1.2 菌棒“铁皮”无菌瘤,影响出菇的因素分析
菌棒质量与出菇关系:灵宝反季节香菇的菌棒生产基本配方,是以苹果木屑为主要原料,常规配方为苹果木屑78%、麸皮20%、玉米粉1%(代替蔗糖)、石膏1%[1,4]。菇农使用的栽培袋为18 cm×58 cm,装入晒干的苹果木屑1.5 kg左右,应配入麸皮为1.5 kg÷78%×20%≈0.38 kg,而实际配入麸皮为0.2 kg~0.25 kg,麸皮用量只有标准配方的52.63%。根据笔者经验,配方中的麸皮数量偏少是菌丝营养缺乏、形成表面光滑的“铁皮”菌棒的因素之一。另外3个因素是菌棒培养过程后熟期的温度低于25℃;刺孔偏少(菌丝生长活性偏低)以及菌棒培养环境的光强度偏低,缺乏强光诱导。
1.3 多次催菇不见出菇的因素分析
栽培户是第一次栽培香菇,缺乏出菇管理经验,只能按照邻居的传统催菇方法进行注水和喷水管理,缺乏根据菌棒条件、天气温度条件、品种出菇最佳温度范围、出菇环境湿度不足、菌棒表皮干燥等条件的综合出菇管理因素,进行催菇和出菇过程的促控因子调节管理,造成反复催菇不出菇的复杂问题[2]。
从表1看出,在11日~13日期间,最低气温只有21℃,在8月11日直接进行注水催菇,不仅超出自然气温临界中香菇出菇中心温度18℃~22℃的上限温度范围,出菇可能性十分渺茫,而且是在没有提前喷水、软化菌皮的情况下进行注水催菇,坚硬的菌棒表皮根本无法形成菇蕾。虽然在8月15日出现了19℃的适宜气温,但是菌棒表面的保湿条件没有达到湿润、软化、菌丝具备出菇活性等条件,造成催菇失效而没有达到预期出菇的理想效果[3,5,7]。
表1 灵宝市2015年8月11日~8月16日天气形势表
1.4 菌棒出菇迹象诊断分析
看菌棒生理成熟程度:可采取表面菌瘤观察法、手震听音法、掰块气味法、菌棒重量掂重法、批量菌棒零星出菇观察法等综合诊断方法,判定菌棒已经进入生殖生长状态,可以进入催菇状态。
2 综合催菇措施
2.1 选择最佳天气条件
选择8月24日~27日的天气温度适宜夏季香菇出菇温度最佳范围的18℃~28℃为催菇日期(表2)。自然气温的最低温度处于中温香菇出菇中心温度18℃~22℃的下限温区范围,连续3 d~4 d时间,是最佳的夏季自然催菇天气条件。
2.2 菌棒预湿润准备催菇
对菌棒表面转色过重的菌棒催菇,需要为催菇提供可以让菌丝萌发的条件。采取提前1 d喷水保湿的方法,先促使“铁皮”菌棒表面软化之后,在第2天开始进行催菇行动。
表2 灵宝市2015年8月23日~8月29日天气形势
2.3 注水+震动补水催菇
根据菇场内没有出菇的菌棒比较多的现象:菌棒重量在2.25 kg~2.75 kg,需要对催菇菌棒进行一次补充水分至3 kg。采取“补水+敦棒”的方法完成催菇。
2.4 高度保湿催菇
经过催菇过程的菌棒,采取高度保湿,保持“铁皮”菌棒表面菌皮湿润软化的状态,为幼菇形成和长出“铁皮”提供条件。保湿的标准是以菌棒表面的雾化水消失,再次开启雾化水,保持菌棒表面湿润状态,雾化时间长度以菌棒表面湿润面积达到80%左右为宜。如此连续管理到菇蕾直径达1 cm~2 cm,再按常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9]。
3 综合催菇的问题综述
3.1 反季节夏季催菇常用措施
一看水分,采取碰棒、敲打震动催菇;二是利用18℃左右的井水,在夜间低温期或菌棒中心温度25℃以下注水,注水以后的袋内温度下降到21℃以下为适宜;三是利用手机下载天气旬报或一周天气预报[6],选择阴雨天或低气温天气催菇;四是采取温差、干湿差、注水+震动的补水催菇等综合催菇方法。催菇后不会出菇的常见因素是菌棒生理生长不成熟、催菇期间菌棒表面干燥、菌棒水分偏大、转色过重不能形成菇蕾等因素。
3.2 反季节夏季出菇期间避免伏季危害
一般要求进入伏季进行休养,不允许注水催菇管理。因为菌棒内的菌丝体在气温33℃停止生长,35℃以上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失去活性。在日常气温33℃以上的季节给菌棒补水,容易造成菌丝体窒息死亡或被自然中的常见杂菌浸害而坏棒。所以,出菇菌棒进入伏季期间不允许进行催菇和出菇管理。
3.3 催菇全程注意保护菌棒安全
本次催菇管理过程,采用补水和全天保湿的催菇措施,是在连续4 d以上的自然气温达到菌丝体正常生理需要的(26±2)℃的温区范围,虽然全天的最高气温出现了30℃~32℃的温度[8],但是菇棚内菌棒摆放位置温度不超过28℃,所以此次催菇达到比较理想效果,让“铁皮”菌棒长出幼小子实体(图3)。
3.4 出菇困难菌棒的催菇注意问题
需要判断菌棒是否处于生殖生长状态;需要认定菌棒品种的准确出菇温度范围;观察和了解菌棒质量状态,适宜采取何种催菇措施;催菇方法应当具备熟练催菇经验;巧妙利用天气形势,配合催菇过程,为顺利催菇寻找自然条件;催菇全程既要“保湿培育菇蕾”,又要防止高温和杂菌危害菌棒。
图3 “铁皮”菌棒上催出的菇蕾
对出菇状态判断不准确的菌棒,采取菌棒平放到地面,保持地面潮湿,利用地面温湿度,进行自由出菇的试验。
对于不明种性[10],在夏季多种方法、较宽温度范围催菇无效的菌棒,需要保持菌棒不被毁坏,等到自然气温下降到适宜低温品种出菇的气温时,再进行催菇。
3.5 “铁皮”菌棒催菇注意问题
常见“铁皮”菌棒容易出现催菇失效现象,而“铁皮”菌棒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菌棒生产过程的含水量偏高、菌丝培养过程刺孔排湿条件不够、转色前后的通风排湿效果或措施不好、菌棒生产过程温度偏低而没有形成菌瘤、菌瘤形成期间没有采取适当的脱袋排湿预防转色过厚措施、催菇之前没有采取刺大孔排水分拉大干湿差不能进行注水催菇、盲目采取注水催菇使菌棒长期处于高湿度“厌氧”和营养不足状态等,催菇期间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措施,为幼小子实体生成提供优良条件。催出的幼小菇蕾很容易受到干燥环境的侵害而枯萎,使菇蕾收缩,因此需要采取高度保湿条件,养护幼小菇蕾正常生长。
如果“铁皮”菌棒催出的菇蕾生长缓慢或出现畸形,说明菌棒内的菌丝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菌丝活性降低,需要对该菌棒进行刺孔增氧,促进菌丝进入健壮生长状态,分解培养料营养供给子实体生长。类似现象的菌棒含水量偏大,菌丝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需停止对菌棒注水,给菌棒刺大孔增氧,并促使菌棒内的水分向外挥发,加强环境通风,增加环境空气流通,提高和改善小环境的供氧量。
防止产生“铁皮”菌棒的几种方法[11]:一是水分控制:控制培养料水分含量在50%~55%之间,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二是刺孔调整:对已经形成水分过大的菌棒进行加大刺孔针直径和增加刺孔数量,加强通风的促控措施,促使菌棒转色过程和后熟期的水分自动流出或挥发性排出;三是提前脱袋排湿:在菌棒转色过程,观察菌棒转色面积已经接近或达到理想效果,可以脱去外面的塑料袋,留下保水膜袋,排放成“井”字形加强通风管理。强制排除水分,可以有效抑制或固定菌棒的转色效果。
3.6 选购菌种或菌棒需要注意的问题
缺乏种植经验的栽培户,必须通过供种单位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了解菌种特性,进行选种。例如菌龄、积温、中心出菇温度及出菇温度范围,以及适宜的栽培配方、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参数,并与供种单位保持联系,以能随时咨询或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缺乏栽培经验的投资商,需要由供种单位签订技术保障合同,提供有尝技术服务,利用熟练技术经验协助完成栽培管理,以防止盲目投产而出现投资失效问题[11]。
香菇菌株种类较多,新引进菌种必须了解其温型、特征、商品用途、品质优劣差别、栽培季节、出菇季节、栽培管理过程的异同问题等基本常识,并且需要在本地进行2年~3年的小批量栽培试验,验证和取证原来技术参数在本地的实际表现,例如比较常见的菌龄差别、出菇时间差别、菇型菇质差别等生产管理技术指标各项参数变化,再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生产。
[1]闫新发,张改英,王小波.“西峡模式”袋栽香菇新技术[J].食用菌市场,2004(2):39-40.
[2]闫新发,张改英,王小波.防治袋料香菇出菇困难的技术措施[J].全国食用菌信息,2004(1):22-23.
[3]闫晓笛,闫新发,张改英.香菇综合催蕾技术[J].食用菌市场,2002(5):2.
[4]闫新法,马宗武,于永洁.开封地区袋栽香菇的研究报告[J].食用菌市场,2004(10):29-30.
[5]张改英,闫新发,王小波.袋料香菇出菇困难的防治措施[J].瓜果蔬菜报,2004(4):2-12.
[6]灵宝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天气预报 [EB/OL].(2015-3-22) [2015-10-26].http://www.tianqihoubao.com/weather/ top/lingbao.html
[7]闫新发,马春歌.香菇同步催花技术[J].食用菌,2001(1):30.
[8]闫新发,李文志.袋料香菇安全越夏八防措施[J].食用菌市场,2006(4):22-23.
[9]闫新发白明峰李文志.“西峡模式”免割袋花菇高产载培技术[J].食用菌商务,2013(2):17-18.
[10]闫新发,张改英,闫晓笛.快速提高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探讨[J].食用菌市场,2006(12):12-13.
[11]李文志,宋峰,闫新发.西峡香菇免割袋栽培新技术[J].河南农业,2011(11):42.
S646.9
A
1003-8310(2016)02-0085-04
10.13629/j.cnki.53-1054.2016.02.022
张耀根(1960-),大专,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培育、菌种生产、技术服务和规模化推广研究。E-mail:940731290@qq.com
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