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蘑菇属中国新记录种
——松林蘑菇*

2016-03-14苏胜宇贺茂强韩长志

中国食用菌 2016年2期
关键词:孢子蘑菇食用菌

苏胜宇,贺茂强,韩长志**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保护重点学科,云南 昆明 650224)

蘑菇属中国新记录种
——松林蘑菇*

苏胜宇,贺茂强,韩长志**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保护重点学科,云南 昆明 650224)

根据形态特征及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作者对采自云南丽江老君山大型真菌标本ZRL2014261进行了研究,经鉴定为蘑菇属(Agaricus)一新记录种——松林蘑菇(A.cupressophilus Kerrigan)。该种最初描述于美国。该文对该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关形态特征照片。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蘑菇属;蘑菇科;新记录种;中国

蘑菇属(Agaricus L.)是蘑菇科(Agaricaceae)的模式属,隶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主要特征为:菌盖多具鳞片;菌柄中生,具菌环;菌褶离生,初期为白色,后期变为粉红色、浅棕色、红棕色至深棕色;菌肉大多由非淀粉反应的菌丝构成;孢子浅棕色至深棕色。该属包含有重要的食用菌栽培种,如双孢蘑菇(A.brunnescens Peck)、姬松茸(A.subrufescens Peck),也包含有大量的野生可食用种类,如大紫蘑菇(A.augustus Fr.)、橙黄蘑(A.perrarus Schulzer)、麻脸蘑菇(A.villaticus Brond.)、红肉蘑菇 (A.haemorrhoidarius Schulzer)、双环林地蘑菇(A.placomyces Peck)、白杵蘑菇(A.nivescens Moeller)等。

蘑菇属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大洲,有400多种[1]。我国蘑菇属种类分布广,从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到云南、四川、西藏、新疆都有分布[2],但在中国仅约50多种被报道。

云南省丽江老君山位于滇西北四县交界处,面积大,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原始针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面积超过1 000km2,并具有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高山流石滩植被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类型[3],是滇西北最重要的生态区——怒江和澜沧江峡谷生态区、横断山脉南部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2014年7月~8月,笔者在对丽江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大型真菌调查期间,发现了保护区内蘑菇属1个国内新记录种:松林蘑菇A.cupressophilus Kerrigan,因其种加词cupressophilus的寓意是常见于柏木林的蘑菇,故本文给予中文名松林蘑菇。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在保护区内选取大型真菌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采用踏查的方法采集大型真菌标本。在野外采集时及时拍照,保存其自然生存状态影像,并记录采集地的生境,之后用锡箔纸包裹带回。

1.2 标本的形态学研究

采集当天首先对标本宏观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测量,包括菌盖、菌柄、菌褶及菌环;然后把标本及时放入烘干器中烘干,装入自封塑料袋保存。野外考察结束后,回到实验室,先经5%的KOH软化后,对菌褶和菌盖表皮分别进行徒手切片,观察并记录微观形态特征,包括菌褶菌髓结构、担孢子、担子及囊体的形态大小、菌盖表皮的解剖结构类型等特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1.3 分子系统学研究

取一小片标本组织(菌褶) 使用E.Z.N.A.TM Forensic Kit,D3591-O1试剂盒(Omega Bio-Tek,美国) 提取总 DNA,检测DNA浓度;选取ITS4/ ITS51241作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具体的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见参考文献 [7]。将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凝胶检测,条带清晰明亮的话就可送往测序公司做正反向测序,获得ITS序列。

将获得的ITS序列使用BioEdit软件打开进行人工校正,对套峰和错乱序列进行处理。将处理过的序列和其他从GenBank下载的可靠序列一起构建数据集。通过Clustal X比对并人工调整后,采用软件MrModeltest2.2选择建树的最适分析模型,用Mr Bayes 3.0b4软件构建贝叶斯系统发育树,并计算后验概率来检验系统树的可靠性[8-9]。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描述

菌盖直径16 mm~43 mm,平展,中央稍凸起,边缘表皮延伸并开裂,菌盖表面被浅棕色鳞片;菌肉厚1 mm~2 mm;菌褶离生,深棕色,排列紧密,宽3 mm~4 mm;菌缘整齐;有6种不同长度的菌褶。菌柄圆柱状,长29 mm~49 mm,顶部稍细、直径5 mm,基部直径6 mm;表面灰棕色,具丝质光泽或被丝状物,内部中空;菌环膜质,单层,部分与菌盖边缘相连,直径16 mm~43 mm,上表面深棕色,下表面棕灰色(图1)。气味为苦杏仁味。菌盖表皮、菌肉、菌柄遇5%KOH均变为黄色。

担孢子 (4.3~5.7) μm×(3.3~4.3) μm[X=(4.8±0.3) ×(3.8±0.3),Q=1.1-1.7,Qm=1.3± 0.1,n=20],椭圆形至卵圆形,暗棕色、棕色,无芽孔。担子(15.4~22.8) μm×(6.4~8.6) μm,棒状,具4个小梗,稀1个或2个小梗。褶缘囊体少,梨形或宽棒状,(14~29)μm×(7.8~17.7)μm。菌盖表皮由直径4 μm~10 μm的菌丝组成,浅棕色(图1)。

研究标本: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2014年7月31日,贺茂强(ZRL2014261 HMAS 273722)。林中散生。

图1 松林蘑菇(Agaricus cupressophilus)的形态特征Fig.1 Morphology of Agaricus cupressophilus

2.2 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

数据由52条序列构成,分别代表蘑菇属中的6个组,长度为680 bp。Bivelares组在系统发育树中单系发生并具有100%的后验概率支持率。我们的样品和从GenBank下载的模式标本序列(A.cupressophilus FS22 EU258676 TYPE) 聚在一起,并有95%的支持率,而与相似种A.tlaxcalensis Callac et G.Mata和A.cupressicola Bon&Grilli则是不同分枝(见图2)。同时样品的ITS序列在与模式标本序列的对比中只有1个碱基的不同。以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我们的标本与A.cupressophilus的模式标本应该为同一种。

图2 基于ITS序列的蘑菇属贝叶斯系统发育树Fig.2 Bayesian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ITS sequences of Agaricus

3 讨论

本文标本ZRL2014261与模式标本A.cupressophilus的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比如它们外形都较为纤细,菌盖直径都在1 cm~7 cm,淡灰色;菌柄也都多为圆柱状,稍有弯曲,中空,微带红色;显微镜下孢子都是椭圆形,孢子大小多数在(4.2~4.9)μm×(3.4~4.2) μm,担子都为棒状,大小都为(19~23)μm×(6~7)μm[11]。标本ZRL2014261的担孢子有极少数比模式标本描述的稍大,但是在微观形态描述测量中,极少数的担孢子大小不影响整体担孢子的大小范围。A.cupressophilus与 A.tlaxcalensis在系统发育上相近,在形态学上都具明显的鳞片、鳞片颜色都是浅棕色到棕色、形状也较为相似。但是它们的形态区别特征也较为明显,如A. cupressophilus子实体切开后变色不明显,而A.tlaxcalensis的子实体切开后明显变红;A.cupressophilus的褶缘囊体为棒状、梨形,不串生成链,但A.tlaxcalensis的褶缘囊体则串生成链。在对A.cupressophilus与另一个形态和系统发育相近种A.cupressicola的对比中发现,它们的孢子无区别,大小、颜色(浅棕色、棕色、深棕色)都很相似;都大量出现担子小梗数目为1或者2的担子;同样都在松科植物下生长。不同点则在于它们菌盖上的鳞片,A. cupressophilus的菌盖上具明显鳞片,而A.cupressicola的菌盖表面为绒毛状,鳞片不明显。同时我们对标本的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也证明其跟A. cupressophilus为同一种。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可以确定这个标本与A.cupressophilus的模式标本为同一个种[11],并表明该种的生态环境除了柏木林外还可在云南松林中分布。

分子研究证明,该种属于蘑菇属中的Bivelares组。该组的成员大多为可食用的,而且都是易于人工栽培[11]。该种在我国的发现,为增加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1]桂阳,朱国胜,刘作易.中国西南亚热带区蘑菇属Arvens es组三个新种及潜在的生物多样性 [C]//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北京:中国菌物学会,2014.

[2]陈美元,廖剑华,王波,等.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J].食用菌学报,2009,16(1):11-16.

[3]龙勇诚,谭碧霞.老君山项目保护规划 [R].昆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部,2002.

[4]曾辉,王泽生,毛宁.蘑菇属中常见种及其应用[J].食用菌,1995,17(1):2-4.

[5]罗晓萍,王俊燕.蘑菇属的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227,272.

[6]李宇.中国蘑菇属新种和新记录种[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2):154-160

[7] Zhao RL,Karunarathnas,Rasps O,et al.Major clades in tropical Agaricus[J].Fungal Divers,2011,51(1):279-296.

[8]Huelsenbeck JP,Ronquist F,Bollback JP.Bayesian inference of phylogeny and in its impact on evolutionary biology[J].Sci ence,2001 294(5550):2310-2314.

[9]Ronquist F,Heulsenbeck JP.MrBayes 3:Bayesian phyloge netic inference under mixed models[J].Bioinformatics,2003, 19(12):1572-1574.

[10]Wang Zhuo-Ren,Parra Luis A,Callac Philippe,et al.Edi ble species of Agaricus (Agaricaceae) from Xinjiang Province (Western China)[J].Phytotaxa,2015(202):185-197.

[11]Kerrigan RW,Callac P,Parra LA.New and rare taxa in A garicus section Bivelares (Duploannulati)[J].Mycologia, 2008,100(6):876-892.

[12]于清华,周均亮,赵瑞琳.蘑菇属中国新记录种--细丛卷毛柄蘑菇[J].食用菌学报,2014,21(1):64-68.

[13]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34-135.

[14]张光亚.云南食用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88-97.

[15]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9-207.

[16]邓叔群.中国的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17]Parra LA.Agaricus L.and Allopsalliota Nauta&Bas[M]. Alassio:Edizioni Candusso,2008.

Agaricus cupressophilus,a New Record in China

SU Sheng-yu,HE Mao-qiang,HAN Chang-zhi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Disaster Warning and Control in Yunnan Province,Key Subject of Forestry Protection in Yunnan Province,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During study on macrofungi from Laojun Mountai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Lijiang,Yunnan province,we charac terized a specimen ZRL2014261 by morphological and ITS data.It was identified as Agaricus cupressophilus,which was origi nally described from North America and is firstly reported from China.The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his species is proved, along with a color plate.The specimen was preserved in Herbaria of Institute of Microbial Fungi,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Agaricus;Agaricaceae;new record;China

S646.9

A

1003-8310(2016)02-0007-04

10.13629/j.cnki.53-1054.2016.02.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013、31360014、31470152)。

苏胜宇(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微生物研究。E-mail:471757165@qq.com.

**通信作者:韩长志(1982-),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研究。E-mail:1532088733@qq.com.

2016-01-04

猜你喜欢

孢子蘑菇食用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爆图团
蘑菇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
蘑菇伞
开封地区奶牛隐孢子虫种类及基因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