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2016-03-14冯伟华
冯伟华
【摘 要】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基于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阅读要广泛;要有目的,做摘录,说感悟;要学会借鉴,进行模仿。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改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阅读 写作 感悟 模仿 续写 改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28-02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读”是“写”的基础,是“写”的源头之水,只有通过读,才能激发想象;只有通过读,才能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读书的多少。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写”。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对学生“写”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畏写”情绪,以致在高考作文中吃大亏。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读写训练。
一、阅读要广泛
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是爱读书的典范,李清照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是因为她对知识的渴望,对读书的痴迷,她常常因得到一本好书而不食不眠;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因为有广泛的阅读,才有他们的传世佳作。
教材是学生最宝贵的作文素材库。教材的篇目基本上都是经过专家精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别出心裁的构思、灵活多样的笔法、丰富动人的情感,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要求学生熟读甚至背诵,作为写作的素材。如学生可以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奇特而新颖的通感手法,动静结合浓淡相宜的描写手法。苏轼的《赤壁赋》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开始时他的思想是愤懑的、痛苦的、消极的;最后,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找回了自我,增强了信心,表现了旷达乐观的性格。苏轼的例子就可以用来论述有关“勇于面对挫折”、“乐观的心态”、“坚强”等作文话题。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辞不就职节孝难全的苦衷,特别是他对祖母的拳拳爱心,感动了许多人,他的事迹可以用来论述“感恩”、“孝顺”等作文话题。
学习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不仅要注重课内阅读,也要注重课外阅读。
曹雪芹生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最终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不朽作品《红楼梦》;老舍先生是一位爱好广泛的文学家,如打拳、唱戏、养花、相声、赏画、念外文、养猫、旅游、收集珍宝等。不可否认,他们作品的丰富性、可读性与他们丰富的生活有关。因为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虽然作家的写作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但更多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生活,多看网络、电视、书报、杂志等,获取更多的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阅读要有目的,做摘录,说感悟
作为高中生阅读并不少,但读完之后许多东西如过眼云烟,不久便忘得干干净净,结果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少写随感有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不仅要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要品味文章优美句段、写法以及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构篇章。在读的过程中引领他们把重要的句段、名言名句和精彩的篇章勾画出来,做好笔记,反复玩味,读后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伶官传序》时,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该文的中心论点,思考论证的方法,并勾画出名言名句。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去阅读了。结果学生根据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无命,岂非人事哉!”得出该文观点就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明显看出文章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勾画出这些名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某同学感悟:“爱迪生一生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但他晚年变得骄傲固执起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终导致研究的失败。这说明自满的害处。据说徐悲鸿有一次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说他画里的鸭子画错了,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正是他的谦虚,才使他的艺术达到巅峰。”“唐太宗懂得忧劳,勤于理政,虚心纳谏,爱惜民力,使唐朝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繁荣景象,但后期却贪图享乐,最后丢了江山……”
其实学生在读一篇文章之后,一般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但是很多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自己一味地讲,完全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果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感悟写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当然,对于学生的感悟、评论,我们应更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尊重、得到认同、得到提高。
三、阅读学会借鉴,进行模仿
有些人一味反对模仿,主张创新。创新固然重要,但模仿也不能加以否定。其实生活中充满了模仿,说话需要模仿,写字需要模仿,画画需要模仿……作文训练也应从模仿开始。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作文》一文中写道:“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像莎士比亚那样的大作家初学写作都从模仿开始,中学生学作文也可以从模仿开始。”
美的文章往往能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让我们犹如徜徉在百花园中,心旷神怡;让我们犹如享受一顿美餐,过后依然回味无穷。对于美的作品,我们可以模仿作品的标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手法、作品的语言…… 如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贵州一考生的《放下灵魂的枷锁》,题目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凸显文化底蕴;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彰显文章清晰的思路;选取庄子、嵇康、梭罗等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或用排比或用反复手法进行论述,有力地增强文章的气势;语言富有表现力。这样的文章就很值得我们模仿。又如《荷塘月色》语言很美,用了不少修辞,这样的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
只要我们重视,正确引导学生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加强模仿的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久而久之,要学生写出切合题意、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而又富于文采的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在阅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续写、改写
(一)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做延伸。续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又能增加他们对课文的了解以及训练他们的文笔。同时,续写具有的趣味性也深受学生欢迎。学习《祝福》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祥林嫂之死”展开续写,比较多的学生写祥林嫂是饿死的、冻死的,还有被人骂死的、被人打死的……下面是学生续写的一段文字:“自从祥林搜被四叔赶走后,她便成了一个乞丐,白天她出去讨饭,善良的人们会把一些残羹冷炙施舍给她,晚上住在一个破庙里。现在正是寒冷的冬天,她身上只是披着一件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破旧的衣衫,脏兮兮的;冻得黑紫的脸毫无表情,眼睛陷得更厉害了;先前花白而稠密的头发已变得稀稀疏疏了,紧贴在头上,似乎很久没洗了;干瘦的手依然拄着破烂的竹杖。今天她乞讨了一整天,却毫无收获,无可奈何,最后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破庙里过夜。过了几天,人们看到的是她僵挺的尸体。”
在这段续写文字中,作者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对于祥林嫂之死有个合理的交代(很明显她是冻死的、饿死的),想象合情合理。
(二)改写
有人改写过这么一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当然这样的改写把孟浩然笔下春天恬静优美的意境给破坏了,我们不主张这样格调不高的改写,但不可否认,改写确实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人过目难忘。在学完李煜的《虞美人》之后,笔者让学生改写这首诗。有学生这样改写:“春花秋月不会了,往事记多少。校园昨夜又春风,朋友可堪回首月明中。深情厚谊应犹在,只是岁月改。问君能有几多思,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诗改写得很有意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引导学生改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读”是吸收、是积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重视学生的“读”;“写”是倾吐,是情感的释放,是检验读的结果的一个表现。“读”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练习口才;“写”能增长才干,拓宽视野,挖掘潜能。语文教学中“读”和“写”密不可分,没有读,就没有写作的灵感之源;没有写,就不会有读的深刻感悟,二者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语文:八年级上册[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
[2]孔有君.2006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赫学颖.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M].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2012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