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五年丰碑永驻民族团结精神永存

2016-03-14尹博林

云南画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丰碑誓词专区

尹博林

位于宁洱县城西的民族团结园,因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而得名,园内有碑亭、浮雕、牌坊式古典大门等设施,占地面积4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3平方米,绿化面积189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985年12月,在当时的专区所在地普洱城召开了“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来自全区(包括今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州、临沧地区沧源县)边疆各地的傣、佤、彝、拉祜、哈尼、布朗、基诺等26种民族(含支系)的首领、头人、代表及专区党政军领导人欢聚一堂,在“团结对敌、团结进步、团结生产”的指导思想下,共商民族团结大事。1951年元旦这一天,举行了慎重的剽牛仪式,喝了咒水,与会各族头人通过了民族团结誓词,表示各兄弟民族团结一心,永远跟党走的坚贞诚心,为铭记这次盛会,大家共同签名,由“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于元旦刻立了此碑。碑为青石,高1.42米,宽0.65米,厚0.12米,有字18行,碑文刻写着:

民族团结誓词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碑中端以下是48人签的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碑末端2行为落款“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公元一九五一年元旦”。

现年87岁的哈尼族老人方有富是当年的民族代表、签名者。65年来,方老与民族团结誓词碑共同见证了普洱地区各兄弟民族,在誓词碑精神的指引下,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方老回忆说:“65年前在誓词上签名的人,很多都已过世了,活着的只有我们三人,但我们永远都会记着誓言,各民族像一家人一样团结一心,也希望年轻的下一代,能牢记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如今,民族团结誓词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不仅是要展现那段永远鲜活历史,还要把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理念世代相传。

在普洱人心中,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一座巍然屹立于心灵之巅的不朽丰碑,六十五年来,它矗立在普洱大地上,屹立于祖国西南边陲,沐浴日月光华、历经风霜。它不仅是普洱市,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用鲜血和汗水筑起的一座丰碑,它真实的记载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创造幸福大家庭的伟大历程,谱写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建设家园的辉煌篇章。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太阳,把边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照亮了大家携手迈进幸福生活、不断前行的路,碑上的行文如化春雨,丝丝润泽着普洱大地。民族团结誓词碑历经65年的风霜磨砺,早已化作了神圣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

链接

“民族团结盟誓碑”被称为“民族团结第一碑”。事实上,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这块碑在1951年元旦过后竖立于普洱县城的红场,后保存于县文化馆。1985年,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时,碑石被移立于县政府院内,现属省级文物。碑的质地为石灰石,高142厘米,宽66厘米,厚12厘米,基座为双手拱托造型。如今当年的签字人仅剩三位健在,他们分别是86岁的哈尼族代表方有富,83岁的瑶族代表李万学和86岁的佤族代表萧子生。

猜你喜欢

丰碑誓词专区
童长荣:铮铮铁骨铸丰碑
一图读懂“粤省事”民政服务专区
火线重温入党誓词
曝光
丰碑最初不是『碑』
丰碑
终身坚守入党誓词
重温入党誓词
会员专区
小鬼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