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改革

2016-03-14张冬玉

文理导航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特征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基本理念相契合之处,进而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探讨了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

一、后现代课程观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者多尔从建构主义及经验主义的观点出发,吸取了自然科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线形观点、耗散结构论等,勾勒出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大致轮廓,认为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多尔同时强调课程意义解释的多重性、师生对课程的可开发性等,使得后现代课程具有不稳定性、非线性、相对性、多样个体经验性。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更加符合后现代课程的特征。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基础教育对教师能力需求的不断变化,都决定了其专业课程体现出动态和发展的本质特征。那种封闭的、永恒的、稳定的课程理论显然不符合上述特征。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将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看作是开放的、整合的、变革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或不可逾越的框架与结论。第二,后现代课程观为我们转变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与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通过对话来建构课程。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实行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教学,以使课程教学过程有更多对话、质疑的时间。倡导多元主义方法论,提倡以多种方式探究课程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实验与实践,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与建构意义的过程。主张培养个体内在的心智发展及创造精神与能力。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上应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阐释、质疑和批判。

二、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

(一)从社会与学生需求出发,制定弹性课程目标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在课程规划中,目标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只是提供路标式的指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内容、教师、学生都会经历各种变化,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调整和形成发展的方向。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般的,宽广的,而非精确的、封闭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本身的特征、学生的先决能力和需求、日新月异的研究方法与工具都要求课程目标从社会和学生需求出发,具备一定的弹性、维持基本的张力。

(二)根据学生需求及学科发展,选择、生成授课内容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课程内容的一个基本特征,弹性的课程目标进一步增加了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因此应确定课程内容的择选原则,以不变应万变。笔者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遵循的内容选取原则包括:1.保留经典内容,同时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2.增加实践内容,结合当前典型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3.根据学生反馈和相关领域进展,随时进行调整。

(三)建立师生间平等对话关系,探索开放、发展的课程实施方式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师生交流平台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鼓励师生通过平等对话来理解和建构他们自己的课程。因此,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的始终都保持与学生的对话,依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另外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这无疑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弱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本身就应先打通自身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对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工具的学习与实践。

2.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的功能之一就在于促使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发生转变。反对课堂与社会之间的人为划界,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提倡实地考察,到大自然中去研究。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分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同时,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作报告,请有专长的教师以“客座教师”的方式为学生教授相关内容。

(四)确立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方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一直倡导开放式的、多元化的、注重学生理解的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评价应转移到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上来。为此应首先确立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方式。这种评价的内容真实,标准多重,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积累,并得到非定论性评价结果的特点,不但给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也为自己组织教学提供思考的空间。

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理念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课程改革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课题名称: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基于2006—2010年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项目编号:廊坊师范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k2014-04

【参考文献】

[1]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5-240

[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58-259

【作者简介】

张冬玉(1978.12-)女,籍贯:河北廊坊,廊坊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课程改革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