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辅导经验的探讨

2016-03-13吴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参赛选手集训辅导

吴萍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辅导经验的探讨

吴萍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以笔者连续3年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培训指导的经验为出发点,着重从组织机构建立、训练团队组建、参赛选手选拔、训练模式改革、赛后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探讨。

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辅导经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决定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1年我校经过层层选拔挑选出4名选手代表重庆市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职组),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2012年我校4名选手参加国赛,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2013年、2014年分别有2名选手代表重庆参加国赛,获二等奖4名。笔者从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参与护理技能大赛的培训辅导,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组织机构建立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机构的建立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保障。学校成立了集训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和后勤保障组3个工作小组。集训领导小组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国赛训练的总体布局;综合协调组在集训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负责集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根据集训需要,添置设备材料,为选手训练提供充分的场地、设备;技术指导组具体负责参赛选手的选拔、集训,了解最新的技术标准,掌握大赛动向,制订和落实具体训练方案;后勤保障组为集训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提供物资供给,安排选手食宿,为选手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1]。

2 训练团队组建

优秀的辅导团队是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学校从基础护理教研组选出4名教师负责技能大赛操作辅导,年龄为26~45岁,有初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高级职称1名,他们均具有技能大赛辅导经验,有些教师本人参加过各级各类操作比赛或技能比赛,有一定的参赛经验。辅导团队人员结构层次搭配合理,老教师教学辅导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相对缺乏,在老教师辅导选手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辅导能力和技巧,而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理念新,两者配合,可以提高辅导质量。从2012年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在以往的技能操作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分析部分,大大增加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学校从内科教研组和外科教研组分别抽出1名教师,具体负责选手内科、外科理论知识的巩固,案例的编写及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此外,训练团队还包括1名心理辅导教师和1名体能训练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在选手集训过程中及时发现选手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放松、赛前心理辅导等;体能教师以各种形式训练学生形体,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在集训的中、后期,学校还多次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和兄弟院校的专家到校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

3 参赛选手选拔

选拔出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的参赛选手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校主要采取以下方案进行层层选拔。

3.1选手自愿报名,任课教师初次筛选

通过技能大赛动员大会,讲解比赛的重要性和参赛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名额不限,由每班的基础护理任课教师对各自任课班级进行初步筛选,主要考核技能操作、礼仪姿态、语言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每班选出3~5名学生,全校大约100名,旨在扩大选拔范围,以免漏掉素质优良的选手。

3.2初步筛选

由各班选拔出的100名学生,通过一个星期对某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护理操作进行训练后,全体基础护理教师参与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整体素质,选出30名学生。

3.3区赛、市赛选手的产生

选出的30名选手继续参加训练,并逐步增加训练内容和难度,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两次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一次与指导教师的谈话,选拔出15名学生参加区赛,取区赛的前8名学生参加市赛。

3.4国赛选手的产生

参加市赛的8名选手全部参加国赛选拔,第一周集训后第一次淘汰,剩下6名选手;第二周集训后第二次淘汰,剩下4名选手;第三周集训后第三次淘汰产生参加国赛的2名选手。

4 训练模式改革

4.1精准灵活兼顾

技能大赛操作要求标准、规范,在技能辅导中要求选手做到每一个动作必须精准,在训练学生精准动作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为例,在比赛中,评委人为设置了一些障碍,如患者没有腕带、患者不配合等,旨在考查选手的应变能力。灵活还体现在操作流程上的微调,在技能训练中,对一些流程做出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动作的衔接。

4.2高仿真模拟

选手的训练场地、情景、设备、用物等要和比赛场地高度相似,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在训练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高仿真模拟比赛,包括比赛场地、比赛形式、时间安排、评委设置等。

4.3沟通技巧培训

技能大赛除了要求标准、精确的操作之外,还要求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可选手在训练时面对的是模型,不能将其当成是真正的患者,为了使选手能更好地进入护士的角色,每天邀请不同的志愿者扮演患者,选手之间也轮流扮演患者,相互交流作为患者被提供护理服务时的感受。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我校附属医院这一有利条件,学生每天上午去附属医院跟岗见习,为患者做健康宣教,与患者沟通,提高了选手的沟通能力。

4.4心理素质强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技能大赛取得良好成绩的要素[3],为了增强选手的心理素质,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选手进行每天一小时的心理测试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还安排一名专业的形体教师进行每天半小时的瑜伽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评委进行各种模拟比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5 赛后经验总结

我校目前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每年比赛后学校结合当年比赛现场的光碟,组织参赛选手和训练团队召开技能大赛总结会,学习他人优点,发现自身不足。通过总结,参赛选手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好,在赛场上如果出现一些新的状况,不能很好地应对和处理,且会影响下一步的操作,从而影响最终成绩。辅导团队也认识到自身一些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如操作结合临床不够紧密,专业课教师离开临床时间较久,虽然每年学校安排有固定的行业实践时间,但是由于深入临床不够,对临床的新技术、新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而大赛的主要理念要求贴近临床,大赛的评审都是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因此在以后的技能大赛辅导中,不仅要求参赛选手下临床见习,辅导团队也应和参赛选手一起进入临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理解新理念。此外,还应增加临床专家到校指导比赛的次数。合理安排参赛选手的作息时间,不能打疲劳战,应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4]。

技能大赛的举办充分展示了中职护理学生的风采,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促进了全国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校将借此契机,学习其他院校的优点,发现自身不足,并将技能大赛的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出更多优秀、实用的护理人才。

[1]洪海燕.护理技能大赛技能指导之前期准备[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4):76-77.

[2]张绍敏.浅谈护理技能大赛指导经验[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69-70.

[3]张丽娟.浅谈如何缓解护理技能大赛赛前及比赛中的心理压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6-157.

[4]孙伟.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多维培训方式的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21):58-59.

G40-03

B

1671-1246(2016)18-0062-02

猜你喜欢

参赛选手集训辅导
哈哈哈哈……你丑得真别致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暴风雨中的集训
“鸟人”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新兵训练骨干集训工作的重点与对策
“河东杯”第二届中国对联巅峰对决邀请赛参赛选手介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