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蛛网膜下腔麻醉在43例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

2016-03-13史文艳

当代医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妇产科

史文艳

浅谈蛛网膜下腔麻醉在43例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

史文艳

目的 探析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妊娠剖宫产患者,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分析2组麻醉效果。结果 针刺法对2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测定,研究组无痛率100.00%,对照组无痛率74.42%(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松满意率95.35%(41/43),对照组肌松满意率76.74%(33/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临床上应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更加显著,无痛率高,多数患者愿意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麻醉;妇产科;临床价值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维持脊椎麻醉效果良好,且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1-2]。为探析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妊娠剖宫产患者,均没有心肾肝等功能障碍者,无严重妊高征。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年龄23~45岁,平均(34.3±4.6)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2.1)周,其中伴有子宫肌瘤者2例,卵巢囊肿者2例,宫颈癌者1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34.5±4.7)岁,孕周37~42周,平均(38.9±3.1)周,其中伴有子宫肌瘤者3例,卵巢囊肿者2例,宫颈癌者1例。2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检查,上肢开通静脉通路,给予800 mL乳酸注射,其速度为13 mL/(kg・h),再给予患者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并将重心静脉置管顺利插入,帮助患者取卧位右侧。

1.2.1 对照组 在L1~2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其置管长度约为3 cm,在患者平躺情况下注入罗哌卡因4 mL,防止患者局麻药中毒情况发生。将0.5%罗哌卡因10 mL分批进行注入硬膜外腔,且每1小时增加5 mL,直至手术完成。

1.2.2 研究组 在L3~4腰椎间隙以Spinocath导管针进行穿刺,直至蛛网膜下腔,置管长度为2 cm,在患者平躺情况下注入0.5%罗哌卡因2 mL且每1小时增加0.5 mL。

1.3 观察指标 经过针刺法对患者疼痛感进行测定,分为有疼痛感及无疼痛感,并观察患者在应用辅助药物的情况下,下肢麻木程度,患者生命体征以及患者活动受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麻醉的效果比较 应用针刺法对2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测定,研究组无痛率100.00%,对照组无痛率74.42%(32/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麻醉后肌松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非常满意29例,较为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35%(41/43),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较为满意13例,不满意10例,满意率76.74%(33/43),2组肌松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将局麻药物经过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其位置在蛛网膜及软脊膜之间的一个实体的腔隙,且具有充分的脑脊液。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引起延髓生命中枢麻醉,进而引起心脏呼吸骤停。腰麻时,由于硬脊膜被穿刺,脑脊液发生渗漏,患者麻醉后会具有头痛感,可选择细针进行穿刺,并且注入

5%葡萄糖10~15 mL,给予输液进而增加脑脊液的生成[3]。

硬膜外麻醉用药剂量要比蛛网膜下腔麻醉多5倍,且起效比较慢,但是对患者硬脊膜没有造成损伤,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头痛,由于其注药水平能够达到颈椎,因此不会麻痹延髓生命中枢,不过能够将交感神经麻醉,进而引起心肌抑制剂外周血管发生扩张,致使血压下降[4]。

对于疼痛剧烈的高危孕妇来讲,在分娩时选择蛛网膜下腔麻醉十分必要。本研究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药量少,起效快,安全性好等,应用Spinocath导管针能够密切观察患者麻醉情况,如果发现患者麻醉不全时,可随时增加药物,很好的解决了单次麻醉的不足之处[5]。此外,硬脑膜上的针孔可以被S导管针置入的导管完全封闭,进而组织患者脑脊液发生泄漏,减少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无痛率100.00%,对照组74.42%(P<0.05),此结果说明了,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较好,患者无痛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本研究中,2组肌松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说明,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对肌松满意度较好,且对患者的活动影响小。此结果与李蕴凤、徐宝峰、庾俊雄的研究结果一致[6-8]。

综上所述,妇产科临床上应用上述两种麻醉方式效果均较好,但是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更加显著,无痛率高,多数患者愿意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1] 陈岱莉,齐晓非,庄仁坤,等.小剂量氯胺酮和曲马多预防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战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6):869-871.

[2] 高涛,桂煜,郑惠敏,等.蛛网膜下麻醉实施中改变注药方向在剖宫产术中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540-541.

[3] 黄泽汉,陆荣臻,韦忠良,等.小剂量罗呱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18):1821-1823.

[4] 毛晓波,胡胜君.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 16(12):1166-1168.

[5] 宋村笛,裘毅敏,黄小静,等.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比较[J].上海医学,2012, 35(6):501-504.

[6] 李蕴凤.浅谈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71-72.

[7] 徐宝峰,侯雅欣.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3):34-35.

[8] 庾俊雄,林高翔,谭永星,等.连续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8):14-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5.017

贵州 563099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史文艳)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妇产科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